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派评论④ | 大湾区,文化“春雨”正及时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3-03-26 14: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  2023-03-26
全国各地的文学、艺术、非遗等领域当代文化名家,云集广州。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23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放晴多天的广州迎来春雨,英雄花开,万物竞发。

就在这一周里,全国各地的文学、艺术、非遗等领域当代文化名家,云集这座南中国最大的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盛大的文化“春雨”。

就在这一周里,多场国家级文化盛事接踵而至,在广州次第拉开帷幕——

中国画名家大作荟萃广东画院,感触艺术创作的“时代温度”;各地非遗品牌聚拢广州市文化馆,阐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花城文学院落户越秀山麓,建构文学创作生产传播的全产业链条……

这是湾区引力持续作用下的双向奔赴。自古以来,岭南地域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融处、交汇处、交流处。今天,在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这里正成为火热的文化人才聚集地、文艺创作发生地、文化事件策源地。

从这个春天出发,岭南文化焕发新光彩,湾区文艺勃发新动能,正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在的文化驱动力、建构力、凝聚力。

 1  得南北内外交汇之风

林墉《红衣少女》以唯真唯实的岭南画学传统,表现炙热浓烈的南方美感;冯远《高原春色图》融通理想之景与鲜活现实,使笔下高原少女别具古典文人绘画的审美传统;

许钦松《山水系列》融汇北派山水画风格,表现云蒸霞蔚、群峰千里的祖国山河;林蓝《蓬勃》以极具现代感的金色背景,使经典技法焕然一新,呈现与时代相应的蓬勃精神与盛大美感……

走进位于广东画院的《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展厅,90余幅当代中国画巨作棋布星罗。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

包括历届中国美协主席团成员、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在内的92位艺术家,在此展开一场有关南北艺术的学术与技术巅峰对话,呈现当代文艺界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时代气象。

“展览对当代中国画整体创作面貌的系统展示及有效梳理,为我们研究与思考当代中国画的艺术生态与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参照。”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认为,本次展览的举办,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的繁荣发展,深化广东与全国美术界的交流联动。

从岭南画派、洋画运动、新兴木刻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数度引领中国美术,留下了一大批深刻影响中国美术进程的艺术大家与经典作品。

在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看来,得南北内外交汇风气之先,是广东成为推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前沿阵地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正是在前辈的启示下,将好的大作大家,用好的大展请进来。”林蓝表示,近年来广东推动以“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擘画广东省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举办本次国家级大展,正是对“三大工程”建设目标的具体实践,下一步将更多举办国家级大展,如设立中国画“百花奖”,并将该大奖平台永久落户大湾区。

 2  更多文化巨轮泊入湾区

今年开年以来,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中国设计大展、湾区文创节、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以下简称“香港巴塞尔”)等大展接踵而至,海内外艺术大咖纷纷到访,点亮大湾区艺术璀璨星空。

“大湾区是艺术设计人才创业的新沃土。”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策展人张新英表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内认证的首个“设计之都”,深圳近年大力发展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蕴藏许多成功机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这里是经济创业沃土,也是文化创新的沃土。

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小东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就说:“(近年来)深圳的热度急剧上升,几乎控制不住地上升,我能感受到深圳的力量,能感受到深圳吸纳人才的力度和对当代艺术的支持,这的确是个有吸引力的城市。”

一批蜚声国际的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瞄准大湾区舞台。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当代艺术家曹斐回到广州三年展的舞台,用作品表达对这座家乡城市的崭新思考。

作为本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之一,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策展板块中,讲述自己对广东这片艺术前沿地的观察:“中国当代艺术40余年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生成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最早体会艺术先锋性与复杂性的地方。

更多文化巨轮看好湾区、泊入湾区。来自上海、北京的各方文化资本试水、开掘湾区市场,仅2021年一年之内深圳新开张的画廊就达十多家,当年被业界成为当地的“画廊元年”。

2022年,素有“国家画廊”“民间故宫”之称的荣宝斋在广州重张分店,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荣宝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位置独特,荣宝斋在整体布局上把大湾区文化建设放在优先位置。

3月21日,香港巴塞尔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工作者汇聚维多利亚港,宣示着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交易中心的难以动摇地位。近年来M+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等重要文化机构陆续开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文化艺术上的某种不可替代性,已然不言而喻。

 3  文化支点撬动新式增长

在湾区主要城市,还有更多的文化机构新址、新馆陆续以全新面貌示人。如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粤剧艺术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珠海古元美术馆将先后落成或完成改扩建。

“这些新型文化空间将与艺术博览会、学术展览构成艺术生产、艺术市场与学术共进的完整生态,吸引更多国内外艺术家进驻创作,推动新的艺术形态快速成长。”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

与之相应,更多国家级、国际范的文化盛事正在湾区新晋场馆上演。3月23日,首次升格为全国性大型非遗活动的“2023非遗品牌大会”在启用不久的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馆开幕。

本次大会吸引近150个非遗品牌参加,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品牌在此相遇,实现南北对话,相互借鉴交流。

以文化为支点,撬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作为游戏产业大省,广东走出“非遗+游戏”共融共创之路。近年来广东各游戏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和科技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双创”,“文化赋魂”为多款游戏注入内核。

三七互娱党委书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军介绍,该公司产品《叫我大掌柜》多次与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合作,植入广府木偶剧、南粤醒狮等关卡,粤语讲古、广东音乐科普等互动环节,以更新颖、互动性更强的方式,激活岭南文化活力,寻求与年轻人的同频共振。

就在昨天(3月25日),由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广东省作协、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花城文学院在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文化空间正式落成。它通过签约作家、挖掘新秀、助力优秀原创文学出版,积极探索构建高水平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

大湾区文化正以传承至今的改革基因与创新血液,迈入天高地阔的新时代。

【延伸】
消费力与供给力相得益彰

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助力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年以来,“广州地铁人挤人”“广州外卖骑手招满了”等话题刷屏社交网络。加速涌入的人潮、急速升温的文旅消费热情,彰显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

“文化消费力与供给力相得益彰。现有的7000万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使得大湾区具备了强劲文化消费力的基础性条件,催生文化供给力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文化供给侧’创新发展的典范。”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王晓认为,纵观世界一流湾区,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必须有丰富且高质量文化艺术的生产与供给,有强大的文艺生产能力和消费流通能力。

“这是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陈桥生
统筹执行:邓琼 吴小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 | 吴小攀
校对 | 李红雨

编辑:吴小攀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