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性的温度”:李婷婷首个个展《白的底色》在广州展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
日前,来自天津的青年艺术家李婷婷首个个展《白的底色》于广州东湖路非空间展出。展览展出其标志性的系列作品,以“白”作为绘画语言,探讨潜在的现实和生命形态。
本次展览展出26件油画、丙烯、综合材料作品,作者将自己2016年至今四个不同阶段的创作实践集中呈现。
展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2016硕士毕业获得 “ 学院奖 ” 的优秀毕业作品;2018-2019川美驻留时期对于绘画语言的尝试;2021年后对日常事物的记录以及对“白”颜色、材质的试验;最近一年探索的“文字符号如何转化成绘画”,等等。
深深浅浅的白,层层叠叠的白,是展览现场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受。
李婷婷告诉记者,运用和探讨“白”是她自毕业后一直进行的创作方向。而在浑浊的白色之下,有着许多丰富的肌理与印迹,她正是将“白色”化为一种联想的空间,去探讨潜在的现实和生命形态。
在本次参展作品中,李婷婷带来了其最新作品《以1cm为单位量出一个迷糊的爱》,它和2021年的《条件》一起,成为她关于“文字符号如何转化成绘画”的探索。两件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福贴“囍”、“福”的形式,消解掉了红色的喜庆、祥和。
《以1cm为单位衡量出模糊的爱》画面中心是一个“爱”字,《条件》画面中心是“囍”字,李婷婷在导览中说:“ 这两个字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婚姻关系或亲近的关系中,是一种有温度的存在,若是用各种毫无温度的现实条件来衡量、匹配,会模糊掉一些东西,最后变成作品呈现的样子。作品的创作过程,代表的正是现实对理想的消解过程。”
李婷婷在现场分享,作品中的三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生命形态:白色是一种遮蔽的状态,红色是生命力的象征,黑色则是一种开放、包容,和白相反。除了抽象的观念性作品,现场也不乏对日常事物的记录,如《小山》、《大鸟与小鸟》、《瓶子》、《苹果》,等等,都运用了化繁为简的手法,呈现出别样的趣味。
无论创作面貌如何变化,在李婷婷心中,排在创作首位的始终是“现实的温度”,她认为:“ 创作首先是感性的,是肉身经验的,如果精神、感受都体会不到现实的温度,用流行的概念、纯知识性去创作,那我觉得科技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