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走进名家工作室️①|汤小铭:全心全意,只在画布上耕耘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2-03-21 22:0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2-03-21
《满腔热忱》《孙中山先生》等代表作就在这间工作室诞生

“岭南美术名家工作室”
融媒体系列报道①

文、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杨蕊
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汤小铭,1939年生于广西桂林,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多次被全国美展聘为评选和评奖委员,筹建广东美术馆的倡导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

【走进工作室】

工作室只要有画画的工具就行

汤小铭的工作室位于人民北路广东画院五楼的504房,面积大概有30平方米,是“ 文革”结束后,广东画院分配给他的。油画《孙中山先生》《满腔热忱》《让智慧发光》等代表作就在这间工作室诞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工作室相对简陋,摆着画架、画板、颜料等画画工具;此外,还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尤以画册、传记居多。目前,该工作室收藏着2019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铭刻时代—— 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展出的作品。

1979年,汤小铭创作油画《让智慧发光》

“小铭在搞创作时,非常投入,会连续画上几个小时。如果我不在旁督促他休息和吃饭,他可能会不停地画上十几个小时。”汤小铭的太太何淑慈告诉记者,汤小铭在腿脚不灵便后,她就寸步不离,坐出租车陪着他回去工作室画画。

中午,两人就在工作室吃点东西,然后继续创作。2011年时,汤小铭还能回工作室动动手,画上几笔中国画和油画。最近七八年,他没法再回工作室创作了。

“小铭有个习惯,每要创作大作品前,都要翻很多文字资料,先画多张小草图,做足准备功夫。比如要画只手,他就找个人来摆个手部姿势,自己迅速画张素描。”何淑慈说,虽然当年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些小草图的价值,但她还是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后来小铭办展览时,这些小草图派上了大用场。”

除了广东画院提供的工作室,汤小铭到珠海、中山治病疗养时,也分别在当地有过工作室。在何淑慈的印象中:“小铭对工作室的硬件要求不高 ,只要有工具给他画画就行。他从来没有过很大的工作室。在珠海创作人体画时,他甚至是租用了一个烂尾楼来搞创作。”

【艺 谈】

以肖像题材来作“主题画”

在中南美专附中及广州美术学院求学的九年时间,汤小铭无忧无虑地进行艺术探索,堪称他的“ 黄金时代”。受“ 生活即是美”艺术观的影响,他对生活充满热忱的爱,这种爱反映在他的创作上。《稻香时节》《春天的道路》是这一阶段汤小铭的代表作。

在汤小铭的艺术生涯里,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满腔热忱》《让智慧发光》《孙中山先生》……这些佳作皆出自这一时期。

这些历史人物画的对象包括鲁迅、民兵、白求恩、李四光、孙中山等,无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艺术评论家梁江认为,汤小铭在广东美术界属于一个范例。他的很多作品印证了时代,代表了一个段落、一个社会的行进轨迹。他的作品内涵包含得非常深,而且准确。“如果现在把这些画作放回到那个年代去看,就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历史段落,一个社会的精神史。”


油画《永不休战》

1970年秋季,汤小铭从英德茶场的文艺干校借调回广州,在广东省文艺办公室指挥下干着救火队式的工作 ,哪 里任务急就往哪里赶。就在这一年,广东省的鲁迅纪念馆赶着恢复展览陈列。按内容编排,应有一张鲁迅晚年的照片,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

馆方想到,可画一张油画来代替,这个任务就落到汤小铭身上。他本人恰好也对鲁迅这一主题早有兴趣,便四处查找资料和图片酝酿创作。

当时能找到的一张鲁迅晚年照片,面容憔悴,不太符合展示要求,需重新塑造形象,难度很大。汤小铭唯有通过诸多照片琢磨比较,通过文字资料去寻绎鲁迅的神采。

汤小铭把自己关在一个斗室里, 反反复复改动,终于花十几天时间画出一幅素描稿。画面凸显了病中仍在执笔疾书的鲁迅——膝上盖着一张毯子,背后靠着枕头,画中出现的闹钟、药瓶和厚厚的书籍文稿等,都是多次推敲确定。

画面中心的鲁迅形象,神情坚定而深邃,目光宛如他的杂文一样犀利,突出了“ 横眉冷对”的斗士特质。

素描获得通过定稿,汤小铭再花了一星期左右时间,完成了油画《永不休战》。他着意弱化了光线和阴影对比,营造出当时很少见的“ 冷、灰”色调。

汤小铭回忆:“当时有些部门提出要求,这个作品‘要红要光要亮’,这样才烘托得起革命气氛。而我觉得画这个题材跟‘红光亮’没有什么关系,鲁迅在这种病痛中,工作战斗的情形下,不可能有‘ 红光亮’。”

油画《满腔热忱》

不久,省里筹备画展,为此汤小铭相继完成了油画作品《女委员》和《虎门民兵》。《女委员》和《虎门民兵》,加上《永不休战》三幅油画都入选了同一届的全国美展。

“ 那时入选的作品中,有许多是以集体的名义创作,而我个人入选了三幅,被人戏称为‘ 单打冠军’。”汤小铭开心地说,“打这以后,我在美术界开始有了点小小的名气。”

他说自己虽然对作肖像画比较感兴趣,但感兴趣的还不是本义上的肖像画,而是以肖像题材来作“主题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劲堃认为,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包括接近八十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是汤小铭学习以及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时间。他的重要作品《永不休战》《满腔热忱》等,或者更早一点学生时代的一系列作品,都具有中国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在当时的油画界奠定了他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 

“艺途漫漫,求索也漫漫”

尽管已年逾八旬,汤小铭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谈到艺术,汤小铭说:“ 自认为自己没有太大的天赋才能,我类似那种苦行苦修的方式去做人做事。艺术之道是相通的,其实在哲学层次上应该讲是异曲同工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还处于这样的阶段,艺途漫漫,求索也漫漫。

让我继续走那未走完也走不完的路,全心全意地,只在画布上耕耘。倒不是一定能弄出什么辉煌的成果,弄出的东西也不一定有用,但我只需要进入艺术创作的那种氛围,置身于创作的过程中。”

对于自己获得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汤小铭充满了感恩。他说:“这个奖除了我的努力,背后还有妻子无微不至的助力以及社会上老师们、朋友们的指点和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配合,我可能一事无成。”

汤小铭与羊城晚报有过多次交集。他记得,曾经写过一些艺术短论 ,先后发表在羊城晚报等报纸上。在2007年,他还被选为由羊城晚报主办的“ 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之一。

“《羊城晚报》在广州地区很有群众基础,办得生动灵活,信息面比较广。”采访的最后,汤小铭祝《羊城晚报》一如既往,办得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

2022年3月20日《羊城晚报》A6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陈桥生
执行统筹:邓琼 吴小攀 朱绍杰

主办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合作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画院 广东美术馆 广州雕塑院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编辑 | 朱绍杰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