当学者策展人成为参展艺术家:广州画院新展探寻鲁迅精神的当代传承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2-12-19 03: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2022-12-19
展出十位当代美术史学者及艺术策展人的艺术作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张工 李燕清

日前,由广州画院主办的《和鸣南粤第二回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广州画院2022年全国著名学者与著名策展人艺术作品学术邀请展》在广州画院美术馆展出。

展览展出郎绍君、薛永年、李伟铭、白谦慎、王鲁湘、王璜生、杨小彦、吴为山、王绍强、罗奇十位当代美术史学者及艺术策展人的艺术作品,以近百件精彩的书画、雕塑和影像作品,别开生面地探讨当代艺术创作与鲁迅精神的深处联系。

参展作品 郎绍君《拟黄宾虹组画之二》

致敬鲁迅精神

本次展览以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主题,通过学术梳理呈现百年以来鲁迅作品进入中学教科书的详细情况,以及东亚各国政治家、学者、名人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和对鲁迅精神的解读。

参展作品 薛永年《王维山中诗》行书

步入展厅,未见作品,先闻其声。主办方特别为展览设置了背景音——以普通话和绍兴话双语朗诵鲁迅的散文作品,以期用“拉满”的氛围感,让观众沉浸式走进艺术作品,有所思、有所得。

参展作品 李伟铭 《写意四条屏》

“鲁迅先生的文艺观始终强调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即文艺源于生活源于人民,而文艺又是引导人民精神生活的灯塔。”广州画院党委书记陈伟安以此解读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

现场展出不少参展名家以鲁迅为题创作的作品。著名学者郎绍君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抱恙创作鲁迅题材的新作品;而吴为山参展的10件雕塑、书法、水墨作品全部都是与鲁迅有关,其中9件特意为本次展览所作。

参展作品 白谦慎《苏轼词两首》楷书册页

本次展览同样唤起了著名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导薛永年对教材里鲁迅作品的回忆。“那位有爱心、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高尚的黄包车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多年来,无论从事学术研究、策划展览、书画创作,薛永年都以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为座右铭,反映出鲁迅人格魅力对一代人的影响。

参展作品 王鲁湘《天山共色》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罗奇在其民国学人系列中,深入研究、绘画鲁迅肖像。“我对鲁迅的感受,一个关键词就是透彻”。在他看来,鲁迅不仅仅是有斗争精神,同时他是一个保持清醒的、最为清醒看待世界的人。“鲁迅对传统的研究非常透彻,对当下的认识非常清晰,对中国的未来也是非常明确”。

参展作品 王璜生《听风听雨》

创作评论并举

“这次展览是一次学者与策展人参加的展览,而鲁迅自己就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学者与策展人。”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王璜生看来,鲁迅作为学者不但对中国文学、历史研究贡献良多,他自己的“骨气、勇气和独立精神”同样反映出知识分子独有的生命态度。

与此同时,鲁迅还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推手”:他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提倡的新兴木刻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术青年。

参展作品 杨小彦《他们影响了世界》

“艺术史家和策展人更多是通过文字、展览去诠释他们心中的‘美术史形状’,那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科研和策展之外的一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表示,这个展览的作品可视为理论和策展大家们通过艺术实践,延伸他们对各自专业研究领域的思考与感悟,为理解与认识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新的角度。

参展作品 吴为山《文学家鲁迅》

本次展览展出著名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白谦慎的多件书法作品。白谦慎以书法史研究见长,他尤其侧重地谈到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我总觉得一个研究艺术史的,如果能够动手写写字、画一画,对我们的研究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他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这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展览或活动,保持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既参与创作,也参与评论的传统。这个传统是值得我们珍视。”

参展作品 王绍强《夅之四》

据悉,“和鸣南粤”是广州画院的活动品牌,每年举办一次学术邀请展,为画院画家搭建一个与全国名家互动的平台。

参展作品 罗奇《他仍然在这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本次展览有力调动艺术家、理论家、策展人的积极性,实现艺术创作群体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了画院机构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如何创新发展。“画院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批艺术家在作画,更需要解答‘为谁而画’的问题。要画到人民心中去,就离不开学者与策展人,推动创作更上一层楼”。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
校对 | 谢志忠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