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来仪》:接续顺德工业文学血脉之作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钟晓毅 发表时间:2022-07-06 21: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钟晓毅  2022-07-06
他们终于扛起了顺德乃至岭南工业的大旗,他们代表着中国产业工人强大的力量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钟晓毅

顺德工业发展馆       视觉中国 供图

长篇小说《大凤来仪》接续上了顺德工业题材创作的优秀传统血脉。

南中国的顺德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都说中国现代化的进军,是在岭南这一海滩登陆的,顺德是先行者、佼佼者;当年醍醐灌顶的骤变,改革开放以来的风雨历程、光辉岁月,今天让人依然有历历在目之感:

1874年,顺德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就诞生了;1887年,顺德县机器缫丝厂已达42家;1911年,顺德产业工人达到36.4万人,超过当时上海与天津产业工人的总和;

经过百年淬炼之后,顺德工业更是发展非凡,2022年,顺德成为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强区……

这一串数字是百年顺德人艰辛付出、创新做强的缩影,是他们披荆斩棘杀出来的一条可歌可泣的工业之路,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一部形象而具体、切实而生动、深刻而复杂的中国工业文化新形态的现当代史记。

这样的顺德值得作家去大书特书,早在1931年,顺德就有一个叫草明的女作家写出了第一篇摹写缫丝女工与命运抗争的短篇小说处女作《私奔》。

从此,草明从顺德出发,走向广阔的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道路,成为“新中国工业文学开拓者”重要的一员。

后继者虽然络绎不绝,但断层亦常见,尤其是在顺德本土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呼唤。

之所以说魏强的长篇小说《大凤来仪》接续上了这个传统,缘于作者就是奋斗在顺德工业文明一线的产业管理人员,年轻的时候从陕西奔赴顺德,正好经历了顺德在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大变迁。

他把三十多年的人生留在了顺德的工厂和车间,他见证、他亲历、他参与、他体悟、他书写,在洋洋洒洒近三十五万字的作品构建里,他很努力地去呈现顺德人在漫长的艰难而又辉煌的生存开拓中,所积淀下来的在新时代又得到质的飞跃升华的精神特质:

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家国担当铸就责任感的情怀,抓住机会顺势而动的机智,处变临危以平常心待之的坦然,我行我素敢于冲决罗网的勇气,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朴素……处处都体现了他的创作主旨,为时代而歌,为顺德产业工人而书。

《大凤来仪》毫不隐晦地把顺德作为小说的故事发生地,这说明作家是有想法的,这种想法应该和读者的期待是一致的,参与到顺德工业建设和发展的那一群又一群人,其实代表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代代产业工人。

他们奔山赴海,来到顺德奋斗与拼搏,成就了自己的奋进人生,拼搏人生,想要赢得的不仅仅是物质满足,更是共同建构了崛起的顺德精神,他们该为自己骄傲,顺德也以他们为豪。

由此可见,《大凤来仪》有着很强的在场感,叙事者不是居高临下地俯视笔下的人物,而是在现实的苦与乐、悲与喜面前,奋力地沉潜到生活的内部,切实地体验生活中的善美丑恶,用对生活的“拥入”来激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悯情怀。

他的在场叙事具有一种见证的意义,对于笔下五花八门的人物,他的笔触中会不由自主地渗出淡淡的温情,也许是因为和他们声息相通,来自于同一片土地,生活在共同的城市,他对他们的酸甜苦辣,歌哭悲喜了如指掌,因而了解他们的苦衷和隐痛。

他仿佛经常隐藏在人流中,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共同的时空中呼吸,以耳闻目睹、亲力亲为的方式见证现实,以一种直接面对事物的进行时态,较生动地呈现现实的动态图景,读着小说,有时感觉作者就如同一个“潜伏者”,记录事件的现场,并试图发掘那些被遮蔽的现实面相,为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发声,记录下他们的爱恨,他们的血泪,他们的喜悦,他们的失落乃至沦落,等等。

他的笔下,现实是粗粝的、赤裸的、朴素的,他将一些通常被置放于帷幕后或暗箱中的现实,不加修饰地披露出来,这固然与作者对长篇小说的整体把握力有不逮相关,但却也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的斑驳与杂乱,不对现实进行伪装和粉饰。

《大凤来仪》重点关注他所熟悉的地域和特定的人群,见微知著地再现了当代中国迅速转换的时代进程。作者内心的记忆、现实和作品中的情境,事物相互重叠,使得时空有一种立体交叉的层次感,启发读者自觉地体验周围的世界。

《大凤来仪》一开章,就以顺德谭氏家族四代人百年的命运跌宕为叙事掩体,以改革开放以后主人公谭志远以及他的一帮兄弟在顺德家电行业的沉浮崛起为主要书写对象,这一群顺德优秀的产业工人,追求的是要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为此,他们执拗无比地和旧观念抗争,他们闪转腾挪地和既得利益者抗辩,他们灵动活络,能屈能伸地为新技术新市场奔波,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他们在中国制造业的南墙上撞来撞去,最终,这道“南墙”被他们撞破了,他们血流满面,他们亦笑容满面,他们为行业竖起了一个新的标杆,他们终于扛起了顺德乃至岭南工业的大旗,他们代表着中国产业工人强大的力量,他们为中国的崛起贡献良多,这种家国担当也正体现了顺德人的担当。

现实世界永远是丰富的,也是驳杂的,如何将这种丰富性最大程度地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主观地进行简单化的处理,是对一个作家处理现实题材能力的巨大考验。

“文心即人心,即人之性情,人之生命之所在”(钱穆)只有突入现实,从现实内部生长起来的生命,才是能够感受现实律动,与现实同悲喜、共命运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底蕴作为支撑的文学才是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文学。

《大凤来仪》的创作已经有了向这方面努力的迹象,虽然这还只是一种初见苗头的端倪,却让人对这一路的故事特别需要草明一般的新时代作家秉笔书写,创作出具有现实冲击力和悲悯精神的大作品,产生了深切的期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编辑:吴小攀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