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史 | 炮台硝烟江海逝,遗址公园醒后人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文艺 发表时间:2022-07-28 14:1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文艺  2022-07-28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虎门炮台一共有10个台,其中东莞有4个,广州南沙占6个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文艺  实习生 梁善茵  通讯员 任海虹
图/南沙区虎门炮台管理所提供(除署名外)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黄宙辉

文博今昔⑤

清代虎门炮台现保存有炮台30多座,分布于广州、东莞两地,是我国目前海防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作为明清广东海防的“咽喉要塞”,虎门炮台见证了中国人民抗击列强入侵的不屈精神。

如今,虎门炮台退出海防要塞的历史舞台,相关遗址成为了宝贵的人文资源。与虎门炮台密切相关的“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已被列入“十四五”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项目。

上横档岛仿德国克虏伯后膛炮 黄宙辉 摄

近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各级政协联动深入调研,协调推动“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项目落地。在不久的将来,虎门炮台及相关海防遗址有望串珠成链,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卫城护商,兴建炮台

从位于广州南沙的横档岛旅游过海码头登船,十来分钟便能到达上横档岛。这个江心小岛面积并不大,岛上植被茂密、尽显寂静,是广州九个无居民海岛之一。小岛入口处,“虎门炮台旧址”石碑标志述说着不凡的历史由来。

小岛入口处的石碑标识

“提起虎门炮台,大部分人会立刻想到东莞,其实广州南沙也分布有大量的虎门炮台遗址,上横档岛就是其中一处。”广州南沙区虎门炮台管理所(文物管理所)负责人栾成介绍,虎门炮台中的“虎门”是个区域名词,具体是指目前大虎岛与小虎岛中间水域。

珠江是“八门入海”,“虎门”是其中之一。虎门炮台是一江两岸都存在的海防要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虎门炮台一共有10个台,其中东莞有4个,广州南沙占6个。

十台全图

虎门炮台是清廷海洋政策的产物。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王朝担心海外贸易会招徕反清势力,遂颁布“禁止南洋贸易令”。清廷批准两广总督杨琳的计划,开始修建虎门炮台。位于上横档岛的横档炮台便是1717年最早兴建的炮台之一。

彼时,外国商船进入珠江口岸,沿着虎门水道溯流而上,便能直抵广州十三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为了保卫中国与世界商业交易的唯一口岸广州、规范交易秩序,清政府加强了虎门炮台的建设。

三重防线,金锁铜关

虎门要塞扼守着珠江入海口,在军事上的作用自然也越来越受重视。

1834年“律劳卑事件”发生,中英争端引起清廷注意。同年,关天培调任广东水师提督,很快设计并主持建设了金锁铜关,即用两条拦江铁链将入海口主航道“拦腰截断”。此后,邓廷桢、林则徐等地方主官继续加固虎门防卫。虎门炮台中的主要炮台多数都在此期间兴建。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虎门炮台(虎门要塞)成为中国海防中唯一具有三道防线的炮台。第一道防线是大角炮台和沙角炮台。

建于1717年的横档台

第二道防线是虎门要塞的主防线,以威远炮台、镇远炮台和横档炮台为主构成。岛上设有横档台、横档月台、永安台三炮台,东与威远、靖远、镇远三炮台,西与巩固炮台对峙,是虎门炮台的第二道防线和防御中枢。横档岛也是著名的金锁铜关(两道拦江铁排链)西侧桩基所在地。

第三道防线则由大虎山炮台、新涌炮台和蕉门炮台构成。其中,横档台是虎门最早的炮台之一,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现遗址仅存垛墙。

官厅

如今,徒步走上横档岛,仍可见到储存弹药用的火药库、值班官兵居住的兵勇房、驻岛官兵习武的练兵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雄伟的炮台——一处处古老的海防遗址遗迹,掀起层层历史沧桑。

抵御外敌,大战三场

就在虎门炮台,中国军民第一次吹响了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号角,用落后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打响了争取民族独立、保家卫国的第一炮。

广州南沙虎门炮台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也经历了多次重建。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虎门炮台油画 摘自《历史绘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月7日,英军20余只舰船突然向大角炮台及对岸的沙角炮台发动进攻,清军在奋力回击后撤出,炮台被英军攻陷。

1841年2月25日、26日,英军向虎门的主要防线发动进攻。横档炮台、月台及永安炮台在战争中受到英军集中进攻,守台清军进行了顽强抵抗。由于力量悬殊,炮台最终被英军攻破。

绘画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靖远炮台指挥作战

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靖远将军奕山等人的奏折中,记载了炮台被破坏后的场景:“各炮台仅余基址……炮位大者无存,小者亦皆残毁。”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朝决定重建虎门炮台。据史料记载,当时对上横档炮台的重建内容为:“上横档山旧炮台在横档山之东,永安旧炮台在横档山之西,……今拟将两台改筑,联为一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舰“南京号”和“加内各答号”炸毁的虎门炮台内景

现藏于香港艺术中心的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油画“上横档炮台图”,形象地再现了由横档台和永安台合并而成的上横档炮台。清光绪年间,虎门炮台又进行了第三次修建。

1937年9月14日,侵华日军五艘军舰向虎门进攻,企图入侵广州。日军军舰遭到虎门炮台守军的迎头痛击,狼狈逃窜。后日舰多次来犯,虎门炮台奋发虎威,使侵华日军的阴谋未能得逞。

1938年10月,由于日军绕开虎门,从大亚湾登陆攻占了广州,中国军队才被迫放弃了虎门炮台。

政协动议,湾区共构

如今,硝烟散去,虎门炮台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长留史册。1982年,虎门炮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2月,它又被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上横档岛各炮台图》载于《东莞历代地图选》

“近年来,我们首先致力于保护好炮台这些海防遗址,包括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以及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栾成介绍,他们也希望加大对海防遗址的活化传承,让文物会说话。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范围内,除了虎门炮台,其实还保留着众多中国历史海防、江防的遗址。例如,深圳的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

关于广东明清时期的众多海防遗址,一个更大的构想已在规划中。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刘雅煌提出,将珠江两岸虎门炮台群、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共同申报、打造大湾区国家海防遗址公园。他认为,打造大湾区国家海防遗址公园并将其纳入国家记忆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

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布局设想   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提供

2022年3月,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方案,拟将“虎门要塞”建设成为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化共融。今年年初,省有关部门牵头,联动穗深莞三地启动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日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进一步提升站位,提出广东应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大力提升东莞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深圳大鹏所城、赤湾左右炮台和烟墩旧址的整体保护和文旅开发水平,擦亮中国近代历史开篇的名片。

他们还建议,要协调香港、澳门,整合广西、福建等全国沿海省市丰富的海防文物和文化资源,推动建设“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

目前,省、市、区各级政协在积极联动,进一步加大对鸦片战争海防遗址的调研力度,争取形成更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提案,为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服务。

——访谈——

整合穗莞虎门炮台资源
效果1+1>2

黄淼章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专家

羊城晚报:广东海防遗址有何特点?在我国海防遗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黄淼章:广东保存了众多的海防遗址,而广州除了虎门炮台,还有黄埔蟹山炮台、牛山炮台、鱼珠炮台、白鹅潭车歪炮台等等。

其中,在中国近代海防史上,虎门炮台是公认的设施最完整、火力最强大、工事最坚固的中国海防要塞,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海防炮台中保存类型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古炮台。

众多的古炮台群为广州城构筑了完整的保护体系,也为广州十三行的外贸发展提供安全条件。

上横档炮台的横档月台内部

羊城晚报:今天我们呼吁开发利用南沙虎门炮台、建设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有什么现实意义?

黄淼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近年来,南沙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对于筹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也是好时机。

同为虎门炮台群,南沙对面的东莞虎门炮台(含海战博物馆和鸦片战争博物馆)已成为广东文化旅游胜地,2019年接待游客量高达585万多人次,是广东省文博单位参观人数最多的文化景点。

而江对岸的南沙虎门炮台知名度却不高,每年仅接待3万余人次(其中以中小学生为主)。同为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这么巨大的反差,令人慨叹。

目前,南沙古炮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南沙虎门炮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将整体盘活南沙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军事探险和海岛探秘为一体的水上旅游网络。

此外,南沙地处珠三角地理中心,距离香港、澳门很近。筹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可整合南沙东莞两地虎门炮台的文化遗产资源,将达到“1+1>2”的作用,成为粤港澳文化建设的一个标杆。

上横档岛横档月台的前膛炮

羊城晚报:对于筹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有哪些建议?

黄淼章:广州可发挥后发优势,除了保护古炮台,还要注重对文物的开发利用。目前,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已经进行了前期规划、专家论证和资源整合等工作。建议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大湾区文化圈的高度,打造全国首个以海防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

我认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应该分期实施。第一期重点打造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区。重点围绕南沙古炮台群保护修缮、金锁铜关等历史景观再现,完善码头、道路等文旅基础设施,开通与东莞海防遗址间的水陆路交通、穗莞海防遗址历史文化游径等。

第二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重点推进核心区与深圳、中山、珠海以及香港、澳门城市间的海防遗址资源交通联通与文旅合作,建立起区域间的协同保护与文化旅游合作开发机制。

——延伸——

广州出土的最大铁炮
也是“海防遗产”

作为85年“一口通商”之地,广州是清代中国沿海城市中拥有炮台最多的城市,城郊和市区也有大量炮台分布。

2021年,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石路28号地块的南石头监狱遗址考古工地,出土了一尊铁炮。其炮身长3.72米,是广州地区迄今出土的最大一尊铁炮。

出土的大铁炮炮身上有“……/钦差大臣文渊阁大学士署两广总督/监制官崖州知州署广州府佛山同知李/道光二十三年正月炮匠李陈霍造”等铭文。

广州地区迄今出土的最大一尊铁炮

考古工作者结合文献记载,认为该炮台遗迹应为清代镇南炮台的一部分。该炮铸造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产地为广东佛山。

大黄滘炮台群扼守珠江南路(即后航道,当时外国人常称之为“澳门水道”),是虎门海口至广州城之间南路的最后一道防线。镇南炮台是大黄滘炮台群的组成部分。

大黄滘台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开始营建,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摧毁。其后,清政府在大黄滘一带重新设防,形成大黄滘炮台群。这门出土的大炮应该就是重新设防时被部署于此。

清光绪七年(1881年)至十年(1884年),清政府又对大黄滘炮台群进行改造、增建,购置洋炮,从而构建起由绥定、镇南、保安、永固等诸炮台组成的中西混合式大黄滘防御体系。

(本期与广州市政协合办,特此致谢

《羊城晚报》2022年7月28日A7版

合作网站:广东省政协“文史广东”http://www.gdwsw.gov.cn/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吴大海
编辑 | 文 艺
校对 | 黎松青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