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琐谈(二章)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鼎钧 发表时间:2018-11-14 15:37

读书便佳

人生有各种饥饿,生理上的饥饿,知识上的饥饿,还有情感上的饥饿。

书太多了,反正看不完,有人干脆不看书。馆子里的菜也很多,吃不完,怎么没听说有人干脆不吃饭?不吃饭,会饿,有人只有生理上的饥饿,没有知识上的饥饿,这才是问题所在。

如果你有知识上的饥饿,总要看几部大书,“五岳看山不辞远”,看山要看大山,看书要看大书。一座大山像华山或者庐山,等于是几十座、几百座小山合成的,凡是那些小山值得一看的地方,大山里面都有,大山集合了许多山的精华和特征,大山是山中之山。

所谓大书是指学派的开山祖师写成的经典之作,这种书问世以后,世界上就有许多书一再演绎他的主张,每一门学科的书虽然很多,把它们的内容归纳一番,每一类都跳不出几本大书的范围,这叫“春是万花”。大书也是集大成的学者归纳之作,它把前人百家的成就冶于一炉,这叫“万花是春”。大书像一张大钞,有了大钞可以换成许多零钱。大书像一个制造货物的工厂,它把货物批发给大盘的商人,再由大盘批给中盘,中盘批给零售商。

日本一位学者提出新的说法,认为读书可以“乱读”,不问学科,不问流派,不问古今中外,手边有书,随便拿一本就读,如果不喜欢,立刻另换一本。这个主张很受年轻的读者欢迎。想一想,咱们中国原来也说随机、随缘,也说读书便佳,只是没打出标新立异的口号,没有学理的包装铺垫,不足以动人听闻。

不必再等待有人替你开“青年必读书十种”,这种事,到了现代,不再是为了满足知识的饥饿。

言之过早

有人说,现在没人买书了,这话言之过早,报纸上有这么一条消息:一个男子,三十多岁了,没有职业,经常到书店里偷书,每次可以偷二十本,装在随身携带的登山包里,由台北到高雄偷遍台湾。他架设两个卖书的网站销赃,生意很好,还雇了工读生做助手,警察抓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赚到1000多万元,大约合人民币150万元,或美金35万元。可见社会仍然需要书。有人说,这偷书贼是行家,专偷名作家名学者的代表作,这么说,我们加一个字,社会仍然需要好书。

有人说,现在没人爱书了,这话也言之过早,纽约出版的报纸上有这么一条消息:英国有一个小镇,镇上的图书馆搬家,居民听到消息,都来替图书馆搬书。大家排成长长的人龙,用接力的方式,把书送到图书馆的新址,看照片,阳光灿烂下,那些笑脸真美丽。和风习习中收工,没有一本书弄脏、弄破或是短少。那是他们看过的书,那是他们准备要看的书,那是他们要留给别人去看的书,他们爱那些书。

无论如何,书继续存在,有调查报告说,论传播的功能,书还占第四位。总有人用最多的时间读书,他们因此受尊重;总有人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读书,他们因此占优势;总有人完全不读书,好像也很快乐,人各有志,别人没理由一定到他那边去排队。

无须再数说书本的末日,新闻报道说,有人办了个学校,全用电子玩意教学,学生没有一本书,没有一支笔,没有一张纸。那样的学校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来?你我愿意把子女送进去吗?你我愿意是从那个学校毕业的吗?

□王鼎钧[美国]

(《书的琐谈(二章)》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编辑:聂粤
数字报
书的琐谈(二章)
金羊网  作者:王鼎钧  2018-11-14

读书便佳

人生有各种饥饿,生理上的饥饿,知识上的饥饿,还有情感上的饥饿。

书太多了,反正看不完,有人干脆不看书。馆子里的菜也很多,吃不完,怎么没听说有人干脆不吃饭?不吃饭,会饿,有人只有生理上的饥饿,没有知识上的饥饿,这才是问题所在。

如果你有知识上的饥饿,总要看几部大书,“五岳看山不辞远”,看山要看大山,看书要看大书。一座大山像华山或者庐山,等于是几十座、几百座小山合成的,凡是那些小山值得一看的地方,大山里面都有,大山集合了许多山的精华和特征,大山是山中之山。

所谓大书是指学派的开山祖师写成的经典之作,这种书问世以后,世界上就有许多书一再演绎他的主张,每一门学科的书虽然很多,把它们的内容归纳一番,每一类都跳不出几本大书的范围,这叫“春是万花”。大书也是集大成的学者归纳之作,它把前人百家的成就冶于一炉,这叫“万花是春”。大书像一张大钞,有了大钞可以换成许多零钱。大书像一个制造货物的工厂,它把货物批发给大盘的商人,再由大盘批给中盘,中盘批给零售商。

日本一位学者提出新的说法,认为读书可以“乱读”,不问学科,不问流派,不问古今中外,手边有书,随便拿一本就读,如果不喜欢,立刻另换一本。这个主张很受年轻的读者欢迎。想一想,咱们中国原来也说随机、随缘,也说读书便佳,只是没打出标新立异的口号,没有学理的包装铺垫,不足以动人听闻。

不必再等待有人替你开“青年必读书十种”,这种事,到了现代,不再是为了满足知识的饥饿。

言之过早

有人说,现在没人买书了,这话言之过早,报纸上有这么一条消息:一个男子,三十多岁了,没有职业,经常到书店里偷书,每次可以偷二十本,装在随身携带的登山包里,由台北到高雄偷遍台湾。他架设两个卖书的网站销赃,生意很好,还雇了工读生做助手,警察抓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赚到1000多万元,大约合人民币150万元,或美金35万元。可见社会仍然需要书。有人说,这偷书贼是行家,专偷名作家名学者的代表作,这么说,我们加一个字,社会仍然需要好书。

有人说,现在没人爱书了,这话也言之过早,纽约出版的报纸上有这么一条消息:英国有一个小镇,镇上的图书馆搬家,居民听到消息,都来替图书馆搬书。大家排成长长的人龙,用接力的方式,把书送到图书馆的新址,看照片,阳光灿烂下,那些笑脸真美丽。和风习习中收工,没有一本书弄脏、弄破或是短少。那是他们看过的书,那是他们准备要看的书,那是他们要留给别人去看的书,他们爱那些书。

无论如何,书继续存在,有调查报告说,论传播的功能,书还占第四位。总有人用最多的时间读书,他们因此受尊重;总有人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读书,他们因此占优势;总有人完全不读书,好像也很快乐,人各有志,别人没理由一定到他那边去排队。

无须再数说书本的末日,新闻报道说,有人办了个学校,全用电子玩意教学,学生没有一本书,没有一支笔,没有一张纸。那样的学校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来?你我愿意把子女送进去吗?你我愿意是从那个学校毕业的吗?

□王鼎钧[美国]

(《书的琐谈(二章)》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编辑:聂粤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