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聚焦 | 丰富公藏启慧大众,一批文物捐献展集中亮相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3-02-25 13:33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黄宙辉  2023-02-25
民间藏家与文博单位之间的“双向奔赴”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黄宙辉
图/受访单位提供(署名除外)

初春时节,万象更新。广东多家文博场馆纷纷应景更新展陈,不少馆藏“新面孔”得以与观众见面。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一批来自民间捐赠的藏品近日完成了首次露面,它们中既有地方书画作品,又有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相关史料,令人耳目一新。

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岭东雅韵——杨得鸿、杨煜捐赠历代潮人书画展》尽显潮汕书画的魅力;

在辛亥革命纪念馆,《粤海安澜——朱庆澜在广东暨朱庆澜亲属捐赠藏品展》勾连起一位辛亥元老与广东的密切联系;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刚获赠的彭湃烈士珍贵资料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社会捐赠向来是博物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艺术博物院为例,其过半的藏品都是通过捐赠征集而来的。要顺利完成一次捐赠与接收,不仅需要民间藏家与文博单位之间的“双向奔赴”,更需要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作为支撑。

难得一见的潮汕书画精品

粤博刚刚开幕的《杨得鸿、杨煜捐赠历代潮人书画展》,共展出杨得鸿、杨煜捐赠的书画精品27件(套)。其中,包含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8件(套)。

其中,明代黄锦、吴殿邦等人的作品极为罕见,如《黄锦草书杜甫五言诗轴》《吴殿邦草书张籍七言诗轴》等,现代詹安泰等人的作品亦不可多得。此外还有《陈琼招财虎图》,也是难得的藏品。

潮汕书画艺术史源远流长,自韩愈治潮,潮汕地区始与中原主流文化逐步接轨,文风蔚起,潮人擅书画者渐增。明清之际,书院崛起,学风益盛,书画人才辈出。至清末民国,潮汕书画兼收并蓄且走出国门,呈现出百花竞放、名家林立的繁荣之象。

捐赠人杨得鸿与杨煜父子是潮汕地区知名藏家,此次展出的书画精品选自他们捐赠给博物馆的196件(套)历代潮人书画作品。据粤博展览策划人欧阳云介绍:“杨氏父子这次捐赠数量庞大,对本馆岭东地区的书画收藏做了很好的补充。”

同时,这批藏品时间跨度非常长,从明代到现代;作品作者的人群覆盖也很广,他们当中既有科举翘楚、朝廷命官、乡邦贤达,也有文人雅士、著名画家或民间普通画人,十分丰富。

欧阳云认为,这批捐赠书画不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清以来潮汕地区书画发展的概貌,而且还是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物证,为开展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入藏文物后会有期

“潮人书画作为潮州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中国美术发展格局中可占有一席之地。”杨得鸿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30年来,他致力于将历代潮人书画作为专题收藏研究,一为求索与溯源,二为传承与发展。

2009年,他将收集到的潮人书画收录进《历代潮人名家书画》一书,并在粤东侨博会等地方推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批藏品。“30多年来,我有意识地做历代潮人名家书画的专题收藏,投入了很多心血和情感。比如其中的《黄锦草书杜甫五言诗轴》,我追随上一位藏家,从广东到北京、又辗转至山东,最后终于以高价购得。”杨得鸿说。

2021年,杨得鸿下定决心将《历代潮人名家书画》中这批“心头好”捐赠给粤博,完成捐赠前后花了三年时间。粤博藏品管理部副主任吴沫告诉记者,博物馆完成藏品接收,需要经过初筛、初审、专家鉴定、复筛、复审等多个环节。

此次因为捐赠藏品数量大,博物馆曾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前往潮州鉴定,最终选取了《历代潮人名家书画》中的196件(套)藏品,其中包括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1件(套)。

“能把这批东西捐给粤博,我们非常安心。如今我已经是70多岁,对很多东西已经看淡了。既然社会文化对这批藏品有需要,那我把它捐出去,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欣赏它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杨得鸿说。

都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代书画作品每展开一次就多一次磨损,外部的光照、温度、湿度也会令其减寿。吴沫告诉记者,博物馆的保管条件能延长这批精品书画的寿命,它们以后会陆续在相关主题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亲属捐献辛亥元老相关物品

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同样有一批来自社会捐赠的藏品正在展出。《朱庆澜在广东暨朱庆澜亲属捐赠藏品展》呈现了这位辛亥元老任民国时期广东省省长期间的执政经历,还展出了与他相关的家具、衣服、书籍等物品。

朱庆澜是辛亥元老,1916年7月6日被委任为广东省省长。在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中,广东兴起反袁讨龙之战,粤境战火纷飞。朱庆澜南下广东后,力促各方息兵罢战,还粤境太平,随后他又从发展经济入手,继而整理财政、考察吏治、移风易俗、提倡名教,令广东气象一新。

辛亥革命纪念馆展览策划人郑春林告诉记者:“朱庆澜担任广东省省长期间,致力于广东的经济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在文化事业上付出了很多,成效显著,例如他亲自编写了专著《家庭教育》,阐述了其教育思想,影响一时,在我国家庭教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展厅里,朱氏生前使用过的清中期黄花梨条案、民国酸枝雕龙纹矮几、民国柚木带镜四抽梳妆柜等颇具那个时代气息的家具,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展品中还有与朱庆澜、朱权父子相关的文物资料,由朱庆澜的孙女朱泰和孙子朱汉赠予辛亥革命纪念馆,共计98件(套),跨清代、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种类包含家具、衣服、生活用具、书籍、照片、字画等。

捐赠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2018年年底,朱泰决定将家里保存的文物、物品捐赠给辛亥革命纪念馆。他表示:“我想,把这些藏品捐赠给广州的辛亥革命纪念馆,这是传承家风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让具有文物价值的物品进入博物馆,回归公众,延续历史。”

“馆里的工作人员花了一年时间将这些文物、物品进行整理、打包、运输和鉴定,光是上海就去过三次。”辛亥革命纪念馆保管部征集负责人曹霞说。

该馆保管部主任汪喜介绍,朱庆澜后人捐赠的文物、物品被打包运输到馆内,经专业的杀菌、修复等系列保护工序后,以最佳状态进入库房。

本次展览的文物保护专区展示了一件黑色缎面羊毛里长袍的修复过程,汪喜说:“就是想让每一位捐赠人放心,他们视若珍宝的藏品捐赠给我们馆之后,会得到非常好的照护。”

记者留意到,除了粤博和辛亥革命纪念馆,日前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也接收并展示了一批重要捐赠——有关彭湃烈士的珍贵资料,包括记载他入党及牺牲情况的罕见文本。

这批捐赠分别来自上海音像资料馆、俞秀松烈士后人俞敏,不仅提供了有关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珍贵记录,而且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史料的空白,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粤博展览策划人欧阳云馆员表示,近年来民间捐赠热情颇为高涨,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日益广泛,体现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她提醒,馆方是否接受民间捐赠,首先要确认藏品来源的合法性,接着要对藏品的真伪和价值进行鉴定,最终决定是否接受捐赠还要看物品是否契合博物馆的收藏需求。

文化界人士表示,每一次民间向公藏机构的捐赠,尤其是收藏大家或名人后代的成批捐献,都会在全社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希望文博机构更加注意培育来自民间的捐赠热情,通过举办受赠仪式、举办专题展、对受捐品及时进行妥善的保护与回访等方式,铭记善举,也引导收藏家和公众进入一种良性互动,为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而齐心聚力。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校对 | 李红雨

编辑:邓琼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