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岭南·名编工作室⑤|黎青青:做沟通医学与大众的“桥梁”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2-08-14 16:4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2-08-14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书香岭南·名编工作室”
融媒体系列报道⑤

文、图、视频/孙磊 实习生 刘琪

【走进工作室】

医学编辑有责任科普医学知识

走进黎青青的工作室,如果不翻看桌上摆放的图书,就很难将她和医学编辑联系到一起:阳台上各色绿植一字排开,生机盎然;电脑桌上摆放着猫咪摆件,书柜上贴着动漫人物贴纸。

与温馨的工作环境相比,这里的书籍则显得专业、严肃许多。

你见过会针灸的编辑吗?黎青青所在的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医学编辑都是科班出身,短则读了5或7年医学专业,还有不少在医学专业浸淫10余年、取得博士学位的同事。黎青青是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在学医七年后开始从事编辑行业,迄今已有十年了。

在记者问及不做医生会不会浪费所学专业时,黎青青笑着告诉记者:“医学类图书根据读者需求划分为三类:学术性著作、实用性图书和通俗类图书。前两种书稿全篇基本都是医学专业名词,如果编辑没有医学背景,基本无从下手。第三种书稿,也需要在专业性和通俗性的平衡上下苦功。”

专业性是医学类图书必备要素。黎青青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图书市场刮了一场养生保健风,各大出版社和民营机构纷纷推出该类书籍,导致这类图书良莠不齐,后来国家出台规定,出版养生保健类图书的作者一定要有医学背景,编辑也要有医学背景,才让这类图书市场逐渐好转。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优质的养生保健类图书既是畅销书,也是常销书。黎青青责编的《轻断食: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获2014年度引进版优秀图书奖,这本书如今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依旧非常热门。

“读者在选择这类图书时,第一要看作者的资质和背景,是哪个医院的;第二要看出版社,大型专业的出版机构有品牌保障;第三要提高甄别能力,不要轻易被过于绝对的广告语迷惑。”黎青青说。

依托岭南文化做精品

“立足专业做精品,深耕细作出品牌。”这是黎青青一直秉持的出版理念。广东科技出版社历来以理、工、农、医为主打产品线。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立足专业进行垂直型挖掘,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强化品牌内容,形成“拳头”产品。

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黎青青责编的《中国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上、中、下卷)》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2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

“医学类图书质量与作者密切相关,我社在地方中草药板块深耕数十年,在岭南地区挖掘、积累了一大批优秀作者资源。”黎青青告诉记者,依托岭南特色文化,深耕专业领域,是把选题做得更好、更深、更细、更精的“不二法宝”。

虽然医学市场有固定的受众群体,即医学生、医生等。但融媒体发展到今天,大家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黎青青称,当下,医学图书已经不是读者首选,甚至不是必需品。各种公众号、平台、APP等,强烈地冲击着图书市场。因此,黎青青团队积极探索媒体转型升级,以期“破局”。

很多年前,图书配套的都是光盘,黎青青责编的《产科急救快速反应团队演练及技术操作示范》,把书里的急救视频做成了U盘,这在当时,算是融媒体的创新。今天则与时俱进换成了二维码,读者扫码即可获取音视频资源,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放置视频,供读者随时观看学习。

【访谈】  

学习力是医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医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黎青青:在我看来,医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学习力。相较其他编辑,医学编辑首先要学的就是文字功夫,过了文字关,接下来就是不断打磨和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哪怕我学了七年医学,但是面对庞大的医学知识体系,有些医学类书稿还是不熟悉,需要我不断学习。

再者就是沟通和转化的能力。我们的作者很多都是医生。这类作者日常面对的都是非常专业的术语,有些作者临床水平很高,但无法用文字很好地呈现、描述出来,想要挖掘他的经验,编辑就得“苦心打磨”,从书稿逻辑、文字表达,到注意事项,都要一一引导。这不仅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扎实的编校工夫,对编辑的要求非常高,也非常累人。

羊城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这本书在当时为何可以如此快速地出版,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

黎青青:作为一名医学编辑,我有责任向大众科普正确的医学知识,尤其是发生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学编辑更要承担起传播正确医学知识的责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我社仅用48小时便火速出版了全国第一本新冠肺炎防护图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通俗的解释,为群众及时提供了一份防疫、抗疫指引,遏止了大众恐慌情绪的蔓延。

这本书在国内发行超过200万册,版权输出至印度、美国、韩国、白俄罗斯、意大利、波兰、瑞士、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中国出版人的力量。

这本书48小时得以出版,首先,是一种使命感敦促的结果,专业医学出版社要承担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责任,也要承担起传播医学科学知识的责任。

其次,归功于我们强大的作者团队。其实疫情初始,很多作者不愿意接这个选题,由于我们深耕岭南医学板块数十年,有优秀强大的作者队伍,才能让我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确定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团队。再次,跟强大的编辑团队分不开,领导亲自坐镇指导,各部门同事全力配合,才成就了不辱使命的“广东速度”。

做深做透岭南医学资源

羊城晚报:医学图书难做,为何《中国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上、中、下卷)》能屡获大奖?

黎青青:从国家最近几年发布的一些重要医学中心数据来看,大部分优势医学资源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国家级医药出版社最近几年,除了教材,也开始发力医学技能类选题。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突围?我们选择立足地方特色,做深做透岭南医学资源。

《中国南药资源研究与应用图鉴(上、中、下卷)》是一本囊括了4390种南药、200万字、4000余幅图的大书。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药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天然优势资源,中药种质资源保护的强度与力度必须加强。

南方的中药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生产体系最完整的南药产区。但长期以来,南药产业的资源保护弱,一些药材存在多种源形象,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不可控。这本书首次系统整理了近20年南药资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所以地方出版社要凸显地方特色,才可推陈出新,做出特点,将优质地方文化传递给读者;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亦能做出影响全国的地方文化图书品牌。

羊城晚报:医学类专业图书题材往往比较硬,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把这种艰深的主题进行通俗性转化?

黎青青:医学编辑其实是医学与大众之间的一座桥梁。医生看病问诊需要专业表达,图书面对市场大众则需要通俗易懂。

在策划图书选题时要结合时事、紧跟热点。比如当下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导致老年疾病发生率增高,关注老年疾病的特点密切关系到老年服务的质量。

科技社今年将推出《拒绝阿尔兹海默病》《拒绝帕金森病》系列读本,以深入浅出的言语进行细致的科普,希望读者对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老年疾病形成更科学、更深刻的认识,提高知晓率。

在科普方面,现在的市场供需对接略有脱节——读者想要了解,专家却写不出来。这个时候,编辑就很关键了。我们可以用绘本或者漫画插图的形式,把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看得懂的语言,通过印制工艺和融媒体技术,让读者立体化感受大脑、骨骼、血管、神经等人体结构和器官。  

【个人简介】

黎青青

80后资深医学编辑,责编图书多次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广东省委宣传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及广东省优秀科技专著出版基金等项目资助。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
编辑 | 孙 磊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