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悲歌:三帝之二是风流才子 被错放到皇位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1-05 10:17

南唐悲歌

导读

“南唐二主”李璟和李煜父子,在历史上却是以文学史人物著称。王安石曾与黄庭坚谈“江南词何处最好”,山谷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荆公则认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而我们知道,这些妙句都分别出自李煜和李璟之手。若以王国维的观点,则是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在“小楼吹彻”之上,“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第一流的词人,治国理政又如何呢?他们的本职毕竟是帝王。这篇文章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角度讲起:南唐三帝,除开国皇帝烈祖李昪是合格政治家,另外两位都仿佛投错了胎——明明是风流才子,却被放到皇帝位子上。

  南唐先主李昪钦陵 李洁非/摄

国家大一统的历史,垂今七个半世纪以上。自元七百余年来,中国有内战,终未再现分裂格局。故而今人想起“中国”二字,都是幅员辽阔、江山一统的概念。然若回到历史中看一看,不免讶然发现,有史以来,大一统在中国约摸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夏、商情形,史料较少,但肯定不能称之大一统形态,因为彼时连大一统的理念犹付阙如。两周虽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其行封建制,方国一面尊王,一面从政治上独立,到了东周,更是连尊王礼制也颓坏了,列国逐鹿,造成持续数百年的大分裂。始皇创制中央集权,汉祖仍之,至此,中国始真正建起大一统国家。随后却是三国鼎立的分裂期。之后,中间夹着一个短命晋朝,又陷入更严重分裂——先是北部“五胡乱华”,继而东晋也在南方化为宋、齐、梁、陈。隋唐将此乱世终结,从而迎来前后不足四百年的统一期。逮于唐末,中国再度分崩,中原地区次第出现五个嬗替的政权,中原以外,尚有十个偏安小国,史称五代十国。随着宋代建立,殄灭其他地方政权,一般认为中国恢复了统一,但实际相对唐疆,北宋仅得谓之区域性统治者,之外有辽和西夏,惟汉人囿于正统观念,刻意抹煞“夷狄”,贬低辽、夏,以至于把宋说得好像已经广有四海,认真来论,当时北宋连西夏都无法搞定,对辽更只能甘拜下风;继至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女真人旬月灭辽之后,再将宋人驱至江淮以南,中国又归南北划治格局……总之,从唐末崩坏算起,迄乎蒙元灭宋,此一分裂期断乎不是到五代十国为止,而是绵延有四百年。历史上统一之中国,真正稳定下来,实自元代起,以后分裂匿影,纵使易代之际有内战与割据,如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相争,以及清初浙闽桂滇之南明流亡政权、民初之军阀混战,皆十来年而寝,神州不复蹈于多国并存、分庭相抗旧辙。

长达七百余年的稳定大一统,熏陶我们情怀,而不知不觉限制了历史视角、趣味与认识。其中,对大一统王朝厚予青睐,视区域小国历史蔑不足称,是比较普遍的。几次主要分裂期,除魏、蜀、吴三国一段广受关注,余则知者寥寥,惟少数治史专门家默默做研究。应该说,这是世人对中国史知识的一个明显不足。一来,中国历史不光有“分久必合”的一面,也有“合久必分”的另一面,比例似乎还以后者为大,对此事实,我们应有概念。二来,非大一统的区域政权历史不但是中国史的部分客观存在,其情形值得认识,而且内容之精彩,也未必逊于大一统王朝,有不少可观可览、可嗟可叹的人与事,任其湮没不闻,实属可惜。

比如,五代十国里为宋所灭的南唐。说起南唐,今偶有知之者,大抵只限于“南唐二主”李璟和李煜了,后主李煜尤知名。然而他们为人所知,根本不因为自己国家和历史,知名惟赖诗与文,换言之,仅仅以文学史人物留了下来,而他们生平最重要的方面,即作为一国之君之经历,世人多半眙愕不能言。设想一下,若是某个大一统王朝之君,身后事迹何至如此寂寞。但李璟、李煜还算幸运,彼父子二人文才天纵,国虽灭名以文传。又有多少和他们一样的非大一统王朝之君,虽当世叱咤一时,甚而卓有所树,却并没有别赋异具能使后人犹诵其名,从而渐被主流历史挤至犄角旮旯,无人问津。总之,中国史此一层面,颇待检视。笔者于兹,借南唐为一隅,略事述陈,以示样例。

1  2  3  4  5  


编辑:邱邱
数字报

南唐悲歌:三帝之二是风流才子 被错放到皇位上

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8-01-05

南唐悲歌

导读

“南唐二主”李璟和李煜父子,在历史上却是以文学史人物著称。王安石曾与黄庭坚谈“江南词何处最好”,山谷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荆公则认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而我们知道,这些妙句都分别出自李煜和李璟之手。若以王国维的观点,则是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在“小楼吹彻”之上,“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第一流的词人,治国理政又如何呢?他们的本职毕竟是帝王。这篇文章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角度讲起:南唐三帝,除开国皇帝烈祖李昪是合格政治家,另外两位都仿佛投错了胎——明明是风流才子,却被放到皇帝位子上。

  南唐先主李昪钦陵 李洁非/摄

国家大一统的历史,垂今七个半世纪以上。自元七百余年来,中国有内战,终未再现分裂格局。故而今人想起“中国”二字,都是幅员辽阔、江山一统的概念。然若回到历史中看一看,不免讶然发现,有史以来,大一统在中国约摸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夏、商情形,史料较少,但肯定不能称之大一统形态,因为彼时连大一统的理念犹付阙如。两周虽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其行封建制,方国一面尊王,一面从政治上独立,到了东周,更是连尊王礼制也颓坏了,列国逐鹿,造成持续数百年的大分裂。始皇创制中央集权,汉祖仍之,至此,中国始真正建起大一统国家。随后却是三国鼎立的分裂期。之后,中间夹着一个短命晋朝,又陷入更严重分裂——先是北部“五胡乱华”,继而东晋也在南方化为宋、齐、梁、陈。隋唐将此乱世终结,从而迎来前后不足四百年的统一期。逮于唐末,中国再度分崩,中原地区次第出现五个嬗替的政权,中原以外,尚有十个偏安小国,史称五代十国。随着宋代建立,殄灭其他地方政权,一般认为中国恢复了统一,但实际相对唐疆,北宋仅得谓之区域性统治者,之外有辽和西夏,惟汉人囿于正统观念,刻意抹煞“夷狄”,贬低辽、夏,以至于把宋说得好像已经广有四海,认真来论,当时北宋连西夏都无法搞定,对辽更只能甘拜下风;继至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女真人旬月灭辽之后,再将宋人驱至江淮以南,中国又归南北划治格局……总之,从唐末崩坏算起,迄乎蒙元灭宋,此一分裂期断乎不是到五代十国为止,而是绵延有四百年。历史上统一之中国,真正稳定下来,实自元代起,以后分裂匿影,纵使易代之际有内战与割据,如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相争,以及清初浙闽桂滇之南明流亡政权、民初之军阀混战,皆十来年而寝,神州不复蹈于多国并存、分庭相抗旧辙。

长达七百余年的稳定大一统,熏陶我们情怀,而不知不觉限制了历史视角、趣味与认识。其中,对大一统王朝厚予青睐,视区域小国历史蔑不足称,是比较普遍的。几次主要分裂期,除魏、蜀、吴三国一段广受关注,余则知者寥寥,惟少数治史专门家默默做研究。应该说,这是世人对中国史知识的一个明显不足。一来,中国历史不光有“分久必合”的一面,也有“合久必分”的另一面,比例似乎还以后者为大,对此事实,我们应有概念。二来,非大一统的区域政权历史不但是中国史的部分客观存在,其情形值得认识,而且内容之精彩,也未必逊于大一统王朝,有不少可观可览、可嗟可叹的人与事,任其湮没不闻,实属可惜。

比如,五代十国里为宋所灭的南唐。说起南唐,今偶有知之者,大抵只限于“南唐二主”李璟和李煜了,后主李煜尤知名。然而他们为人所知,根本不因为自己国家和历史,知名惟赖诗与文,换言之,仅仅以文学史人物留了下来,而他们生平最重要的方面,即作为一国之君之经历,世人多半眙愕不能言。设想一下,若是某个大一统王朝之君,身后事迹何至如此寂寞。但李璟、李煜还算幸运,彼父子二人文才天纵,国虽灭名以文传。又有多少和他们一样的非大一统王朝之君,虽当世叱咤一时,甚而卓有所树,却并没有别赋异具能使后人犹诵其名,从而渐被主流历史挤至犄角旮旯,无人问津。总之,中国史此一层面,颇待检视。笔者于兹,借南唐为一隅,略事述陈,以示样例。

1  2  3  4  5  


编辑:邱邱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