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近3000年!数百件顶级展品亮相上海“中国印文化大展”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1-04-26 12:1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2021-04-26
西泠八家与晚清以来的篆刻大家均有作品登台亮相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主办方

4月24日,“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在上海举办“印苑雅集”。此次活动是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之一,由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策划,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在西泠印社、河南印社支持下,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协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印苑雅集现场

七成以上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据介绍,本次展览以中国印章发展史为主线,汇集中国历代玺印与明清以来名家篆刻作品、古玺印谱和篆刻家印谱,以及以“四大国石”为主的名贵印材,展品总数560件,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品为基础,汇聚了西泠印社、河南印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与海内诸多鉴藏家的珍稀藏品。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借展古印章、古印谱多达50件,这也是西泠印社珍贵文物名品,第一次大批量来到上海展出。其中70%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时间跨度近3000年,堪称一部中国印文化微缩史。

在古玺印与明清名家篆刻展品中,如秦代蛇钮官印“江胡榦官”,韩天衡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三国曹魏时期的金质官印“关中侯印”等,都是中国玺印篆刻史上难得一见的珍品、孤品。

明代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文彭“琴罢倚松玩鹤”、何震“听鹂深处”,清代皖派篆刻宗师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吴熙载的自用四面方竹印,近代金石大师吴昌硕的九方田黄自用印等,均为彪炳印史的典范之作。

此外,西泠八家与晚清以来的篆刻大家均有作品登台亮相,全景式、系统性地反映了我国从战国至当代的印章发展状况与整体的艺术面貌。

近40年来国内最精华的印学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表示:“中国印章出现于殷商时期,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及至今日,印章在我国以及全世界仍有着广泛应用。除了实用功能,印章也被赋予了高妙的艺术属性,先后衍生出先秦、秦、汉、魏晋及唐、宋、元的各式印章,以及明清以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形成中国独有的印章(篆刻)艺术。此次展览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印文化而言,它仅是豹之一斑,但它对于爱印人乃至广大观众而言,也许有着一斑窥豹的效应。”

在4月24日举办的印学座谈交流会上,30余位国内顶尖印学研究者出席。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王宏伟提出,这次展览是近40年来国内最精华的印学展览。随即虽然目前在国内从事金石篆刻的人非常少,但篆刻的影响非常大。

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韩回之介绍,长期以来,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工艺美院在传统文化普及和美学创新教育上,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合作达成的前沿性跨界突破,让更多文化和美学元素应用到城市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城市注入更多的美。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涛表示:“篆刻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之一,融合了金石技艺和文人精神。此次举办印文化大展,上海工艺美院很多90后甚至00后师生参与其中,对展品、名家讲座乃至大众体验活动进行筹备、数字积累和大众传播,让人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相传与发扬光大的希望。”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唐廷强则说:金石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中最早登上艺术舞台的品类,但它很小众,形成和发展对大众来说有些陌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能和韩天衡老先生这样的当代金石大家,带领界内精英们一起探讨这个题目,对学校今后的专业建设科研建设很有价值。”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