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刘三姐”王予嘉:放弃高薪坚守传承壮民族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潘宏任 发表时间:2018-05-22 16:58

王予嘉介绍曾参与的演出。 俞靖 摄

中新网南宁5月22日电 “很多剧组想跟我高薪签约。但是,一想到我的恩师傅锦华对我的期待和给予的关怀,我选择了坚守。”王予嘉说,金钱代替不了刘三姐文化的传承,她不想把壮民族文化的瑰宝丢在她这一代。

2003年,王予嘉从候选的200多人中脱颖而出,在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扮演在桂林山水间裸体沐浴梳洗的漓江女儿。

如今的“谋女郎”王予嘉,已成为新编彩调剧《刘三姐》的绝对主角,成为第五代“刘三姐”。

“刘三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已经嫁给了刘三姐。没有小伙子敢追求我。”王予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予嘉在展示彩调剧的技艺。 俞靖 摄

拼命练出刘三姐“山野味”

“刘三姐浑身都是山野味,你没有山野味,太做作了,你不是刘三姐。”彩调剧《刘三姐》第一代扮演者傅锦华,对着自己的关门弟子王予嘉厉声说道。王予嘉至今还记得,刚开始接演彩调剧《刘三姐》时,恩师傅锦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

其他人也冷嘲热讽,“你一个黄毛丫头,凭什么来演绎刘三姐?还不是靠‘谋女郎’炒作出了名。”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予嘉说:“我连做梦都是老师和导演骂我的话。”为了证明自己,王予嘉拼命苦练刘三姐的“山野味”。彩调剧唱腔用的是广西桂林及柳州一带的方言(简称桂林话)。起初,王予嘉连桂柳话都不会说,她要趁别人睡觉的时候,独自一个人练习桂柳话,为了咬准一个字的读音,为了唱出“野味”,每天清晨7点钟起来练功,晚上11点钟后回去睡觉,一天下来15个小时都在练功房。

面对巨大压力,王予嘉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但当她冷静下来,想起恩师的苦心,又咬着牙坚持下来,她的生活变成非常规律的三件事:吃饭、睡觉、练功。为了演出刘三姐的“山野味”,王予嘉到处查资料,反复向演过“刘三姐”这一角色的老前辈讨教。

时光流逝,如今的王予嘉因主演彩调剧《刘三姐》,头上“谋女郎”的帽子已被渐渐取下,取而代之的是“刘三姐文化传承人”称号。她因此曾获得第1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王予嘉在练琴。 俞靖 摄

含泪接过恩师传承接力棒

王予嘉还在《印象·刘三姐》实景剧中饰演漓江女儿时,恩师傅锦华为了把刘三姐文化传承下去,近乎哀求地问王予嘉:“可不可以回到广西彩调剧团,传承刘三姐文化?”

王予嘉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老师,我是你们培养出来的,没有剧团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会用一生的努力去演绎刘三姐。”

在傅锦华重病住院期间,她的腰和腿已经难以支撑整个身体,只能依靠轮椅走动。但是,她却闹着要出院去排练场,看王予嘉在舞台上演绎刘三姐,她要抓住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把一生的心血倾注在王予嘉身上。

“直到生命最后,老师依然牵挂着我的演出,病床上的她,仍然盼望能了解我演出的每一个细节,她关心我什么时候该吃饭、梳头,如何开嗓。”说起傅锦华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王予嘉泪流满面。王予嘉说:“想起老师的殷切期望,我没有丝毫可以懈怠的理由,我只有倾注全力,演好刘三姐,把壮族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才对得起我的恩师。”。

王予嘉在《印象·刘三姐》演出期间,年薪高达几十万。但是,为了传承刘三姐文化,她毅然回到了广西彩调剧团,拿着3000元的月薪。

对于刘三姐文化,王予嘉有很多新的想法,她想把刘三姐文化品牌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打造刘三姐文化衍生的文创产品,如刘三姐牌化妆品、茶叶、蓝牙耳机等。

全力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向东盟

今年3月底,广西大型彩调剧《刘三姐》再访新加坡,当地上万名观众观看了王予嘉的精彩演出。这是王予嘉随广西彩调剧团第3次赴新加坡演出。自2005年新编彩调剧《刘三姐》启动全球巡演以来,王予嘉饰演的新一代“刘三姐”,足迹遍布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

王予嘉说,在新加坡的一场演出中,观众里还有来自敬老院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是得知《刘三姐》的演出消息后,自己花钱买票,并向医院提出申请观看演出。医院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不予同意。但是被老人家闹得没办法,最后只能让步,但要求必须有两个监护人在身边看护,同时签署责任合同。

在演出谢幕时,王予嘉看着一排坐着轮椅、满腔热泪的老人家时,唱不下去了:“他们当中,可能真的有些人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观看《刘三姐》了。”

已成为刘三姐文化重点传承人的王予嘉,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机会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出去。今年,广西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身为广西政协委员的她在会上提出,广西应运用文艺形式讲好广西故事。她提出,以“刘三姐”文化品牌为抓手,着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

编辑:Giabun
数字报

“第五代刘三姐”王予嘉:放弃高薪坚守传承壮民族文化

中国新闻网  作者:潘宏任  2018-05-22

王予嘉介绍曾参与的演出。 俞靖 摄

中新网南宁5月22日电 “很多剧组想跟我高薪签约。但是,一想到我的恩师傅锦华对我的期待和给予的关怀,我选择了坚守。”王予嘉说,金钱代替不了刘三姐文化的传承,她不想把壮民族文化的瑰宝丢在她这一代。

2003年,王予嘉从候选的200多人中脱颖而出,在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扮演在桂林山水间裸体沐浴梳洗的漓江女儿。

如今的“谋女郎”王予嘉,已成为新编彩调剧《刘三姐》的绝对主角,成为第五代“刘三姐”。

“刘三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已经嫁给了刘三姐。没有小伙子敢追求我。”王予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予嘉在展示彩调剧的技艺。 俞靖 摄

拼命练出刘三姐“山野味”

“刘三姐浑身都是山野味,你没有山野味,太做作了,你不是刘三姐。”彩调剧《刘三姐》第一代扮演者傅锦华,对着自己的关门弟子王予嘉厉声说道。王予嘉至今还记得,刚开始接演彩调剧《刘三姐》时,恩师傅锦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

其他人也冷嘲热讽,“你一个黄毛丫头,凭什么来演绎刘三姐?还不是靠‘谋女郎’炒作出了名。”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予嘉说:“我连做梦都是老师和导演骂我的话。”为了证明自己,王予嘉拼命苦练刘三姐的“山野味”。彩调剧唱腔用的是广西桂林及柳州一带的方言(简称桂林话)。起初,王予嘉连桂柳话都不会说,她要趁别人睡觉的时候,独自一个人练习桂柳话,为了咬准一个字的读音,为了唱出“野味”,每天清晨7点钟起来练功,晚上11点钟后回去睡觉,一天下来15个小时都在练功房。

面对巨大压力,王予嘉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但当她冷静下来,想起恩师的苦心,又咬着牙坚持下来,她的生活变成非常规律的三件事:吃饭、睡觉、练功。为了演出刘三姐的“山野味”,王予嘉到处查资料,反复向演过“刘三姐”这一角色的老前辈讨教。

时光流逝,如今的王予嘉因主演彩调剧《刘三姐》,头上“谋女郎”的帽子已被渐渐取下,取而代之的是“刘三姐文化传承人”称号。她因此曾获得第1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王予嘉在练琴。 俞靖 摄

含泪接过恩师传承接力棒

王予嘉还在《印象·刘三姐》实景剧中饰演漓江女儿时,恩师傅锦华为了把刘三姐文化传承下去,近乎哀求地问王予嘉:“可不可以回到广西彩调剧团,传承刘三姐文化?”

王予嘉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老师,我是你们培养出来的,没有剧团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会用一生的努力去演绎刘三姐。”

在傅锦华重病住院期间,她的腰和腿已经难以支撑整个身体,只能依靠轮椅走动。但是,她却闹着要出院去排练场,看王予嘉在舞台上演绎刘三姐,她要抓住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把一生的心血倾注在王予嘉身上。

“直到生命最后,老师依然牵挂着我的演出,病床上的她,仍然盼望能了解我演出的每一个细节,她关心我什么时候该吃饭、梳头,如何开嗓。”说起傅锦华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王予嘉泪流满面。王予嘉说:“想起老师的殷切期望,我没有丝毫可以懈怠的理由,我只有倾注全力,演好刘三姐,把壮族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才对得起我的恩师。”。

王予嘉在《印象·刘三姐》演出期间,年薪高达几十万。但是,为了传承刘三姐文化,她毅然回到了广西彩调剧团,拿着3000元的月薪。

对于刘三姐文化,王予嘉有很多新的想法,她想把刘三姐文化品牌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打造刘三姐文化衍生的文创产品,如刘三姐牌化妆品、茶叶、蓝牙耳机等。

全力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向东盟

今年3月底,广西大型彩调剧《刘三姐》再访新加坡,当地上万名观众观看了王予嘉的精彩演出。这是王予嘉随广西彩调剧团第3次赴新加坡演出。自2005年新编彩调剧《刘三姐》启动全球巡演以来,王予嘉饰演的新一代“刘三姐”,足迹遍布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

王予嘉说,在新加坡的一场演出中,观众里还有来自敬老院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是得知《刘三姐》的演出消息后,自己花钱买票,并向医院提出申请观看演出。医院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不予同意。但是被老人家闹得没办法,最后只能让步,但要求必须有两个监护人在身边看护,同时签署责任合同。

在演出谢幕时,王予嘉看着一排坐着轮椅、满腔热泪的老人家时,唱不下去了:“他们当中,可能真的有些人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观看《刘三姐》了。”

已成为刘三姐文化重点传承人的王予嘉,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机会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出去。今年,广西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身为广西政协委员的她在会上提出,广西应运用文艺形式讲好广西故事。她提出,以“刘三姐”文化品牌为抓手,着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