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的“回望”

来源:金羊网 作者:夏珺 发表时间:2021-11-22 23:20
金羊网  作者:夏珺  2021-11-22

夏珺

欣闻时平同志的作品集《独立思考》即将再版,深为他高兴,并送上诚挚的祝贺。

我与时平相识于20年前。当时他是人民日报华南分社粤北记者站站长,因为一篇稿子的事他来北京找我,我们在新落成的编辑楼一楼咖啡厅第一次见面。只见他高高的个子,适中的身材,大眼睛,方脸盘,留着分头,衣着朴素,有几分五四文学青年的范儿。

时平是个有着很深的新闻情结的人。他走出家乡湖南,南下广东,先是在韶关、清远市委机关当秘书,因为热爱新闻工作,1997年初春人民日报社成立华南分社,他顺利通过了公开招聘的考试考察 ,当了10年记者和记者站的站长。后来因为报社机构调整,不再出《华南新闻》版,人员需要分流,他到省属国企工作,第二年派到广东省广告股份公司任党委书记和副董事长,因该公司不久成为中国广告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薪酬待遇相当不错,羡慕他的大有人在。可他始终走不出深陷其中的“新闻情结”,离开新闻单位,好像鱼儿离开了水,没着没落的,几经周折,最后“曲线救国”,终于又回归了新闻队伍,到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任职。他的心这才踏实下来。

时平是个敬业和认真的人。我当时在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当主编,经常向他约稿,他也经常来电话,主动提供采访线索和选题,我去广东,我们还一起下乡采访过。他工作勤奋认真,我约的稿子,他都能按时保质完成。他还善于动脑子思考,主动提出选题,多是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带苗头性的问题,其中不乏稿子见报后,在当地引起反响、领导批示的佳作。我们的合作是愉快的。

时平是个有情有义的热心人。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我们由“工作”而朋友。他每次有机会来北京采访、开会、办事,都要来看我,或者约上几个同事、朋友一起吃饭叙旧,且20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至今如此。席间拍的照片,他回去后挑好的拿到图片社放大、打印,一本正经地寄给我,还附上亲笔短函,送上问候。他的这种热心、细心,值得我学习,也常使我感到温暖。

他是个“热心肠”,对朋友的事热心帮忙。比如有“北漂”画家朋友要搞画展、出画册,他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疏通环节;有朋友要出书,他跑前跑后,请有关领导、名家题词做序;有朋友的企业因“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在京外寻址搬迁,他动员各种人脉资源,帮其选址落地……这种事儿,很多人不愿意管,嫌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时平却管了很多类似的事儿,也占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为了朋友,为了情谊,他却乐此不疲。他爱交朋友,每次聚会,总会有一两位新面孔,他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我开玩笑送他个雅号“公关先生”。

时平打电话告诉我,他准备将作品集《独立思考》再版,并嘱我写几句话。他说他的人生到了“回望”时刻,我哑然失笑,调侃他属于“超前回望”。这不完全是调侃。时平刚58岁,现在又实行延迟退休,这个年龄余勇可贾,正是干事的黄金年龄啊。我也注意到,时平现在仍时有大作见诸报端网络,说明他仍在思考,笔耕不辍,我为他高兴。只是对“回望”说持保留意见,正值盛年,应该更多地“前瞻”。“回望”就是回头看,看看走过的路,也是必要的,但目的是往前看,继续前进,行稳致远。希望并祝愿时平同志今后不断书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于北京东郊)

作者夏珺系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新农村》周刊主编、研究部副主任。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