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6个塑料瓶就能变身一把伞,为何地球还是被塑料垃圾包围?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19-12-18 19:32
分享到

文/图 金羊网记者 何晶

6个塑料瓶能变成一把伞的美丽伞面,8个塑料瓶能做成一件成人T恤,13个塑料瓶能做出一件防水的风雨衣……在这组数据面前,你对塑料的看法是否会有新的认知?

通过一系列再生循环过程,日常生活中被人们丢弃的塑料,最终能变成新衣服、包包、家具、甚至一次性牙刷。近日,由商业生态工作室策展的“伞上的乡村:再生·城乡·在乎”展览在上海举办,现场展出了各种塑料堆成的“塑料山”,同时也有塑料瓶如何通过循环再生过程变身成美丽雨伞的过程。

既然塑料能够通过分拣回收再利用,为何地球村还是被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包围?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卖出100万个塑料饮料瓶,全球每年使用5万亿个塑料袋,全球生产的塑料制品约一半是一次性使用……塑料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处于“失控”的状态。如今,我们不仅需要减缓塑料的流动,更需要新的管理和利用塑料的方式。

个案:从流浪塑料瓶到“在乎伞”

2007年11月28日是我国首个减塑日,2008年6月1日起,国内全面推行“限塑令”。2009年,孙海燕在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年会中的商业领袖大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最受关注的气候变化大会。她被大会上的分享深深触动,开始关注可持续商业,回国后成为商业生态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

如何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和世界在绿色经济领域将产生怎样的对话与交流?从气候变化、材料创新,到垃圾分类、生态时尚、塑料回收与再生等等,商业生态工作室“寻找持续商业之道”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他们希望向专业人士和公众传播绿色商业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本次“伞上的乡村”展览,也是该工作室十周年系列活动第一场。

今年3月,商业生态工作室经过半年策划制作的《流浪的塑料瓶》系列短片上线。工作室通过对12个塑料瓶的社会追踪、街头投票和专家解读,希望引发公众对塑料回收和循环经济的思考。

“在做短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塑料瓶在流浪,而这些塑料瓶其实是可以再利用的。”孙海燕对羊城派记者说,“我们设想过用塑料瓶做游乐园、户外装置、家具等等,最后决定做成日用品雨伞,是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重新发现塑料的价值,体验到日常的生活之美。”

展览现场还原了从塑料瓶到伞面的过程。6只塑料瓶回收之后,被粉碎成瓶片并制成再生塑料粒,随后颗粒变成再生塑料纺线,最后织成再生面料rPET(再生聚酯纤维),变成伞面。孙海燕介绍说:“相较于全新的涤纶纤维,这种rPET面料既可以减少石油原材料的开采,还可以降低70%的能耗、86%的耗水量和75%的碳足迹。”

有趣的是,“在乎伞”的伞面由瑞典建筑设计师Magnus Valdemarsson设计,四种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设计,均来自中国的乡村。从上海崇明岛的胜利村,到福建的九龙村,再到云南的周城村和阿者科村,Magnus Valdemarsson行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道,最终将关于村庄的记忆在伞面上重现,构建出一处关于乡村的空间。

“制造‘在乎伞’并非目的,它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更希望借此唤起大众对环保再生和城乡等议题的关注。”孙海燕说,“快消费喜欢‘即用即扔’,这其实是更大的浪费。这把可持续使用的雨伞,通过融合选题的思路和艺术设计,也希望大家更珍惜日常物品。” 

行业:塑料再生面料供不应求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企业品牌总监杨佳是孙海燕多年的好友,曾负责可持续发展部门,和不少环保组织共同合作项目。杨佳说,可持续消费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这次他们和商业生态一起利用塑料瓶创造“在乎伞”,希望促进回收和可持续包装,推动公众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杨佳介绍,通过回收塑料瓶做成的衣服、包包,如今已经被广为接受,甚至酒店里的一次性牙刷,大多也来自可回收塑料。“塑料做成衣服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很多快时尚服装品牌也会在衣服吊牌上标明,衣服原料来自可回收塑料。实际上,如今用于制造成衣的塑料再生面料供不应求,缺口很大。”杨佳对记者表示,“回收后的塑料经过分拣等环节,最后真正进入到再生面料这个阶段的比例非常小。”

今年8月,时尚潮牌“好瓶”主理人黄宁宁穿着由废弃塑料瓶制造的衣服登上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她穿的这件风雨衣名叫“在乎衣”,由好瓶和可口可乐中国共同创造。“我们用废弃的塑料瓶做包包和衣服。塑料瓶经过清洗、分拣、切片变成再生颗粒,然后经过拉丝成为纤维,再纺成纱线,最后织成布。这项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了。”黄宁宁说:“13个塑料瓶,最后能变成一整件‘在乎衣’加小挎包(包装)的布料。”

有人问黄宁宁,这样的衣服是否会存在卫生隐患呢?她解释说,在塑料再生环节,塑料瓶经过清洗、消毒和多重高温,最高温度甚至会超过240度,因此最后的面料是非常干净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布料甚至会做成贴身内衣裤。

痛点:回收塑料为什么这么难?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塑料就被应用在商业领域,以其便利可靠的性能,在市场上牢据不可忽视的位置。孙海燕称:“从1950年到2015年之间,全世界总共生产了83亿公吨原生塑料,63亿公吨成为废弃塑料,但只有9%的废弃塑料被回收,12%被焚烧,79%的废弃塑料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填埋场或身边的环境中。”

为什么塑料的回收率这么低?这和塑料回收的高难度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分成很多种,比如说,制造饮料瓶、一次性容器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造洗发水瓶、冰淇淋容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包装袋、食品包装膜的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制造薯片袋、微波炉餐具的是聚丙烯(PP),还有制造餐具的聚苯乙烯(PS),制造热饮杯的发泡聚苯乙烯(EPS)等等。

而在塑料回收再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分离,将其混在一起直接打碎,就无法二次利用造出再生塑料。也就是说,只有同一种废弃塑料,才有可能生产出可利用的再生塑料。

美国塑料回收企业MBA聚合物有限公司创始人麦克·彼德尔,在接受商业生态工作室采访时曾表示,“塑料回收的事业并不好做,在美国,只有不到10%的塑料能够被回收。在中国,这个行业尚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麦克·彼德尔虽然已是塑料方面的专家,但如果在桌上放一堆塑料,他也无法完全区分出来,因为不同塑料的特性非常相近。

传统上,塑料分离主要通过人工、红外线和密度原理这三种方式来实现,但这并不能将所有的塑料完全分离出来。在美国,目前很多回收公司会利用机器和人工将PET、PP等塑料分离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更复杂的塑料无法被分拣。麦克·彼德尔称,这些塑料很多被运到中国,再由当地人以非常原始的方式进行分离,分不出来的就在当地填埋掉。

麦克·彼德尔介绍,MBA聚合物在进行传统分离的第一步后,还会用其设备进行进一步精细分离。不仅要按照塑料的种类,还要按照塑料级别,然后每个种类、每个级别都会产生相应的再生塑料产品。彼德尔称,MBA聚合物凭借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为塑料回收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他们位于中国广州、奥地利和英国的三家工厂每年可处理3亿磅(约13.6万吨)的塑料。

然而,放眼全世界每年产出的塑料垃圾,如今人们能解决的仍然只是很小一部分。总部位于英国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在致力于减少塑料对环境污染方面走在全球前列。2018年10月底,该基金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书”行动倡议,已有包括法国、新西兰等来自五大洲的12个国家政府签署了承诺书。来自该基金会的报告显示,每年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如果人类不做出任何改变,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会比鱼类更多。

编辑:空明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置身河西走廊打开大漠风情

  • 月入3000就可以?来场出国自驾游没你想的那么难 2019-12-18
  • 2020春节,老广国内游有这些新趋势 2019-12-17
  • 使用支付宝、微信就可玩转以色列 2019-12-16
  • 找个理由“泡汤”去! 2019-12-16
  • 宿务太平洋航空 广州直飞克拉克 2019-12-16
  • 当“泡汤老手”遇上野温泉这才叫对味! 2019-12-11
  • 天冷了“泡汤”去 2019-12-11
  • 鲜味巨蟹漂洋过海只待君品尝 2019-12-09

试驾2020款哈弗F7:面向全球的智慧潮流车型

  • 沃尔沃全新S60上市 售价28.69万-40.19万 2019-12-13
  • 共4款车型售价9.99万元起 「朗逸 启航」上市 2019-12-13
  • 2020款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上市 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2019-12-13
  • 吉利汽车11月销量超14万 超越上汽通用与日产 2019-12-10
  • 全新一代朗逸获C-ECAP 2019版规程车型评价最高分 2019-12-09
  • ​试驾瑞虎e:“400KM出圈儿”海滨体验舒适感 2019-12-09
  • RDX即将担任“沸雪”赛事官方唯一指定用车 2019-12-09
  • 荣威RX5 MAX获长三角创意设计智汇大奖 2019-12-09

换个角度看华为前员工事件!到底是谁的错

  • 《庆余年》VVIP惹争议 腾讯视频:对会员消费心理不够体贴 2019-12-18
  • 产品被喷无创新?库克回怼:创新是苹果的基因,苹果靠创新越来越强大 2019-12-17
  • 传三星关闭昆山工厂,员工补偿达N+5 2019-12-17
  • 赢了10亿却一分没要!董明珠:打赌实际是观念的争执,而不是为了钱 2019-12-16
  • 5G元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大咖论剑潼湖科技小镇 2019-12-14
  • 库克否认苹果垄断 承认华为三星是最大竞争对手 2019-12-13
  • 孟晚舟赢下一场法律战 加法院要检方提交更多证据 2019-12-12
  • 苹果起诉前高管背叛公司,却被反诉涉嫌侵犯员工隐私 2019-12-11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陕西发现唐驸马都尉薛绍墓 2019-12-18
  • 改编是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创作 2019-12-18
  • 杜近芳:拼命的“东方皇后” 2019-12-18
  • 文学是底色与保证 2019-12-18
  • 国产电视剧的深度与温度 2019-12-18
  • 1800张图片留住“最后的江南秘境” 2019-12-18
  • 在“最后的芮国”赏周风遗韵 2019-12-17
  • 汉魏六朝集部有了可靠的影印善本 2019-12-17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浙江绍兴展出《清明上河图3.0》 活化图景引人参观
  • 探寻中国“水”文化 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
  • 数以万计民众在巴黎游行抗议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
  • 印尼获救猩猩将放归野外 曾险些被人从机场走私出境
  • 花64欧元当堡主?13世纪法国古堡被众筹“领养”
  • 法国罢工持续 巴黎大区道路拥堵超600公里
  • 2019年第5度!黑人女性再次问鼎国际选美冠军
  • 西安新寺遗址周边发现西汉中晚期古代道路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四川内江市资中县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9-12-18 08:37:00
四川乐山一医院就“输液器有异物”致歉:愿承担责任
2019-12-18 08:36:58
疯狂炒鞋圈:鞋贩伪造十亿存款半年圈钱六百万
2019-12-18 08:36:54
香港失业率升至3.2% 餐饮服务业失业率创8年新高
2019-12-18 08:23:49
广州拟规定:业主违约不交物业费,或被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9-12-17 22:03:3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6个塑料瓶就能变身一把伞,为何地球还是被塑料垃圾包围?
金羊网  作者:何晶  2019-12-18
通过一系列再生循环过程,日常生活中被人们丢弃的塑料,最终能变成新衣服、包包、家具、甚至一次性牙刷。

文/图 金羊网记者 何晶

6个塑料瓶能变成一把伞的美丽伞面,8个塑料瓶能做成一件成人T恤,13个塑料瓶能做出一件防水的风雨衣……在这组数据面前,你对塑料的看法是否会有新的认知?

通过一系列再生循环过程,日常生活中被人们丢弃的塑料,最终能变成新衣服、包包、家具、甚至一次性牙刷。近日,由商业生态工作室策展的“伞上的乡村:再生·城乡·在乎”展览在上海举办,现场展出了各种塑料堆成的“塑料山”,同时也有塑料瓶如何通过循环再生过程变身成美丽雨伞的过程。

既然塑料能够通过分拣回收再利用,为何地球村还是被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包围?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卖出100万个塑料饮料瓶,全球每年使用5万亿个塑料袋,全球生产的塑料制品约一半是一次性使用……塑料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处于“失控”的状态。如今,我们不仅需要减缓塑料的流动,更需要新的管理和利用塑料的方式。

个案:从流浪塑料瓶到“在乎伞”

2007年11月28日是我国首个减塑日,2008年6月1日起,国内全面推行“限塑令”。2009年,孙海燕在丹麦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年会中的商业领袖大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最受关注的气候变化大会。她被大会上的分享深深触动,开始关注可持续商业,回国后成为商业生态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

如何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和世界在绿色经济领域将产生怎样的对话与交流?从气候变化、材料创新,到垃圾分类、生态时尚、塑料回收与再生等等,商业生态工作室“寻找持续商业之道”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他们希望向专业人士和公众传播绿色商业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本次“伞上的乡村”展览,也是该工作室十周年系列活动第一场。

今年3月,商业生态工作室经过半年策划制作的《流浪的塑料瓶》系列短片上线。工作室通过对12个塑料瓶的社会追踪、街头投票和专家解读,希望引发公众对塑料回收和循环经济的思考。

“在做短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塑料瓶在流浪,而这些塑料瓶其实是可以再利用的。”孙海燕对羊城派记者说,“我们设想过用塑料瓶做游乐园、户外装置、家具等等,最后决定做成日用品雨伞,是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重新发现塑料的价值,体验到日常的生活之美。”

展览现场还原了从塑料瓶到伞面的过程。6只塑料瓶回收之后,被粉碎成瓶片并制成再生塑料粒,随后颗粒变成再生塑料纺线,最后织成再生面料rPET(再生聚酯纤维),变成伞面。孙海燕介绍说:“相较于全新的涤纶纤维,这种rPET面料既可以减少石油原材料的开采,还可以降低70%的能耗、86%的耗水量和75%的碳足迹。”

有趣的是,“在乎伞”的伞面由瑞典建筑设计师Magnus Valdemarsson设计,四种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设计,均来自中国的乡村。从上海崇明岛的胜利村,到福建的九龙村,再到云南的周城村和阿者科村,Magnus Valdemarsson行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道,最终将关于村庄的记忆在伞面上重现,构建出一处关于乡村的空间。

“制造‘在乎伞’并非目的,它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更希望借此唤起大众对环保再生和城乡等议题的关注。”孙海燕说,“快消费喜欢‘即用即扔’,这其实是更大的浪费。这把可持续使用的雨伞,通过融合选题的思路和艺术设计,也希望大家更珍惜日常物品。” 

行业:塑料再生面料供不应求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企业品牌总监杨佳是孙海燕多年的好友,曾负责可持续发展部门,和不少环保组织共同合作项目。杨佳说,可持续消费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这次他们和商业生态一起利用塑料瓶创造“在乎伞”,希望促进回收和可持续包装,推动公众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杨佳介绍,通过回收塑料瓶做成的衣服、包包,如今已经被广为接受,甚至酒店里的一次性牙刷,大多也来自可回收塑料。“塑料做成衣服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很多快时尚服装品牌也会在衣服吊牌上标明,衣服原料来自可回收塑料。实际上,如今用于制造成衣的塑料再生面料供不应求,缺口很大。”杨佳对记者表示,“回收后的塑料经过分拣等环节,最后真正进入到再生面料这个阶段的比例非常小。”

今年8月,时尚潮牌“好瓶”主理人黄宁宁穿着由废弃塑料瓶制造的衣服登上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她穿的这件风雨衣名叫“在乎衣”,由好瓶和可口可乐中国共同创造。“我们用废弃的塑料瓶做包包和衣服。塑料瓶经过清洗、分拣、切片变成再生颗粒,然后经过拉丝成为纤维,再纺成纱线,最后织成布。这项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了。”黄宁宁说:“13个塑料瓶,最后能变成一整件‘在乎衣’加小挎包(包装)的布料。”

有人问黄宁宁,这样的衣服是否会存在卫生隐患呢?她解释说,在塑料再生环节,塑料瓶经过清洗、消毒和多重高温,最高温度甚至会超过240度,因此最后的面料是非常干净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布料甚至会做成贴身内衣裤。

痛点:回收塑料为什么这么难?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塑料就被应用在商业领域,以其便利可靠的性能,在市场上牢据不可忽视的位置。孙海燕称:“从1950年到2015年之间,全世界总共生产了83亿公吨原生塑料,63亿公吨成为废弃塑料,但只有9%的废弃塑料被回收,12%被焚烧,79%的废弃塑料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填埋场或身边的环境中。”

为什么塑料的回收率这么低?这和塑料回收的高难度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分成很多种,比如说,制造饮料瓶、一次性容器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造洗发水瓶、冰淇淋容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包装袋、食品包装膜的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制造薯片袋、微波炉餐具的是聚丙烯(PP),还有制造餐具的聚苯乙烯(PS),制造热饮杯的发泡聚苯乙烯(EPS)等等。

而在塑料回收再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分离,将其混在一起直接打碎,就无法二次利用造出再生塑料。也就是说,只有同一种废弃塑料,才有可能生产出可利用的再生塑料。

美国塑料回收企业MBA聚合物有限公司创始人麦克·彼德尔,在接受商业生态工作室采访时曾表示,“塑料回收的事业并不好做,在美国,只有不到10%的塑料能够被回收。在中国,这个行业尚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麦克·彼德尔虽然已是塑料方面的专家,但如果在桌上放一堆塑料,他也无法完全区分出来,因为不同塑料的特性非常相近。

传统上,塑料分离主要通过人工、红外线和密度原理这三种方式来实现,但这并不能将所有的塑料完全分离出来。在美国,目前很多回收公司会利用机器和人工将PET、PP等塑料分离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更复杂的塑料无法被分拣。麦克·彼德尔称,这些塑料很多被运到中国,再由当地人以非常原始的方式进行分离,分不出来的就在当地填埋掉。

麦克·彼德尔介绍,MBA聚合物在进行传统分离的第一步后,还会用其设备进行进一步精细分离。不仅要按照塑料的种类,还要按照塑料级别,然后每个种类、每个级别都会产生相应的再生塑料产品。彼德尔称,MBA聚合物凭借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为塑料回收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他们位于中国广州、奥地利和英国的三家工厂每年可处理3亿磅(约13.6万吨)的塑料。

然而,放眼全世界每年产出的塑料垃圾,如今人们能解决的仍然只是很小一部分。总部位于英国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在致力于减少塑料对环境污染方面走在全球前列。2018年10月底,该基金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书”行动倡议,已有包括法国、新西兰等来自五大洲的12个国家政府签署了承诺书。来自该基金会的报告显示,每年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如果人类不做出任何改变,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会比鱼类更多。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抵达澳门 将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
16:44
这次升旗,意义非凡!
14:31
图文故事丨习近平和澳门的故事
12:39
靳东新剧《精英律师》将亮相 50明星客串帮忙
08:51
深圳挂号可预约医院及周边停车场车位 首批试点三家医院
08:51
广东率先推行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工作 首创分性别统计制度
08:51
广东再推系列高含金量政策 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08:52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摄影展 既关注历史又聚焦民生
08:52
游澳门,一部手机就搞掂——数字经济让澳门变得更智慧
08:53
【中国梦·践行者】八十岁陶艺大师勤作不息 刘炳见证石湾陶艺发展
08:5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