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申平动物小小说:生态文学的样本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沈笔 发表时间:2022-05-11 18:45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沈笔  2022-05-11
惠州市“小小说大课堂”围绕申平的生态小小说作品集《马语者》进行了热烈讨论

文/沈 笔

惠州市小小说大课堂,创办于2015年末,从2016年2月开始上课。除去春节假日,每月一课,现已坚持6年多时间,共计62课。

大课堂采取“教学相长”“走出去、请进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惠州本地培养了一大批小小说创作人才,形成了“惠州小小说现象”,惠州市惠城区因此成为“中国小小说之乡”。

最近一课是作品讨论课,会员围绕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申平的生态小小说作品集《马语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雪弟:当代动物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从不自觉到自觉,申平第一个亮出动物小小说的旗号,这些年创作出了包括《头羊》《红鬃马》《中国狼》《芒来的儿马子》《城市上空的乌鸦》等在内的数百篇脍炙人口的动物小小说,成为当代动物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2021年11月,在申平创作小小说36年之际,他优中选优,精选了36篇动物小小说,编成《马语者》一书出版,在小小说领域里产生了强烈反响。

《中国狼》通过野狼最终消灭日军的故事,准确、生动地展示了“狼”的面貌和精神:既英勇顽强,又足智多谋。故事撼人心魄,内涵宽广浑厚。就艺术手法来说,作者非常擅长画面感的制造,全文好像不是由一段段文字组合的,而是由一幅幅画联结而成。

可以说,“狼群勇战日军”的画面,已经成为小小说场面描绘的经典。另外,“中国狼”从狼再到军队番号这一内涵的拓展,使得作品奇峰突起、境界高远。

《芒来的儿马子》从标题上就可看出,它的重点不是写儿马子,也不是写芒来,而是在写一种关系,一种“物我合一”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所以,在儿马子离开之后,50多岁的芒来,“居然苍老得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一点也不会令人惊讶,因为儿马子是芒来的魂。魂没了,芒来自然就蔫了。传奇的情节让此篇作品引人入胜,真挚、深沉的情感则让这篇作品动人心弦,潸然泪下。

《城市上空的乌鸦》讲述了乌鸦进城扰民,暴力驱赶无效,最后却被小学生的一封信解决问题的故事。这似乎有些不可信,但细想却又非常合理:一是某些动物充满灵性,它们的所作所为有时真的难以用科学解释;二是作者使用了“元叙述”的方法,多次用证人(朋友)证明了事件本身的确定性。

那么,“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很显然,它依旧未离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大的主题。具体一点说,就是人们应以恰当的方式与动物相处,暴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申平秉持万物平等的生命理念,经由人类与动物、人类自身之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他对人类与自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相处的美好期盼。这些作品在情节叙述上充满传奇色彩,形象鲜明生动,凸现出浓郁的悲壮风格,为当代小小说创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邹雄彬:一部生态文学的动物样本

申平善于写动物小小说,将动物作为文学表现的主题或主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动物给予道德关怀和审美关照。以此来探寻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局的思想根源,并试图寻找破除这一困局的文化的、现实的路径,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诉求。

他的生态小小说集《马语者》,实际上就是一部有关动物的生态启示录。作品透露出一种敬畏自然的神圣感和神秘感,反映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人的精神意志和自然生态之间的互应意识。

申平的绝大多数动物小小说中都表现出生态救赎的冲动,并借此挑战以人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赋予动物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性。

作为以自然(动物)为取向的小说,《马语者》一书具有明确的自然主义诉求。作者运用动物的视角,以敏锐的目光,使人身临其境的文学描写,将动物直接推到参与现实世界改造的行列之中,并通过动物的行为表现,来观照人类世界矛盾的、多重的生态伦理。

总之,申平的动物小小说既强调动物的自然属性,也凸显其精神性,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和复杂多元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凸显了其生态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多元性和深刻性。

伍世昭:痴迷动物小小说源于人文情怀

一个作家三十六年持续不断地以动物为题材写作小小说,足可看出他对文学这个行当的热爱和对写作生态小说的痴迷。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意义已超出了文学本身:一个人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有益的事,就意味着他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申平对生态小说的痴迷,源于他厚重的人文情怀。因此不论他写什么动物,其旨归都在人本身,都是对人类处境及其出路的思考,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蕲求,也都是为了人性的提升与完善。《头羊》《红鬃马》《中国狼》如此,《鹿衔角》《猎豹》《猫王》亦如此。       

申平生态小说所呈示的动物世界常常是人类世界的投影,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同构则即先在地预示了其艺术追求。于是运用拟人化、陌生化、象征性、寓言性、隐喻、映衬等艺术手段,塑造动物形象,传达隐含在动物世界中的“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乃是水到渠成的事。

写小小说之于申平可以说就是一门“手艺”,而他对这门手艺的虔诚,对小小说文体的自觉,我们都可以在《马语者》这本集子里见到。

肖向明:充满传奇性的故事情节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对来自民间的文学有一种自身的认同感。申平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作家,他善于采集民间资源,将民间故事运用到动物小小说创作中。

这些故事中,人与动物的纠葛构成了有意味的主题,在人与动物的交锋中突出了动物人性的一面,内涵深邃,读起来发人深思。黄鼠狼的诡异(《通灵》),白鹿的报恩(《白鹿》),还有红鬃马的悲壮(《红鬃马》)……

在这些故事中动物们除了具有本来的生活习性外,还具有人类的复杂性格,他们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既不是人又是人。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具有人的情感、人的信仰的动物呈现在读者眼前,在“形似”和“神似”之间施展艺术智慧。

申平的动物小小说充满传奇性的故事情节。作者将离奇有趣的民间故事运用到小小说情节的构造上,为动物小小说的传奇色彩增添了光彩。申平的动物小小说中口语的数量居多,这些语言直接取自日常生活,具有世态人情的气息。

这些口语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选取的写作题材相得益彰。这些乡野俚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跟着作者的叙述,感受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体验深刻的社会人情风貌。

邓三君:“开口小”“钻得深”

这部小小说集收录了申平的36篇作品。他说,他来惠州36年,选编36篇,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意义。申平创作了大量的小小说作品,这次精编,果然是优中选优,精品中的精品。拜读之后,我感觉申平在小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开口小,钻得深。

所谓“开口小”,就是一个作品一个主题,不多枝丛生,也不添枝加叶。主题鲜明,叙述准确,文字干净;“钻得深”就是立意高远,要旨凸显,由表及里,直指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像《头羊》《寻找头羊》《红鬃马》《杆子马》都是围绕“人才”这样一个主题展开的,但是作品所关注的侧面不同,所以其呈现给读者的故事也不同,做到了每写每新,不会给人囿于老套,千佛一面的感觉。

《头羊》揭示的是本土人才与异地人才的矛盾;《寻找头羊》《红鬃马》揭示的是渴望人才与容纳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矛盾;《杆子马》揭示的是传统观念与人才标准的矛盾。

《骆驼追》《城市上空的乌鸦》《猎豹》《白百灵》都是讲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故事,但是深挖细究的侧面却不同。他能从各种不同的故事中,挖掘、提炼出对人类具有普遍启示意义与作用东西。所以他的故事总能滴水映日,以小见大,启迪人心。

这也印证了申平在谈小小说创作体会时的一句话:小小说创作就像考古队员探古墓,既要开口小,又要钻得深。还要把墓中的惊天秘密揭示出来。申平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成功。

海华:凸显生态小小说艺术特色

申平的动物小小说,擅长以象征性和拟人化,而又颇具寓言色彩的写法,通过叙述一个个精彩而感人的动物故事,深刻地表达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青山绿水、共建生态和谐世界的宏大主题。同时,申平的动物小小说,不仅立意深远,而且无不生动、传神,读来令人动容,回味无穷。

曾获首届“钟宣杯”全国优秀小小说双刊奖的《芒来的儿马子》,打破了动物小说的习惯写法,生动地叙述了人与马之间爱恨交织的故事。儿马子是种公马,率性懒散的牧马人芒来把牧马的任务交给了儿马子,儿马子虽有神性,但最终难逃衰老而惨遭杀害的命运,而牧马人也从此衰老了。

正如颁奖评语所言:该作品“赋予一匹马以性格、思想和命运,让马的一生与人的一生交相辉映,互为镜像,从而传达出深沉的人生况味和深远的哲理意蕴”。

《野兽列车》,堪称象征性写作的佳作。有个人偶然间上了一辆载满野兽的列车,他先是害怕极了,后来却发现满列车野兽都很怕他,便萌生了把这些野兽全杀死的念头,结果引起野兽反抗,最终死亡的是他自己。

这一近似寓言的写法,十分形象、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人类与动物原本就是一家人,是好朋友,不该互相伤害,理应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一重大主题,读来让人长久地咀嚼思考。

陈树龙:头羊的亮剑精神

读完《头羊》,我在感叹和惋惜头羊和平命运的同时,对心胸狭窄的、排外的瘸羊倌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恨不得立马抓住瘸羊倌暴打一顿,以慰和平的在天之灵。

在反复阅读中,我发现仅从排外的地方主义以及瘸羊倌儿的心胸狭窄的人性角度上看待《头羊》,这将大大地降低它的内涵宽度和主题深度,作品要表达的,是一场强者弱者的较量与抗争。

首先,动物与动物的较量。外地头羊和平一出场亮相,本地头羊立即黯然失色,以至于“一见和平掉头就跑,从此心甘情愿让出头羊的‘宝座’”。如此一较量,高下立分,和平无疑是强者,本地头羊是弱者。弱者的下场是“队里便忍痛把它杀掉了”,而强者和平“总是精神抖擞地走在羊群前面。”

其次,动物与人的较量,头羊和平和瘸羊倌的较量。瘸羊倌虽然“瘸”,但毕竟是有思想的高级人类,头羊和平毕竟是低级动物,一只没思想的低级动物注定要败给有思想的高级动物。“眼看就要撞上瘸羊倌儿的当上,却见瘸羊倌儿‘嗖’地向旁边一闪……”弱者的下场是“这份宝贵的集体财产夭折了”,而强者“瘸羊倌儿却振振有词”。

在动物与动物的较量中,弱者本地头羊没有抗争,但在动物与人的较量中,瘸羊倌儿出于帮本地头羊报仇也好,或者对本地头羊的同病相怜也好,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唯有对和平痛下狠手。但“谁也没有想到和平会反抗。”弱者和平抗争了!弱者和平“竟将瘸羊倌儿装个四脚朝天,”“吓得瘸羊倌儿钻进羊圈屋里不敢出来”。

在瘸羊倌儿的多次欺负中,和平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抗,以至于“骂归骂,他再也不敢轻易惹它”。描写抗争的这些文字,莫名地让我兴奋让我拍掌叫好。电视剧《亮剑》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头羊的抗争就是亮剑。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林惠聪:传达绿色生态理念

申平的动物小小说,动物只是一个载体,通过动物反映人的世界,从动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美与丑。在《头羊》《红鬃马》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的阴险狡诈与偏见;在《绝壁上的青羊》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的善良以及与青羊同属弱势的无奈;在《白鹿》《拾鹿角》中,我们看到的是知恩图报这样一种传统美德……

这一切无不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息息相关,同样需要抑恶扬善。申平把读者的目光引向动物,实际是通过动物的各种际遇,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思索,从而反思人类社会自身。《马语者》,传达的就是一种现代的绿色理念: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只有和平共处、相亲相爱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文学作品,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申平的动物小小说妙趣横生,非常好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西 皮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