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的教育价值——读《诗经心读》有感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香平 发表时间:2022-09-20 19:44
金羊网  作者:李香平  2022-09-20
《诗经心读》开启了一种普通人愿意读,也读得懂的经典阅读方法。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继柳博士《论语心读》新书发布会之后,时隔八年,非常荣幸作为《诗经心读》的第一批读者,再次以一个中小学学生家长读者身份参加《诗经心读》的新书发布会,和大家汇报我对柳博士倡导的经典教育的认识,以及对《诗经心读》的阅读体会。

十年前,广州市教育部门特别是天河区教育部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自上而下、卓有成效的青少年经典教育,吹响了天河好教育的号角,成为全国体制内开展传统经典教育的先行者,树立了全国体制内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标杆。

经典教育到底有什么用?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我是当时天河区经典教育的参与者、实践者、亲历者,也是天河经典教育的受益者。女儿在小学期间,我将柳博士的《论语心读》作为孩子家庭晨读材料。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看到经典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性格养成、价值塑造产生的显著作用。此后,我更是观察到孩子在迷惘的初中阶段和学业繁重的高中阶段,如何用经典指引自己的思想,塑造自己的品格,并且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助力自己的学业成长。今年高考前夕,我给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拍摄制作了一节家庭教育微课,《家庭教育:向经典阅读借智慧》,我分享了经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显著效果。我想说,十年前,柳博士倡导的天河经典以及他的《论语心读》为我以及众多像我这样的中小学生家长引领了方向,助力孩子的人格养成与学业成长。这应该也是我们今天教育部倡导中小学双减,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论语心读》是柳博士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诗经心读》则是柳博士十年又磨一剑的真情之作。没有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总觉得《诗经》离我们大众太遥远,大众读不懂,也不愿意去读。读完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才明白了孔子整理、删定、编写《诗经》,成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教真谛。我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读懂了作者借助《诗经》,挖掘阐释《诗经》中无与伦比、超越时空的唯美爱情、唯善的伦理、唯真的理性,理解了《诗经》兴、观、群、怨的教育价值,体会到中国文化自《诗经》以来形成的诗教传统的深刻内涵,我也豁然明白了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对童蒙教育提出的“诗歌启情志”一语的真谛。下面我分享作为普通读者,阅读《诗经心注》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诗经心读》开启了一种普通人愿意读,也读得懂的经典阅读方法。长久以来,《诗经》都是以其高冷的面貌、久远的历史与今天隔绝,与大众隔绝,是专业研究经典,不是大众普及读物。这一方面是因为经典的语言文字阅读让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是今人无法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难以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和情绪。而以往的注本多侧重语言文字的专业解读,鲜有如柳博士这般用生命、用心灵、用情感去破解、阐释、赏析、领悟每一首简短诗句背后的情感与思想。就这一点,当我拿起《诗经心读》,我就已经无法放下。柳博士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阅读经验、深邃的思想、真诚的态度为今人进入《诗经》经典世界,架设了一座理解之桥,沟通之桥。对于普通的家长,中小学老师,青少年朋友,只要有基本的阅读能力,依靠《诗经心注》的注释和翻译,加上柳博士精到的心注解读,我们就能走进《诗经》的情感世界。一篇篇被历史尘封了《诗经》,就都活过来了。我想,自《论语心读》以来,柳博士开创了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经典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证明,传统经典,哪怕是《诗经》这样的经典,都是可以被普通大众接受并喜欢的。

其次,《诗经心读》可以作为当代人的恋爱教程、婚姻宝典,为中国人进行恋爱启蒙教育。《诗经》中国风部分,大部分是有关恋爱婚姻主题的民歌,这部分诗歌,过去经学家们都曲解为后妃之德类的道德教化题材,其解读缺乏生命的热度和温度,充满腐朽的老学究气。后代注解的学者们也都难以跳出传统解读的桎梏,不敢或者羞于大胆讨论爱,宣传爱。柳博士调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和非凡的人生智慧,引导读者穿越历史时空,走进《诗经》哪些活泼生动、充满无限生命力的少年的情感世界里,观摩、体会古人如何诗意的谈情说爱,如何爱人、如何求爱、如何思念、如何失恋……,于是,读者日渐冷漠的内心也开始变得火热,心底里不由得发出感叹,真爱是如此美好!

比如《关雎》作为经典爱情诗,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但这首诗好在哪里,为何作为第一篇,过去的注解有很多学究式的阐释,读来索然寡味。柳博士的注解是这样的:

《关雎》作为经典爱情诗篇,置于《诗经》卷首,绝非偶然。在孔子的精神世界,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伦理,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思无邪”的审美取向保持一致。人要生存,就要爱情,这是本能;人要生活,就要爱情,这是本性;人要幸福,就要爱情,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能量本源。儒学是人学,不可以回避爱情,也不会回避爱情,从《诗经》的15国风中我们能够读到儒家,唯美、唯真、唯善的爱情观,伦理观。《诗经》提倡的是自由恋爱,提倡的是平等相爱,提倡的是真诚相爱,提倡的是真心相爱,提倡的是高尚高洁高雅之恋爱。

《诗经》作为经典教材,郑重宣示了孔子的爱情价值观,真爱弥足珍贵。珍爱自然目睹一对关雎耳病厮磨点燃了自己对心仪少女强烈的追求欲望,真爱坦诚。既然爱你醒来我想你梦里我也想你,真爱执着,孤独之中更想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珍爱高雅。少女是我的知音,我用琴声诉说思念。真爱可期,渴望明天的钟鼓声中,你成为我的新娘。

读到这一段,读者是不是会心一笑,想起自己年轻时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我读到这一段时,我就想去跟刚读大学的女儿分享,告诉她:好好去谈一场恋爱吧,没有恋爱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要不要谈恋爱?这在今天似乎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在《诗经》时代,答案是肯定的,社会是鼓励的。《摽有梅》作为一首女生大胆求爱的诗,柳博士直接给这首诗取了个接地气的名字《我想有个家》,指出这首诗是描写大龄女青年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家的向往,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思春题材的诗歌。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样以女子口吻写出的大胆求爱诗是多么热烈,多么大胆,即便放到今天,这样的女孩子也是勇敢追求真爱的代表。但是恋爱是会有风险的,谁也无法保证恋爱就一定有结果。体会失恋、感悟失恋是人生成长重要一课。于是我们读《狡童》,原文是:“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原诗很短,只看原文和译文,很难把握诗歌之意。但柳博士的《心读》精准阐释了诗歌的主旨:“这是一首典型的失恋之歌,当然也是爱情之歌,少女也许是初次遭遇失恋,茶饭不思,心神不宁,在发展下去可能痛不欲生。”如果心读只说到这里,显然达不到诗教的目的,不符合作者注解经典的主旨。所以,柳博士用无比真诚的态度和读者探讨如何面对失恋的话题:“

“孔子选编《诗经》的目的在于伦理,在于情感,在于教育。这首诗,两章递进,把少女失恋后的心理和情态刻画的入木三分。也许孔子意图在告诉读者,什么是少女的失恋,怎样对待少女的失恋,如何面对爱情?如何面对失恋,如何面对人生,如何谱写人生不正是原始儒家最关心的问题吗?一位诗人说,爱情对于男人来说只是生活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来说则是生命的全部。对于女人来说是否意味着全部,我没有发言权;对于男人来说,的确可能只是一部分,因为人生除了爱还有责任。除了对爱人的责任,还有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良知的责任。”

古老的情歌传递着人性美好和光辉,今天的家长读到这样的诗歌,如果孩子是女儿,应该教他明白什么,如果孩子是男孩,应该教他做点什么,如果亲子共读找不到答案,那么请阅读下一首《蹇裳》,答案就在其中。

《蹇裳》说的是什么呢?大家一定很好奇。诗歌原文我就不说了,但我分享《心读》作者的原话:“孔老夫子通过选编《蹇裳》给出了千百年来因失恋到肝肠寸断姑娘们一个教科书式的答案: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不想我,难道就没有别人想我。柳博士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如此自信,如此大胆,如此泼辣,典型的现代辣妹子风格。这首诗,分明是告诉天下女孩子,我的爱情我做主。”

所以,《诗经心读》这本书真的是可以给现代家长,现代的青年男女作为恋爱教程来读。书中注释和翻译帮助现代读者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而作者别具一格的心读部分,犹如人生智慧宝典,让读者总有醍醐灌顶之感,可以给家长、老师、青少年甚至我们这些成年人以指引。

最后,《诗经心读》体现出作者无处不在的教育情怀与育人信念。八年前,柳博士在《论语心读》前言中谈到重新解读《论语》,其冲动源于对教育的思考,源于寻找教育迷失的本真,目的在于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于培养养护中国人的心灵沃土。所以,读过《论语心读》的朋友们肯定深有体会,《论语心读》是众多《论语》注本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成为最能打动普通读者、最能走进大众心里的经典。今天,作者在《诗经心读》中依然怀着这样一种初心和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通过重新注解经典还原其本身的现代性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重新再现经典的美育功能、德育教化功能、伦理教育功能、价值引导功能。比如《衡门》一诗中,作者充分肯定了诗中健康高雅超越物质的爱情价值观,批判了现代社会物质至上的爱情婚恋观。比如《杕杜》一诗中,柳博士探讨了人类如何面对,如何评价孤独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对于今天的我们,尤为值得思考。柳博士在心读中指出:“德不孤,必有邻”,如果德行完美,助人为乐,自然会有朋友……英雄常常孤独,哲人常常孤独,如果让我选择,我的答案是:宁可孤独,也不媚俗!”又比如《山有枢》,过去一般解读为讽刺诗,讽刺贵族阶级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的吝啬形象,柳恩铭博士则在指出,这是一首人生哲理诗,倡导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死得其所。这样的解读很儒家,对今天的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颇有启发。

八年前,我在《论语心读》的新书发布会上,用了“专业注解”、“真情解读”来概括我对《论语心读》的感受。我说《论语心读》这本书在众多《论语》注本无疑是极具专业价值的,作者利用几十个版本的对比、研读、批注,十年磨一剑,博采各家注释精要,疏通文义,阐释义理,结合自己对当代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思考,汇聚成几百条见解独到的“心读”,使得整本书注解释义要言不烦,心读体会独到深刻。可以说,《论语心读》是当代经典注解版本中极具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的版本。而作为一部经典,要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青少年、家长、社会大众教育的宝典,光有精到的注解释义是很难吸引打动读者的。作者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扎实的学术功底,非凡的人生智慧,探索求真的精神,教育者的教育情怀沟通了孔子与当代、圣人与凡人的生命情感。阅读这部分心读,一方面极大地帮助读者理解了经典,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当代人的心灵感动,读来使人酣畅淋漓,甚至每有会意处,使我等读者有足之舞之,手之蹈之之感。八年之后,我再次作为第一批读者分享《诗经心读》的读后感,上面这段话也完全可以概括我对《诗经心读》的体会。

面对青少年的成长,我们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面对双减后家长们无处安放的教育焦虑,面对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家长们的迷惘和彷徨,很多教育者都在思考,如何让已经失去初心的教育回归本真?如何让孩子的成长回到正途?柳博士以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经历、教育研究经历、传统文化研究经历、东西方教育比较经历,开出了治疗现代教育之弊的复方。他在《伟大的传统必有深远的智慧:儒家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一文中指出:

当代社会缺失了信仰,当代教育缺失了精神,这是中国当代社会百病之源,这是中国当代教育百病之源,作为儒家当务之急,是传承真实的儒家文化,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灵魂重构文化场域,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实施全人格教育,努力为社会建构核心价值观,为人民建立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回望历史,传统经典静静的矗立在历史的阴影中,发出悠远的光芒,告诉我们走过的路,启发着我们未来的方向。柳博士以心血铸造的《论语心读》《诗经心读》都是可以作为现代中小学老师、青少年家长的教育宝典,亲子阅读,家庭教育的经典文本。

最后,我呼吁,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拿起《论语心读》、《诗经心读》,和孩子们一起浸润在经典的世界,让经典开启智慧,让经典铸造品格,让经典陶冶性灵。

(作者: 暨南大学李香平副教授)

编辑:邓豪杰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