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家学者畅谈“新南方写作”:一种崭新时代精神的文艺表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朱英豪
图/主办方供图
10月27日,由广州市文联主办的“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读书沙龙系列主题阅读活动(2022年第五期)在广州举行。
活动邀请广东财经大学创意文化与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田忠辉,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作家、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崇正和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围绕“新南方 新现实 新科幻”主题展开精彩对谈。
“新南方写作”是作家与时代共鸣的产物
2018年,“新南方写作”这一概念最早在陈培浩的评论中出现。
随后,杨庆祥、曾攀等评论家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与推介。随着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和作家加入这一讨论,“新南方写作”逐渐从一个临时的批评提法变成一个自觉的学术概念。
在陈崇正看来,“新南方写作”是新时代为了重新审视岭南文学独特气象,由作家、评论家共同建立起的文艺地域坐标。该概念还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生发出更加丰富的内容,这种活力与“新南方写作”的精神内核密不可分。
在阐释这一概念时,田忠辉说道:“‘新南方写作’的关键特征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为华夏共同体塑造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岭南、在中国大地的一种崭新时代精神的文艺表征。”
王威廉结合个人经历与具体作品,总结道:“不同于我们观念中北方文学的雄浑和江南文学的清秀,‘新南方文学’根植岭南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土地,为中国当代文学赋予了某种独特、宝贵的气质。”
“新南方写作”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是以岭南文化为基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至“南方以南”等更广泛的南方地域,同时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充分挖掘中国更广大南方地域文学文化经验所蕴含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品质。
“科幻”为“新南方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新南方”科幻文学的成长创造了土壤。近年来,《野未来》《美人城手记》等一批具有科幻属性的作品相继涌现。
对此,陈崇正认为:“我们无法回避当下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动向,‘科幻’是推动作家对世界进行深度思考的一个坐标。”
王威廉曾提出“纯文学科幻”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下,作品最重要不是外在的幻想外壳,而是借助科学知识,推演一种思想的实验,创造一种出自科学精神又落脚在人文情怀上的世界观。
田忠辉认为,科幻文学将在文学内容表达、呈现方式、阅读主体以及阅读方式方面产生引导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它也给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三个难题:如何处理科学性与文学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科学、幻想与文学审美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读者接受模式与文学趣味的转变。
对“新南方”科幻文学的发展,唐诗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
他认为,传统讲述故事形式的嬗变,背后是现代生活的变革,古老的代际经验传递变得困难。同时,现代生活强调变化,注重未来感。
今天的生活现实,已全方位地被科技力量所裹挟,人们更关心未来,文学要回答的时代之问转变成了“近未来”问题。
唐诗人表示:“科技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去?每个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如果作家能深入探索并给出回答,这类作品一定会有价值、有影响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桂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