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聚焦 | 文旅新动能:非遗青年,才力无限

来源: 作者:周欣怡;朱绍杰;陈晓楠 发表时间:2022-11-19 17:59
  作者:周欣怡;朱绍杰;陈晓楠  2022-11-19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保护、发展和传播非遗文化,为古老技艺插上翅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陈晓楠
图/受访者提供

文旅新动能

一份由抖音平台发布的《2022非遗数据报告》显示,目前80后、90后年轻一代已成为非遗领域的传承主力军,在抖音的非遗题材内容创作者中,80后占35%,90后占26%。

在文化消费方面,年轻群体购买非遗好物的热情也不容小觑,其中00后购买非遗好物的热情最高。

以醒狮为题材的文创产品

今年初《bilibili年度国风数据报告》也显示,B站的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人,其中很多人喜欢关注非遗传承文化。不少年轻人还考虑选择一门非遗手艺,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记者在采访中也日益感受到,在今日的非遗事业中,无论是青年传承人,还是加入粉丝队伍中的青年力量,都在借助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变通和创造,这一切都让传统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以广彩为题材的文创产品

非遗将灵感赋予生活

传统非遗技艺是老手艺,但只有契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赢得当代公众的心。为此,青年传承人正不断做出新的尝试。

80后周承杰是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与自己的师傅、广彩“国大师”翟惠玲合作创办的一间广彩工作室,坐落在广州永庆坊的非遗街区,占地200多平方米,共三层楼。

周承杰在绘制广彩花瓶

其中一楼展示了根据广彩开发的各种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以广彩传统元素符号及大师的作品为基础,融合不同载体,包括手机壳、水杯、团扇、冰箱贴等,有周承杰自己设计制作的,也有授权给文创公司进行开发的。

周承杰告诉记者:“要把这样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一定要拉近与青年人群的距离,符合他们的审美,在延续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实现形式的创新。”

周承杰从翟惠玲作品《松下品茗》汲取灵感,将人物造型印制在茶杯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喜茶首家“岭南风”主题店进驻永庆坊,周承杰的工作室就与其合作,从自己的师傅、广彩“国大师”翟惠玲的经典作品《松下品茗》中汲取灵感,将人物造型和元素印制在茶杯上,呈现出广彩与茶文化的匠心融合。

翟惠玲《松下品茗》瓷板画

他们还曾与“点都德”合作打造月饼盒,集非遗广彩之美和广府粤味于一体,让非遗在生活中更加触手可及。

同样在永庆坊街区,许多人都会在街区入口处的“赵家狮”非遗生活馆前驻足。这家店铺装修得喜庆红火,格外醒目。广东醒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是“赵家狮”第五代嫡传弟子,近年来致力于用创新思维推动醒狮的发展。

赵伟斌

在他的店内,醒狮题材的项链、服装、公仔等系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此外还设置有非遗定制手工体验活动区,游客可亲手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醒狮头”。

赵伟斌告诉记者:“醒狮的造型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一个喜庆的符号,带给人欢乐、热烈的感觉。它也是一个吉祥物,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所以我在这几年开始开发文创,把喜庆吉祥的特点提炼出来,设计成不同产品,希望醒狮能进到千家万户。”

新技术为非遗插上翅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当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令青年传承人和年轻的爱好者们,找到了宣传和推广的新路子。

刘柏浩、刘锡桦父子的抖音账号,介绍广式木雕技艺

例如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柏浩、刘锡桦父子,近来在抖音上玩起直播带货。记者发现,他们不仅开设了介绍广式木雕技艺的账号,也有直播带货的账号。

广式家具在选料、用料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弃碎木,为充分利用这些“边角余料”,刘锡桦和父亲开发了一系列微缩家具文创,小巧玲珑的桌椅套件模型很受网友欢迎。

周承杰也时常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广彩。“我在小红书上有自己的账号,有些自己满意的作品会发布上去。”除此之外,他还不断“试水”新科技,学习使用iPad作画。他认为,适当借助新技术力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更能展现文化魅力。

赵伟斌也认同:“要借助现在的科技手段,包括新媒体平台,把古老非遗技艺做得更年轻,更有活力。”

在“赵家狮”非遗生活馆里,他借助现代科技,自主设计了不少文创产品,如用手柄操控的“醒狮”机器人。前来体验的观众戴上醒狮VR头套,还可以沉浸式体验舞狮……这些新玩意儿充分展现出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融。

古老手艺也很“酷”

非遗传承搭乘互联网快车,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而年轻人对传统非遗的保护传承,也正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周承杰说:“我们自己就是年轻人,应该作为榜样,让这项技艺有所发展,让年轻人对它有所向往,才能让更多群体加入进来。”

赵伟斌认为,非遗传承有两方面,一是继承老一辈的技艺,二是如何把它传下去。“这就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关注到、喜欢上,才能真正传承。”

赵伟斌将醒狮带进校园

近年来,赵伟斌开展“非遗醒狮进校园”活动,超过3万名学生了解和学习了醒狮文化和技艺。他首创的“小学生醒狮课间操”,让醒狮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我们所说的‘非遗进校园’,关键就是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他们的心里。”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孔昭明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从老手艺中看到新的可能。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坚持传承技艺,学习非遗文化,他们聚集起来保护、发展和传播传统文化,从而改造、提升工艺美术等传统行业的形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选择一门古老的手艺,坚持“择一事,终一生”,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

国家政策助力“非遗青年”

非遗需要青年助力,青年在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周承杰坦言,在过去,业内新人可能不太有名气,曝光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是年轻人从事这一行比较难的地方。

目前相关机构正在下功夫研究和探寻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加注重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养。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发起首期“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自2022年至2026年,将分五批次扶持100名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

扶持计划将通过资金扶持、导师辅导、培训交流、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等一系列举措,支持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打磨技艺,成长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物;支持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当地民众增收致富;支持一批非遗青年传承人培育特色产品和品牌,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刘氏父子用边角木料制作的微缩家具文创产品

记者还了解到,广东省文旅厅目前也针对青年传承人出台了一系列培养计划,例如举办培训、研修班等,同时还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省内外的各种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促进交流和传播。

报道见羊城晚报11月19日A11版

据介绍,今年省文旅厅已经举办了潮剧、玉雕等研修班,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座谈等环节,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技能艺能,营造非遗保护传承的氛围,进一步提高社会关注度。(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校对 | 桂 晴

编辑:邓琼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