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旅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诗和远方”续写春天的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黎存根 发表时间:2023-03-06 07:55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黎存根  2023-03-06
岭南处处是春天,文旅人人做先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岭南处处是春天,文旅人人做先锋。

推动重大文旅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精心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乘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的东风,广东文旅系统正谋划着“诗和远方”高质量发展,努力续写“春天的故事”。

 方 向 

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表示,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

一是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在稳增长、促消费当中的牵引作用,扎实推动全省54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二是培育一批高质量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项目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从供需两端推动旅游业全面复苏;

三是精心打造一批文艺精品,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非遗品牌大会等文化活动,扎实推动文化地标建设,实施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举行的2023年广东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更是提出了“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的目标。其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是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以来,广东首次提出的旅游发展新目标和新定位。

“高质量发展是一条需要迈过重重险滩、层层陡坡、道道难关的艰辛道路。”本次工作会议提醒全省文旅系统,要正视,目前对标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在设施建设、高品质文旅供给、优质IP培育、宣传推广、政策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凝聚新共识、树立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凝心聚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底 气 

厚实基础蓄力粤文旅高质量发展

广东文旅何以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东文旅在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岭南“双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等方面均进步不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基础

文旅产业家底更为殷实

2023年2月16日,由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发布的《2022广东游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游戏产业预计营收规模达到2115.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例为79.6%;广东游戏企业总数超过万家,游戏企业数量在全国所有地区中处于首位。

游戏产业只是广东文旅产业实力体现的一部分。近年来,广东文旅产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家底更为殷实。

据统计部门核定,2018年广东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787.81亿元;到2021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6910亿元,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为全省文化产业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022年,广东有5家企业上榜“中国旅游集团2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举办深圳文博会、广东旅博会、文旅推介大会、投融资对接会等特色展会,开展“广东人游广东”、“百城百区”文旅消费助企惠民等行动,激发文旅消费活动;13个项目获评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广东还坚持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探索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近年来,广东线上演播、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文艺创作展演精品频出

2023年2月17日、18日晚,广东省话剧院出品制作的大型原创话剧《深海》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该剧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作品进京演出,是近年来广东文艺创作展演的精品之一,在2022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话剧《深海》只是近年来广东文艺创作展演精品的一个缩影。仅仅是2022年,广东全年就推出超过40部舞台艺术精品,艺术创作展演摘取13项国字号荣誉,精品立省的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广东有2台剧目获奖,总数全国第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评选,广东有2台剧目获文华单项奖,总数在全国并列第一;在文化和旅游部美术精品展评选中,广东有5个项目入选,总数居全国第一。

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广东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成果就更为可观。“十三五”期间,广东创作200多台大型主旋律剧(节)目,演出总场次超过4万场。舞剧《醒·狮》、粤剧《白蛇传·情》、广东粤剧院曾小敏、广东潮剧院林燕云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个人,分别荣获舞蹈荷花奖、文华表演奖、戏剧梅花奖等重要奖项。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曹锐在2017年、2020年连续担任两届广东省艺术节的评委。她认为,近年来广东的戏剧创作变化非常大,呈现明显向好的趋势,其中粤剧、客家山歌、潮剧的艺术创作水准均有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多

近日,广东的广州市从化区“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等三个案例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入选数量与上海、江苏、浙江并列第一,体现出广东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成效。

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切实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截至2022年5月,广东全省共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家、博物馆366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000多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全省涌现出“粤书吧”等20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广东实施攻坚做强和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修缮提升工程,全年投入补短板资金8.2亿元;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融合新建试点72个;“粤读通”数字证卡实现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互通互认并获得41万人申领。

2022年,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体建筑已封顶;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省立中山图书馆D区功能提升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使用;

广东粤剧文化中心正申请立项,广东人民艺术中心、省文物考古标本馆正开展前期筹备工作;

广州市文化馆、美术馆新馆,粤剧院新址即将建成使用,湛江文化中心、横琴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顺利封顶,江门市博物馆、中山博物馆新馆等落成开放。

岭南文化“双创”添新名片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汕头金平区、韶关南雄市、江门开平市、潮州湘桥区、云浮郁南县被核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公布132处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的岭南文化“双创”,增添了更多新名片,岭南文化的魅力得到进一步展现。

在2022年,广东谋划早期岭南探源,计划实施早期岭南探源研究;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南海I号”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谋划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4项,基建考古、土储考古项目500余项。

截至2022年底,广东共有备案博物馆377个,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个,定级总量居全国第二位。早在2020年底,广东已成为全国实现省市县三级博物馆全覆盖的五省市之一。博物馆藏品总数251.98万件/套,数量居全国第四位。

2022年,《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广东成为国内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广东省革命遗址领导小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革命文物研究所相继成立,为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保驾护航。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农讲所等7家文博单位成为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2022年,广东还加强非遗名录建设,公布第八批11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潮州工夫茶艺”作为联合申报项目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推动非遗品牌大会升格为部省联办并永久落户广东;新建86家非遗工坊,促进乡村振兴。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

2023年1月10日,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试运营。经过多年修缮打造的赤坎古镇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在这个兔年春节假期,超过21.8万人次前来探访。广东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结出硕果。

2022年,广东推进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认定2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7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92家乡村民宿示范点、34家驿道乡村酒店。

202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配套制定87条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具体落实措施,着力构建八大世界级旅游品牌;

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与外国开展双向文化交流项目70批次;

举办“海岛联盟短视频大赛”等推广活动,各地开展“不辞长作岭南人”等文旅IP打造,联合举办“最美珠江西岸游”等推广活动。

记者留意到,广东文化和旅游业复苏步伐加快。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广东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6%和76.3%,已经恢复至历史最高点2019年的71.4%和53.8%;暂停3年的出境团队游全面重启,内地与港澳的团队游也全面恢复,“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成为广东文旅行业的共同心声。

 案 例 

东莞:
推动“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

2004年,东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目前已建立起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互为补充、多行业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和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

全市现有博物馆和类似博物馆功能的机构共53座,其中国有17座,非国有36座;在文物部门备案的博物馆有18座。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座,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其中鸦片战争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观众量居全省、全国前列。

2021年,东莞又提出推动“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并通过优化体系布局,以更高标准建设博物馆设施;强化统筹提升,推动博物馆展览品质化、品牌化;整合社会资源,实现非国有博物馆提质增量;活化革命文物,推动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取得新发展等做法,往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迈进。

东莞以市博物馆新馆为龙头,在镇村谋划建设各类型的中小型博物馆。其中,东莞在市行政文化中心广场选址建设市博物馆新馆。该新馆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东莞打造文化强市最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此外,东莞还在虎门建成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展示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历史,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虎门、桥头建成郑师许陈列馆、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形成莞籍坪石先生展示系列,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在长安等镇建成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等中小型专题馆。

东莞还积极推动行业博物馆建设,今年将在石龙镇建成举重博物馆,在寮步镇谋划篮球博物馆建设,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推动东深供水工程水利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谋划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博物馆,彰显粤港两地守望相助的同胞情谊。

紫南村:
打造新时代乡村旅游优质项目

2022年11月,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再添一项新荣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从一张白纸,到实现文旅产业的腾飞,紫南村用了五年时间。这五年,紫南村积极创建村庄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优质项目,也书写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紫南答卷”。

2018年,紫南村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深感过去完全依赖单一的土地和物业出租的方式已走到了尽头,而发展文旅产业是一条路子。可是,该村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名胜古迹,如何创建村庄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介绍,该村首先明确紫南这个村庄上的4A,是要打造成一个村民与游客、文旅产业与现有产业、公益性建设项目和旅游经营项目共生共存、开放式的乡村文旅新样板。

其次,该村立足村情实际,不搞大拆大建,先后邀请3家专业公司和研究单位前来评估旅游资源,编制旅游总体规划等事项。

紫南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注重盘活现有资源。十多年来,紫南村累计投入4亿多元提升改造了道路交通等设施,建设了广府家训馆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设施。

紫南村还通过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优质项目。该村先后引进了洛神云筑民宿等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形成了旅游+农业、旅游+文博等“旅游+”系列业态,打造出一系列乡村旅游优质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紫南村的文旅项目,大大拓宽了村民就业增收渠道。其中,阿农湾农耕文化园在近两年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提供农业就业岗位40多个;《这,就是紫南》大型演艺项目,自2022年8月首演以来,累计演出28场,接待游客2.2万人次,综合收入近百万元。

 大咖谈 

曹 劲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也带来新机遇,可进一步推动南粤古驿道、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等成为大湾区游客的寻根目的地,以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今年,广东将继续着力深化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正式开启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将启动“南澳Ⅱ号”主动性考古发掘,开展岩山寨遗址第5次主动性发掘,对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青塘遗址等进行考古勘探。高水平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和考古基地,力争将其打造成在文物标本保护、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文物考古、保护、科研中心。

肖海明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

广东省博物馆将进一步统筹馆内、馆外两大板块,推动全省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博物馆力量。广东省博物馆要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要以“平安粤博、优美粤博、学术粤博、品质粤博、创新粤博”为统领,推进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打造更多的精品展览和活动。

此外,今年广东省博物馆还要高标准建成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打造品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南方文物总医院”,提升岭南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科技水平。

戴 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当前,广东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广东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要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的旅游休闲市场;要充分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引领力的市场主体;

要充分发挥香港与深圳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澳门和珠海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优势,以及发挥整个粤港澳合作的优势;要让合作开放共享成为旅游发展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能。

宋海岩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了很好的文旅产业集群,粤港澳三地的文旅产业集群形成了互补的格局。在原有休闲度假产业的基础上,大湾区还可根据人们的现代旅游需求,挖掘新兴的业态,包括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等。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
编辑 | 黎存根
校对 | 林霄

编辑:黎存根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