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箭、海风和炊烟——读《风一样开阔的男人》有感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6-05 23: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2-06-05
章先生籍贯浙江,长于上海,久驻羊城,纵横文学、影视、学术三界

文/胡一峰

近日,章以武教授的散文集《风一样开阔的男人》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分为三辑“感恩相遇,思念滚烫”“品咂人生,甜甜苦苦”“脚有泥土,心有真情”。

书名取自收入文集的《风一样开阔的男人——陈俊年印象》。在饱含真情的这篇文章里,章先生说:“陈俊年于散文丛林中,射出了一支支响箭”。其实,章先生的文章又何尝不是一支支“响箭”。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且看他为陈俊年、钟晓毅、苏华、卢锡铭、江冰、吴君、陈美华、徐康、雨纯、彭名燕、木桂、晓籁、易征、黄啸、姚中才、程贤章等岭南文化名家所画之像。

这些文章大多不长,笔调介于传记与散文之间,文风清新又轻松,三言两语,各具特性的人物跃然纸上,读之如观大画家作画,又似与文中人对谈,不知不觉间领略到名家写名家独有的神采。

章先生的文章在寻常中见奇崛,总能精辟地提炼出关于文化、人性、良知的“金句”。

写陈俊年“一个作家的思想境界,决定了他文章的高度”,写卢锡铭“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写江冰“讲心不讲金,眼观六路,热烈拥抱生活”,写陈美华“总是把充沛的感情,放在大时代的节点上进行淬炼”,写黄啸“作者自己心中总得有阳光,才能温暖人家,才能让人家宠爱”……

这些饱浸创作甘苦,闪烁思想毫光的句子,在书页间俯拾皆是,恰似穿林“响箭”,刺破写作的迷雾,引着读者遍览文学盛景;又如度人金针,给如我这般跋涉在写作路上的后学不尽的启迪。

近代以来,广东以“得风气之先”著称。今年,又恰逢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三十年周年。书中收录的《你是可以写些东西的》《我从“海风”中走来》《土炕相亲》诸篇,带有回忆录的性质,记录了章先生的文学足印。品读这些文字,让人对文学与时代风气的关系又多一层理解。

章先生籍贯浙江,长于上海,久驻羊城,纵横文学、影视、学术三界,笔纳珠江水,艺涵岭南风,数十年耕耘不辍,以一己之力绘就了当代广州文化画卷。

仅收录于这本散文集里的文章,写作时间便跨越三十多年,从上个世纪80年代直至于当下。如散文集的序言作者王焱教授所言,章先生是“粤派文学的一张名片”。

章以武教授

曾有评论家这样说,要想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就看章以武的《雅马哈鱼档》,要了解90年代的广州,就看章以武的《南国有佳人》。

与小说、影视相比,在散文创作的田地里,章先生得以更加自如随性地直抒胸臆,不论是“男人50岁”系列里的人间故事,还是《一个真实的神话》中的发展奇迹,无不倾诉着他从海风中感受到的时代先声,挥洒着他对于海风吹拂下的这片热土以及奋斗于斯的平凡英雄们的炽热感情。

章先生的文字带有情感的魔力,行云流水又奔放热烈,长句短句相杂,文言白话错落,有江南的细腻也有岭南的灵动,而作为其底色的,我以为还是源自生活的本真。

章先生说,“我认为散文不仅书写风花雪月、杯底风格,更应着意展现人性的光辉。在日常的普普通通的事物中,往往包含着人性大美的东西,把它拎出来刻意描绘抒发,刻意陶冶人从心灵,使人心变得柔顺、细腻、可爱、可亲。”

正因为如此,他的散文把家庭和社会、世态和人情、圆融地汇通起来,在暖暖的烟火气中讲述家常的道理,读之如见炊烟袅袅,叫人念故家、忆亲情、得安宁。

比如,作为这本散文集开篇的《老娘的清蒸臭豆腐》于最质朴的生活中写出了最深沉的情感,《电视机咏叹调》一文则把人性中向上向善的力量蕴藏于岁月如风之中,人性的韧、热与美丽,由此得以呈现。

响箭、海风、炊烟,物态各不相同,论其情态,却都向前奔、向上冲,一如章先生文章的语态,也如他对于生命、对待生活的姿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 磊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