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范安琪:艺术不能仅从工艺的角度去区分高下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10-22 20:57
  作者:  2022-10-22
别错过与环境共情的感知力

文字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微信绿苗计划”邀请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范安琪举行直播讲座,结合她走上艺术道路、创作与创意的亲身经历,为青少年提供借鉴。

范安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山现代陶文化代表人物,创立现代陶艺知名品牌“大丰唐”

现摘录部分讲座内容如下。

别错过与环境共情的感知力

那时我生活在农村,村里有电视机、收音机传递外界新鲜的信息,已觉得非常难得。从小我就喜欢绘画、临摹,摹七仙女、《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

陶塑《风雅颂》

我觉得,青少年想要接触或者进入工美这个领域,还是要多看多听,进而多接触、多参与。比如去到美术馆、博物馆,接触文学类的书籍,以及艺术史等等。

家长可以把博物馆作为旅游的第一站,让孩子通过里面收藏的工艺品、书画作品,用心感受当地的人文历史、艺术出品,那会激发出孩子去驾驭工艺之美的欲望。

回望艺术史的发展,许多节点上都有自然回馈给人类的智慧。现在很多孩子很缺乏与自然界的交流,在公交车、私家车上捧着手机,错过了窗外的风景,错过了身边的人、事、物,缺少与环境共情的感知力。

不少家庭在旅游中,孩子往往只处于“到此一游”的状态,没有欣赏窗外的风景,没有感受当地的民俗和风土人情,连美食可能都是囫囵吞枣的。我们需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回归自然。

比如玩泥巴,为什么要玩?前提是愉悦,让身心放松。兴趣的基本点就是要愉悦。要让孩子找到兴趣点,引导他选择这样的方向,投入到这件事中去,自然就会远离或者少碰电子产品。

孩子的心性成长、他的胸怀需要跟身边的人、事、物发生交集,才能触发内在的动能。如果缺少这种关联度,慢慢就会跟社会绝缘。

注重创作当时的情绪表达

我的这组《形形色色》系列作品,是以京剧作为创作主题的大写意陶塑。这一系列的创作跨越了十来年。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佛山祖庙的屋脊上有瓦脊公仔,这些公仔的题材也多是戏剧人物。

我就思考,如何把石湾陶艺以另外一种形式去表现出来?这就是《形形色色》最初的创作动机。

陶塑《形形色色》

后来我慢慢有一些转移的思考,如何让陶艺的戏剧主题跟当下时代相碰撞?如何酣畅淋漓地把内在情绪表达出来?如果只固守传统,碰撞的力度、激起的浪花可能还不够,艺术创作的现代性也要跟上。

我创作这些作品,通常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工作室,听着工具刮着泥巴沙沙的声音,窗外有风声、雨声。一片一片泥巴竖起来,把纷杂的情绪宣泄、表达、传递出来。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随着心动、随着感情的流露去做,也能成就一种艺术品。

不能仅从工艺角度去评判艺术

在做《形形色色》之前,我的作品是比较写实的戏曲人物。石湾陶艺在历史里面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传承多年,历史悠久。

我从外省来,之前主要做器物而不是人物,所以我就思考,石湾公仔哪一些造型是人家没有接触过的、哪种表现手法是他们没有的?我想寻找别人没有用过的手法、方式或艺术形态。

《戏曲人物》

因此我自己就摸索出一些手法,手工搓,或用特有的工具刮。像《戏曲人物》系列作品,衣纹褶皱的表现手法就跟传统石湾不一样。我把泥片拉开以后,很灵动地表现衣纹的褶皱,很有张力。

运用像雕塑一样的表现手法,在釉色上去除了明显的区分,希望上下通体。我希望,即使不太懂陶瓷工艺的人站在这个作品面前,也能感觉到它出自何种工具、何种方式。希望人们在欣赏它的过程中有互动,心灵跟它有交流。

这种用釉方式也是一种创新。但如果按照传统石湾陶的要求,这些作品釉色可能属于次品。我觉得有时不妨打破这种所谓的正品、次品的观念,因为艺术不能仅从工艺角度去区分。

在练习书法时,容易产生很多废纸,一揉、一扔,发现它在角落,能自己舒展开,我觉得特别有生命力,像一朵花在绽放。现实生活中花瓶圆的、方的,都是传统的样子,我觉得花器应该展现时代的样子,就把上述感觉与生活器物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很巧,有一种釉色就叫褶皱釉,自然呈现白色、黑色的褶皱……工艺处理可使其皱褶的厚薄不一,显得没那么呆板,也跟现代人的生活情感相吻合。这样的花器,和现代人的时尚空间也可以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校对 | 李红雨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