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都说人老了爱回忆,爸爸平时尤爱整理家中的老物件,诸如老照片、老文件、老证件,悉数都是他的藏品,是他如数家珍的故事“底片”。尤其让我赞叹的是,历年来的书信,特别是家书,他均细心保存,状态完好。每每读到这些书信,都能勾起很多回忆。
在那一封封书信里,我看到了他20世纪80年代初外出求学,至参加工作这十余年间,与爷爷的通信往来。爷爷离世的时候我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童,脑海中的爷爷的样子已经有些模糊,所幸有爸爸精心保存的家书,让爷爷慈祥的面容跃然纸上,填补了我脑海中的空缺。从书信中,我还看到了爷爷作为父亲对孩子生活、学业的关心照顾与谆谆教诲,与爸爸于我的言传身教如出一辙。
同爸爸一样,我也在十八九岁的年纪外出求学,但不同于他年轻时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纵使离家千里,只需打开手机便可在屏幕中见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爸妈,和他们畅谈自己的生活。网络时代的家书,让亲情不再完全由纸张承载,琐碎的文字聊天、电话里的声音、视频中的笑脸都是一封封有温度的家书。沟通方式虽然变了,但感情不变,电话那头的爸爸依然盼望听到儿子的声音,希望儿子学有所成,早日归来。
留法早期,宿舍网络不佳,手机拨打家里固话是唯一的选择。即使面对中法时差和繁忙课业,周末的通话依旧是我每周的必修课。有时错过约定时间,妈妈接起电话的第一句,就是充满思念的抱怨,她说:“怎么才打过来呀?你爸刚才一直在念叨你。哎,你听,你爸又在客厅喊了,是不是亚宇的电话打来了啊?”我的爸爸呀,平时总是对我不苟言笑,一副严厉模样,但其实心里面却是很温柔的。
每周电话中我都要跟他交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还记得刚到法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语言基础更是薄弱,难免感到孤独与彷徨。那时候,每周与家里的通话,就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精神寄托。一般而言,我都选择报喜不报忧,对现下的情绪片字不提,以求爸妈安心。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的爸爸,有一次在电话里给我讲起了背井离乡到九嶷山学院求学和毕业后只身南下到广东闯荡的经历。这曾是小时候听得我耳朵起茧的故事,但现身处欧亚大陆另一端,再听再品, 却有一番不一样的滋味。当年,20岁出头的他怀揣几十元借来的路费到广东求职,几经辗转,最后在韶关以一人之力取得了韶关市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对九嶷山学院毕业生的关注,为校友们开辟了一条毕业就业的出路,自己也成了光荣的市委干部。我细细听完故事,静静地没有说话,但精神上仿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我现在的起点比他年轻时更高,所面临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不会比他当年所面对的更大,所以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面对?
除了学业和生活,爸爸还特别喜欢与我聊工作上的事情,有时一聊就忘记了时间。我在法国时一直学习的是商科,而他在省广集团和羊城晚报负责的经营管理工作,就是我能接触到最鲜活的商业案例。我们会一起讨论分析市场趋势、项目前景、收益测算等等,他有很多独到的思考见解和成熟的社会经验,而我也尝试用书本知识和信息检索的能力,来给他提供参考。但凡我们开始讨论工作,电话那头的大家长就仿佛消失了,变成一位言传身教的良师和共同创业的伙伴。我能体会到,他是真心地热爱他的事业的。热爱可抵岁月长,只有热爱,才会不断地尝试创新,开拓进取,为国企的老树接上业务创新的新枝;只有热爱,才会勇于攻克难题,冒着体制机制等各方面阻力推动项目。久而久之,我也深深地被他的热忱所感染,每当聊起项目的进展时,隔着电话都能感受他的喜悦,电话这头的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离乡九千里,家书抵万金。在留法学习期间,正是这一通通电话、一次次视频的“互联网家书”,陪伴我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成长阶段,为我加油鼓劲,为我解疑答惑,为我树立信念,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走入社会。
39年前,爸爸去九嶷山求学,爷爷曾作《七律·勉儿》诗用来勉励他:
莫做无知处世难,兼程九嶷路漫漫。
韶华荏苒催头白,岁月蹉跎引众谗。
挂角负薪排室困,偷光映雪克家寒。
历朝勤学人多少,青史垂名后起看。
爸爸请名家题写此诗悬于大厅正中,其用意将此诗作为”传家宝”, 今天与我共勉, 明天子孙代代传承。在我看来,爸爸的学业乃至人生都未辜负爷爷的殷切期望,勤学成才,取得了一番成就,成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贡献的人。勉儿诗传承到我这里,我定要不负父母的殷殷嘱托、切切希望,珍惜韶华,奋发有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价值,创出一番事业来。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爸爸兼良师益友,祝爸爸的文集《独立思考》再版顺利!
2021年9月13日写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