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聚焦 | 好字在乎先生之风:《学人墨迹》系列丛书上新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2-08-13 10:2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2022-08-13
发布《端木蕻良》《潘景郑》《钟敬文》三种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汇正艺术提供

8月9日,《学人墨迹》系列丛书之《端木蕻良》《潘景郑》《钟敬文》新书发布会举行。

至此,《学人墨迹》系列丛书第一辑6本书全部出版,第二辑的出版也正式宣告启动。

活动现场

“学人墨迹丛书”旨在发掘近世以来学人的书法、手稿,整理出版未刊稿,在保存前辈学人书法手迹的同时,将其学术发明化身千万,供读者欣赏,供学者研究。

该系列自2018年6月出版第一本《台静农》以来,陆续推出了《楚图南》《谢稚柳》等册,受到收藏界、学界关注。

 壹 

整套书收集了六位大家学者鲜为人知的书法作品、函件信札、手稿及印章等,多方面立体展示了这些学者的笔墨、交游、家国情怀,以及他们治学之余的消遣、趣味。

书中图版,多为民间藏家和收藏机构的藏品,亦有由编者提供的独家、真实的墨迹资料。

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李朝明表示,该系列丛书的编者以学人的后嗣或至交名人等为主,确保了墨迹作品的真实,可拉近读者与名家的距离;

在内容选取上,主要以手稿、信札、名言、警句等“小作品”为主,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名家的日常和真性情,让学人大家的先生之风影响后世。

端木蕻良墨迹

系列丛书所选的近代学人,伴随时代变迁,通过他们留存于世的手稿、信函或作品的原迹,让人触摸到那一段历史的脉搏。本次推出的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著名藏书家、版本鉴定家潘景郑,民俗学家钟敬文,均为与岭南密切相关的文化名家大家。

 贰 

在世人眼中,端木蕻良是文学家,曾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伴侣,却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收藏大家,于碑帖、古籍、瓷器、文房、钱币等均有涉猎。

端木蕻良

端木好古敏求,亦擅长书画。收录在这套学人墨迹丛书中的,多为端木的旧体诗词稿和书信,包括致陈君葆、刘以鬯、高贞白、施蛰存、杨宪益、夏志清等人的信札。

端木蕻良致杨绛信札

钟敬文先生是民俗学大师,以新文学闻名,而旧学功底也十分深厚。收录在本书中的大部分是其诗稿,亦有早年录己作赠人者,尤为珍贵。

钟敬文墨迹

潘景郑先生是版本学家、金石学家,出身苏州文化世家,富收藏。本次出版的《潘景郑》学人墨迹,收录了在1982年至1995年间,潘先生致居岭南的著名学者王贵忱先生的信札86通。信札中谈到文人学者墨迹收集、金石题跋及出版等事,前人掌故亦复可珍。

王贵忱与潘景郑(右)

 叁 

王贵忱先生之子王大文亦是《学人墨迹·潘景郑》的编者。他说:“这些信札见证了父亲与潘先生的多年交往。”

王贵忱在编辑自己的《中国钱币文献丛书》等学术著作时,得到过潘先生的很多支持帮助,潘老甚至有数次慷慨相赠。王大文表示,这类学人交往信札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其父王贵忱先生就一直注意整理、辑录学人交往信札,本次出版的潘景郑墨迹只是其中一部分。

潘景郑赠王贵忱的拓片

在发布会上,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吴慧平、学者罗韬,以及广东崇正董事总裁许习文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的感受。

该丛书由广东崇正拍卖、广州汇正艺术及广东教育出版社联袂策划,汇集搜寻、出版、编辑以及学人书写、往来等多方面的资源,是广东崇正“学术引领市场”的其中一环。

 访谈 

他们的书写与“展览体”有本质区别

许习文

羊城晚报:这套系列丛书的人选是如何确定的?

许习文:首先要有学术价值。《学人墨迹》系列丛书第一辑选取的台静农、楚图南、谢稚柳、端木蕻良、潘景郑、钟敬文,都是在文化上有所建树的近代学人,值得刊布。

其次是可操作性。这套丛书的编者以学人的后嗣或至交名人等为主,要他们的作品、资料足够多,有一定规模才能成书,同时也必须确保来源可靠。

潘景郑致王贵忱信札

对于大家熟悉的人选,我们希望呈现他们的不同侧面,对于冷门的人选,我们则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近去了解。

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以手稿、信札、名言、警句等“小作品”为主,以小见大,从侧面反映大家的日常和真性情。通过这些墨迹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展示名人学者的笔墨、交游、家国情怀,同时搜集重要学者的点评文章,立体展示名人学者治学之余的消遣、趣味。

羊城晚报:广东崇正多年来注重学人书法的整理、推广,应是体会良多?

许习文:我一直认为,拍卖是一项文化事业。通过我们对诸多个案的梳理研究及拍卖,已经逐渐让他们的价值显示出来。比如本次出版的《端木蕻良》,就是下了大功夫的个案。

关山月赠端木蕻良《墨牡丹》

崇正这些年持续推出多场“端木蕻良旧藏”专场,是一个基础。过去大家知道他,可能只因为他与萧红的关系,或者身为一位新文学作家,现在大家通过他的收藏和通信,可以看到不同侧面的端木蕻良。这对于他的后世名声有一定提升。

过去很多学术机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采用出现在拍卖领域的文献资料,现在这种情况慢慢在改变。在拍品征集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材料、新实物,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东西作为一锤子的买卖,即拍卖结束后就任其各奔东西,或者“不见天日”,令研究者再难使用。

所以我们也着力进行梳理和出版,意在让研究者乃至后人能够一直“看得见它们”。一件拍品成交的新闻生命可能只有几天,而它的文化内涵是永恒的。

钟敬文墨迹

羊城晚报:拍卖机构在类似的梳理中扮演什么角色?

许习文:无论对于拍卖还是学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都是来源。我们是最直接面对这些资料、拍品的人,能知道它们的具体来源,包括出自哪位后人、如何流传等等。

我们的水平不见得高,但至少能够把大家少有关注、或没有机会接触到的细节先端出来,至于这些信息有没有用、该怎么使用,那就看具体的研究者了。

钟敬文与夫人陈秋帆

拍卖机构也应该做好学术上的引导。比如这套丛书的名字,不称为“书法”,而是“墨迹”,就是因为我们特别希望能和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区分开来。

过去,书法家往往都是大学者,他们的书写与现在流行的展览体有本质区别。有人就质疑这套丛书中的个别人选,说他的字不怎么“好看”。但我认为,真正的好字,不单在于“好看”,而需要以写字人的修养、修为和学问去支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2022年8月13日羊城晚报A11版报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校对 | 潘丽玲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