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名作⑨| 朱万章解读赵孟頫行书《陋室铭》:一代宗师早年的珍贵探索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11-23 12:19
  作者:  2022-11-23
《名家说名作》“绘冠南天”系列·完结篇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王莉 文艺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文艺 朱绍杰

2022年8月以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携手广东省文旅厅、广东省博物馆,聚焦广东省博物馆《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开辟《名家说名作》栏目推出系列报道。

该栏目通过面对面访谈当代人文名家,深入挖掘这一批经典书画珍品的渊源、传序、文脉等线索,形成古今经典名家对话,目前已推出对八件重要展品的深度解读。

该展览将于11月27日结束。日前,羊城晚报与广东省博物馆共同发起票选,由广大观众选出他们心目中最想了解的第九件在展的名作。结果揭晓,此次展品中的元代大家赵孟頫书法《陋室铭》得票最高!

今年恰逢赵孟頫逝世700周年。我们特邀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解读这件早年即入藏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作为《名家说名作》栏目“绘冠南天”系列的完结篇,以飨读者。

诗书画印 元人冠冕

一代书宗笔下的千古名篇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他本为宋朝宗室,少逢亡国之痛,仍精勤刻苦,入列“吴兴八俊”。后经举荐,他又入仕新朝,一时“官居一品,名通海内”。其诗、书、画、印为当时乃至后世所重,被称为“元人冠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篇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贬谪期间所作的骈体铭文《陋室铭》,托物言志,千古传诵。该文最早由柳公权书碑,后为历代文人书法家推崇,反复书写创作,已成文学史、书法史上无可争辩的名篇。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    广东省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展出的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原为纸本挂轴,后来经蓑衣裱(朱万章解:将作品的画心裁条改装再行装裱,这种手法叫蓑衣裱,也叫缩衣裱),改为纵49厘米、横131厘米的手卷,作者署穷款“子昂”,钤朱文方印“赵氏子昂”,引首钤朱文长方印“松雪斋”

通篇字形扁方,结体方阔,间架疏朗,方整平正,用笔方圆并举,以方笔居多,转折处见棱见角。法度谨严,字势宽博开张,气度平和雍容,雄浑大气。

“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赵孟頫书法在当时即有重名,更引领时风,成一朝主流。《元史·赵孟頫传》中评他“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在书法史上,其楷书更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为楷书四大家中唯一的非唐朝人士。

“此卷虽无年款,但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该是赵氏三十岁左右的代表作品。”朱万章早年供职广东省博物馆,曾多次研究此卷。据他介绍,此卷上钤朱文方印“赵氏子昂”为赵孟頫常用印,该印在他33岁时有所缺损,因此成为判断赵氏书画创作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赵孟頫署有年款的传世作品中,一些创作于三十岁左右的行书作品与《陋室铭》卷风格较为接近,其间架结构、运笔及笔势也多有相似之处。”

长寿多产 以书入画

粤博藏有赵孟頫不同时期两件佳作

在后世研究者看来,赵孟頫是一位多产、长寿的书法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师承对象和创作理念。对于赵氏书风的分期,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明代宋濂在跋赵孟頫《浮山远公传》时提出的“三段论”:

“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锺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其中“思陵”即指宋高宗赵构。宋濂的这一论断被后来很多鉴藏家、评论家所认同。

“从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早年在艺术上的探索。”朱万章认为,此卷《陋室铭》的意义及其在赵氏艺术史上的地位非同寻常。“从书风看,该卷与宋高宗书法在笔道、结体上有很多继承之处。”

朱万章指出,在《陋室铭》卷中,赵孟頫已在前人基础上融入己意,但仍非常有限,有些笔画、结体还显得有些稚嫩。“在后来对古人的临习中,他博采多家,兼收并蓄,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走出古人的阴影,成为一代大家。”

无独有偶,广东省博物馆还藏有另一件赵氏的行书作品《楞严经》,则代表他晚年的典型书风。据介绍,此卷与《陋室铭》相比,风格乃一大变。清代的书画鉴藏家陆时化题跋称此卷“乃魏公晚年得意之书”

赵孟頫行书《楞严经》   广东省博物馆藏

“从《楞严经》可见,他原来有些拙嫩、刻板的书风已跃然而为苍劲与练达。”朱万章特别指出,赵孟頫在世时书名甚隆,求书者接踵相连,故后人所见书迹也有不少为应酬之作,而此卷为空岩长老所书佛经,可见其书风的严谨。

“赵孟頫的书风盛行中国书坛数百年,这和他的艺术成就及风格变化多样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朱万章认为,赵孟頫不仅是书法家,也是诗人、文人画家,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并践行的“以书入画”,用书法的笔法来表现物象,以笔墨抒发艺术家的心绪,影响至今。

镇馆之宝 岭南所重

众“国手”一致鉴定为真迹精品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是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启功、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杨仁恺、傅熹年等诸先生鉴定为真迹,并允为精品。”

朱万章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广东省博物馆工作,师从著名鉴定家苏庚春先生。1992年,他入职不久即在库房读得此卷。

“一般文物的编号按入藏时间来设定,赵孟頫这卷《陋室铭》的号码比较靠前,据推测,应该是比较早期就入藏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

赵孟頫一生并未踏足岭南,但他与岭南仍有缘分。作为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领军人物,赵孟頫深受广东学人关注,清代广东著名收藏家、书法家吴荣光就对其深有收藏及研究。

吴荣光曾在赵孟頫的《杭州福神观记》上题书,认可对其书法三变的判断:“松雪书凡三变,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案白,大德间,专师定武《楔序》,延花以后,变入李北海、柳诚悬法,而碑版尤多之。”

上世纪30年代,“岭南才女”冼玉清先生在岭南大学文物馆馆长任职期间,发表《元赵松雪之书画》,素为学界所重。

1322年7月30日,赵孟頫病逝于江南故土。在他身后,余响回荡中华文化史凡七百年。近年来,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世界重量级博物馆先后策划举办赵孟頫特展,对其进行研究和展示。

“可以说,赵孟頫是继苏轼之后,又一座集大成的文化高峰、又一位在文化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在朱万章看来,赵孟頫的艺术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与文化发扬到极致,他在接续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层面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校对 | 朱晓明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