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今年冬至新年俗传递了哪些信息?“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依据吗?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许舜达 马晓成 姚子云 周润健 发表时间:2019-12-23 09:33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 许舜达 马晓成 姚子云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冬至非常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近日,记者在各地采访了解到,随着社会发展,各地过冬至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深入。

“村晚”推动邻里融合

舞蹈“夜上海”、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国”、黄梅戏“天仙配”……冬至前夕,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街道螺蛳桥村的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村晚”,从演员到主持人,全部由村民担当。舞台上,螺蛳桥村的各方好手尽显才艺,台下观众笑逐颜开,整个文化礼堂沉浸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

螺蛳桥村负责人任金海告诉记者,村里的文化礼堂今年9月份刚落成。这是村里第一次由本村村民举办“村晚”,为的是让村民们感受到热闹的“年味”。

任金海回忆说,过去冬至这天,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用萝卜丝、炒米粉等来包冬至“圆子”,招待亲朋好友。“现在过节的形式更加丰富了,但过节的习俗没有被遗忘,村民很看重这种集体活动,主动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

当晚,现场有不少村民把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微信和朋友圈发送给远方的亲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团聚的温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晓峰告诉记者,冬至与春节一样,是团圆的节日。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让“天涯若比邻”成为可能,也更有利于亲情的表达与传递。

民俗“吹暖”旅游经济

现代科技让传统节庆活动实现了跨地域的分享,也让更多的人通过民俗旅游了解、分享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地域的冬至习俗。

“过去,到了冬至前后,大家都‘猫’了起来,最多也就是吃饺子,喝喝酒。现在冬至意味着一年旅游季节的开启。”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经营家庭旅馆的马国权说。

冬至正值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省一年最冷的时节。冬至这几天,日出时间晚、日落时间早,在黑龙江省许多地方,下午3点多,天就已经黑下来了。近年来,随着冰雪旅游的开展,东北群众一改“猫冬”习惯,让最冷时节变成一年最“热”时节。

利用“冷优势”,提前谋划冬季旅游项目,成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停伐后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这次来北极村过冬至,体验了不同的新习俗:堆雪人、吹冰泡泡。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能听到水泼出去结冰的声音,真是太神奇了。”北京游客韩璐璐说。

一年之末,物尽藏,农事休。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当地村民在冬至到来之际,隆重举办起各种“好事”。随着一场民俗戏上演,小小村子,游人如织。

村里广场上,6个石臼一字排开,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其中。游客和村民撸起袖子,一起拿着木杵,有节奏地打麻糍。“打麻糍是本地传统习俗,现在游客也加入进来,体验传统农耕习俗之乐。”68岁的当地村民曹爱兰说,不少外地游客还会把自己做的麻糍,打包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品尝。

刘晓峰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依托冬至等传统节气,开发出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要让传统节日富有生命力,就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挖掘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明祭祀赋予孝亲文化新内涵

自古以来,全国各地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因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也有差异。在我国南方,冬至和清明一样重要,也是悼念已逝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今年冬至,一些地方推出文明祭祀举措,赋予孝亲文化文明的新内涵。

一篓纸钱,两杯米酒,外加一响鞭炮。在江西省樟树市中洲乡,村民们以往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挂冬祭祖”。

与往年相比,中洲乡来陂村村民徐海平今年有所不同。冬至将近,他没有去集市上购买纸钱、米酒、鞭炮“老三样”,而是买了几株黄菊花。“现在文明祭祀成为新潮,今年咱也时尚一回。冬至就拔拔草、填填土,为先人献上几束鲜花,不再放鞭炮打扰他们了。”徐海平说。

临近冬至的这些天里,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叶溪村村支书汪理成在村里忙着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倡导鲜花祭祀。今年华埠镇准备好了1.5万支鲜花,发放给各村村民,引导他们用更加环保安全的方式祭奠亲人。

南昌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戴庆锋告诉记者,冬至最早是一种祭祀活动,然后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如今冬至的内涵不断延伸,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而燃放烟花爆竹、点香焚纸等传统的祭祀方式,也在被更文明的祭祀方式所替代。

“与传统的祭祀方式相比,现在人们通过献鲜花等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追思,更加理性和文明。”戴庆锋说。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依据吗?

新华社天津12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冬至大如年”这种说法有何依据?古往今来又有何习俗?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3000年前,周公姬旦以“土圭法”测得“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即现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因此在周秦时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到了冬至才过新年,以每年冬至为一年的元旦。“从这个意义上说,冬至就是曾经的年,或冬至‘曾经就是年’了。”罗澍伟说。

罗澍伟进一步介绍说,从汉代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正式将正月和冬至分开,冬至由此成为“冬节”“至节”,官府也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汉书》中记载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阴气盛极而衰,而阳气渐长,此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是个吉日,应该庆贺。

到了宋代,冬至被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宋代童谣说:“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拜冬”。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朝廷大朝会,庆祝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明清时代,冬至依旧长盛不衰,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帝京景物略》就记载了人们庆祝冬至时的盛况:“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可见,古人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与元旦相差无几。

罗澍伟表示,时至今日,有些地方还流传着“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肯歇。”的谚语。冬至这一天,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馄饨、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汤圆、吃冬至米团和吃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还要在冬至当天祭天、祭祖和扫墓。

编辑:空明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置身河西走廊打开大漠风情

  • 月入3000就可以?来场出国自驾游没你想的那么难 2019-12-18
  • 2020春节,老广国内游有这些新趋势 2019-12-17
  • 使用支付宝、微信就可玩转以色列 2019-12-16
  • 找个理由“泡汤”去! 2019-12-16
  • 宿务太平洋航空 广州直飞克拉克 2019-12-16
  • 当“泡汤老手”遇上野温泉这才叫对味! 2019-12-11
  • 天冷了“泡汤”去 2019-12-11
  • 鲜味巨蟹漂洋过海只待君品尝 2019-12-09

一把“特殊”的座椅 即可解决你的办公室“病”

  • ​广汽本田全新皓影BREEZE试驾在惠州举行 2019-12-20
  • 爱驰U5上市并启动交付 补贴后售价19.79万-29.21万 2019-12-20
  • 沃尔沃全新S60上市 售价28.69万-40.19万 2019-12-13
  • 共4款车型售价9.99万元起 「朗逸 启航」上市 2019-12-13
  • 2020款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上市 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2019-12-13
  • 吉利汽车11月销量超14万 超越上汽通用与日产 2019-12-10
  • 全新一代朗逸获C-ECAP 2019版规程车型评价最高分 2019-12-09
  • ​试驾瑞虎e:“400KM出圈儿”海滨体验舒适感 2019-12-09

换个角度看华为前员工事件!到底是谁的错

  • 《庆余年》VVIP惹争议 腾讯视频:对会员消费心理不够体贴 2019-12-18
  • 产品被喷无创新?库克回怼:创新是苹果的基因,苹果靠创新越来越强大 2019-12-17
  • 传三星关闭昆山工厂,员工补偿达N+5 2019-12-17
  • 赢了10亿却一分没要!董明珠:打赌实际是观念的争执,而不是为了钱 2019-12-16
  • 5G元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大咖论剑潼湖科技小镇 2019-12-14
  • 库克否认苹果垄断 承认华为三星是最大竞争对手 2019-12-13
  • 孟晚舟赢下一场法律战 加法院要检方提交更多证据 2019-12-12
  • 苹果起诉前高管背叛公司,却被反诉涉嫌侵犯员工隐私 2019-12-11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今年冬至新年俗传递了哪些信息?“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依据吗? 2019-12-23
  • 二十四节气大型纪录片《四季中国》 | 第二十二集 冬至 2019-12-21
  • 一位艺术家的藏地情缘 2019-12-21
  • 游客的“诗和远方”,古村的“路在何方” 2019-12-21
  • 寻宝中华|兽面纹鼎 2019-12-20
  • “故宫文物修复展”在港举办 展现文物与科技融合 2019-12-20
  • 6个塑料瓶就能变身一把伞,为何地球还是被塑料垃圾包围? 2019-12-18
  • 陕西发现唐驸马都尉薛绍墓 2019-12-18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山东青岛:湿地冬韵 舞动生机
  • 江苏灌云:冬日粉丝加工忙
  • 浙江仙居:年关将至 豆腐皮飘香
  • 云南南涧:初冬樱花烂漫时
  • 冬日春城 人鸥同乐
  • 揭秘景泰蓝“诞生”之旅
  • 多彩晋绣
  • 河北井陉:古水磨转出新时尚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我国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 冰川消融敲响白色警钟
2019-12-23 06:35:46
【粤医奋进70年】中医药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2019-12-23 07:40:41
粤妇联公布过去五年"成绩单" 帮55万妇女创业致富
2019-12-23 07:27:48
香港中环集会男子拆下五星旗,防暴警拔枪示警至少拘捕2人
2019-12-23 06:46:32
圣诞新年临近,数以万计香港市民离港过节远离纷争
2019-12-23 06:46:3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今年冬至新年俗传递了哪些信息?“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依据吗?
新华社  作者:许舜达 马晓成 姚子云 周润健  2019-12-23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冬至非常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随着社会发展,各地过冬至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新华社记者 许舜达 马晓成 姚子云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冬至非常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近日,记者在各地采访了解到,随着社会发展,各地过冬至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深入。

“村晚”推动邻里融合

舞蹈“夜上海”、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国”、黄梅戏“天仙配”……冬至前夕,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街道螺蛳桥村的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村晚”,从演员到主持人,全部由村民担当。舞台上,螺蛳桥村的各方好手尽显才艺,台下观众笑逐颜开,整个文化礼堂沉浸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

螺蛳桥村负责人任金海告诉记者,村里的文化礼堂今年9月份刚落成。这是村里第一次由本村村民举办“村晚”,为的是让村民们感受到热闹的“年味”。

任金海回忆说,过去冬至这天,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用萝卜丝、炒米粉等来包冬至“圆子”,招待亲朋好友。“现在过节的形式更加丰富了,但过节的习俗没有被遗忘,村民很看重这种集体活动,主动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

当晚,现场有不少村民把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微信和朋友圈发送给远方的亲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团聚的温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晓峰告诉记者,冬至与春节一样,是团圆的节日。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让“天涯若比邻”成为可能,也更有利于亲情的表达与传递。

民俗“吹暖”旅游经济

现代科技让传统节庆活动实现了跨地域的分享,也让更多的人通过民俗旅游了解、分享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地域的冬至习俗。

“过去,到了冬至前后,大家都‘猫’了起来,最多也就是吃饺子,喝喝酒。现在冬至意味着一年旅游季节的开启。”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经营家庭旅馆的马国权说。

冬至正值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省一年最冷的时节。冬至这几天,日出时间晚、日落时间早,在黑龙江省许多地方,下午3点多,天就已经黑下来了。近年来,随着冰雪旅游的开展,东北群众一改“猫冬”习惯,让最冷时节变成一年最“热”时节。

利用“冷优势”,提前谋划冬季旅游项目,成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停伐后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这次来北极村过冬至,体验了不同的新习俗:堆雪人、吹冰泡泡。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能听到水泼出去结冰的声音,真是太神奇了。”北京游客韩璐璐说。

一年之末,物尽藏,农事休。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当地村民在冬至到来之际,隆重举办起各种“好事”。随着一场民俗戏上演,小小村子,游人如织。

村里广场上,6个石臼一字排开,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其中。游客和村民撸起袖子,一起拿着木杵,有节奏地打麻糍。“打麻糍是本地传统习俗,现在游客也加入进来,体验传统农耕习俗之乐。”68岁的当地村民曹爱兰说,不少外地游客还会把自己做的麻糍,打包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品尝。

刘晓峰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依托冬至等传统节气,开发出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要让传统节日富有生命力,就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挖掘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明祭祀赋予孝亲文化新内涵

自古以来,全国各地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因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也有差异。在我国南方,冬至和清明一样重要,也是悼念已逝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今年冬至,一些地方推出文明祭祀举措,赋予孝亲文化文明的新内涵。

一篓纸钱,两杯米酒,外加一响鞭炮。在江西省樟树市中洲乡,村民们以往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挂冬祭祖”。

与往年相比,中洲乡来陂村村民徐海平今年有所不同。冬至将近,他没有去集市上购买纸钱、米酒、鞭炮“老三样”,而是买了几株黄菊花。“现在文明祭祀成为新潮,今年咱也时尚一回。冬至就拔拔草、填填土,为先人献上几束鲜花,不再放鞭炮打扰他们了。”徐海平说。

临近冬至的这些天里,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叶溪村村支书汪理成在村里忙着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倡导鲜花祭祀。今年华埠镇准备好了1.5万支鲜花,发放给各村村民,引导他们用更加环保安全的方式祭奠亲人。

南昌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戴庆锋告诉记者,冬至最早是一种祭祀活动,然后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如今冬至的内涵不断延伸,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而燃放烟花爆竹、点香焚纸等传统的祭祀方式,也在被更文明的祭祀方式所替代。

“与传统的祭祀方式相比,现在人们通过献鲜花等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追思,更加理性和文明。”戴庆锋说。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依据吗?

新华社天津12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我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冬至大如年”这种说法有何依据?古往今来又有何习俗?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3000年前,周公姬旦以“土圭法”测得“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即现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因此在周秦时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到了冬至才过新年,以每年冬至为一年的元旦。“从这个意义上说,冬至就是曾经的年,或冬至‘曾经就是年’了。”罗澍伟说。

罗澍伟进一步介绍说,从汉代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正式将正月和冬至分开,冬至由此成为“冬节”“至节”,官府也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汉书》中记载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阴气盛极而衰,而阳气渐长,此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是个吉日,应该庆贺。

到了宋代,冬至被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宋代童谣说:“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拜冬”。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朝廷大朝会,庆祝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明清时代,冬至依旧长盛不衰,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帝京景物略》就记载了人们庆祝冬至时的盛况:“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可见,古人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与元旦相差无几。

罗澍伟表示,时至今日,有些地方还流传着“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肯歇。”的谚语。冬至这一天,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馄饨、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汤圆、吃冬至米团和吃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还要在冬至当天祭天、祭祖和扫墓。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微视频|澳门长大了
19:40
联播+丨情满濠江 习近平走进澳门听“小城故事”
19:40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
09:41
爸爸为儿子写抗癌日记 5年多时间已写122万余字
08:55
我国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 冰川消融敲响白色警钟
08:55
【粤医奋进70年】中医药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08:55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 南方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降雨
08:56
陈奕威: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出台“促进就业九条”2.0版
08:56
广东两组作品摘下“山花”
08:57
连吃12个包子消防员离职,消防队:多次挽留,不知他血压低
08:5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