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新知 | 中国深海探索已后来居上,屡屡突破核心深潜技术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3-02-17 22: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3-02-1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受访者供图

最近有两部电影《深海》和《阿凡达:水之道》,都带着我们在奇思妙想中探索了一回奇妙的深海。但你知道至今人类到过的最深的海底到底有多深?深海的生态价值何在?深潜又有多艰难吗?

译林出版社适时推出了一本有关我国载人潜水器研发题材的首部科普文学作品《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详实描述了我国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接连创造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重大时刻,生动展现了我国深潜科研团队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中国的深海探索后来居上

有着独特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资源的深海,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目标。但是由于深海勘测技术和设备的缺陷,使得如今的海洋仍是一个待探索与待开发的领域。

在中国,海洋问题很晚才真正开始被国民所认识。而大约180年前,深海便以其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开始成为人类探索的重要区域,各国一直致力于研制各种深海潜水器。中国的深海探索虽然起步较晚,但可谓后来居上。

1986年,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完成试验,下潜深度300米,掀开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篇章。2002年,我国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立项,此前我国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只有600米。

2012年,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和集成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问世,创造了当时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7062米的世界纪录。

2017年,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研制成功,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

特别令人瞩目的是,2020年,中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到10909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台下潜到“挑战者深渊”的载人潜水器,也是全球首次同时将3人带到海洋最深处。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全海深探索的时代。

上述这些,堪称我国深潜科研团队在落后西方先进国家50年的情况下,经过20年的艰苦探索和守正创新而创造的奇迹。

目前,全世界可潜入6000米以上深度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仅有8台,分别属于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

在不断刷新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同时,我国深海科学研究快速进入了国际前沿,首创了覆盖全海深环境的载人深潜技术体系,攻克了多目标、多功能、多需求的总体设计技术,形成了全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设计、材料、制造、测试考核技术标准。

中国在这个领域,从一个“跟跑者”,一跃而成为“领跑者”。这个巨大的成就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作为国之重器,我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对我国建立深海国际科技竞争优势、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屡屡突破核心深潜技术

《深潜》一书中,描绘了海底特别是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景象,介绍了海洋学科学的进展,使深海潜水器的开发、制造与海洋探索的历史、海洋板块构造、海洋化学、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互相渗透。同时引入了多个海洋学热点话题,如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海洋生态恢复、海洋物理过程对气候的影响等。

我们由此知道,畅行深海绝非易事。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在压强、光线、通信等方面都与陆地有天壤之别。

畅游深海所面临的首个困难点便是强大又难以防御的压强,比如水下5000米的深海平原,环境极端,水温只有2℃,阳光无法到达,压强极大,而万米深海所带来的压强更是相当于两万头大象的总重量——这无疑是对探测器材质的极大考验;其次是深海通信问题,海里与陆地不同,无法通过声波进行远距离传输通信,导航与信息识别都将受到阻碍。

尽管如此,人类却始终没有停止探索深海的脚步。毕竟地球表面13亿立方千米的水,97%都集中在海洋里。平均水深3700米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随着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使得人类探索地球海洋最深处成为一种常规的科考活动。

中国科技工作者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先后研制成功“海星”系列、“海龙”系列、“潜龙”系列和“探索”系列等深海潜水器,在过去十年中,我国这些深海潜水器多次在深渊、极地开展试验应用,在人类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调查及作业,帮助科学家探索海洋深处地球生命的起源、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

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看来,深海迄今仍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也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主战场。“作为国之重器,深海潜水器的研发、应用对于我国经略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林宵

编辑:易芝娜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