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味
从有记忆开始,我就一直认为过年那几天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从小我就盼着过年,直到现在我还是盼望和喜欢过年。
今年春节回江汉平原农村过年,老家兄弟姐妹、亲戚邻居、同学朋友家里的柴火灶大都不用了,改用液化气做饭。从正月初一能延续到元宵节的莲花闹、三棒鼓、拍渔鼓之类的把戏好像绝迹了。我兴致勃勃地赶回去想重新体验家乡的年味,结果感受到的只是跟城里差不多的春节休假。
小时候,除夕的晚上,我妈总会让我们兄弟姐妹早早洗澡后换上新衣服,然后给我们压岁钱。有的年份,我妈不能确定下年春节是否有钱给我们做新衣服,于是,过完春节后,只穿过一次的新衣服就被我妈洗干净后收藏起来,平时一次都不穿,下一次过年再穿。不会挨打挨骂,是春节和平时的根本区别之一。平时,因为在学校干坏事,因为没有及时干家务,因为把家里的什么家当搞坏了等等,被父母和哥哥姐姐打骂是家常便饭,但是春节期间不会的。
江汉平原农村的年味是由忙年、禁忌、民间文化活动三个部分组成的。
所谓忙年首先是忙卫生,农村叫“打堂尘”,把房子里的角角落落和家具的每一个部位都擦洗得干干净净。打堂尘包含着厚重的文化心理,通过“打堂尘”把一年来所有的晦气事、不愉快的事,和那些清扫出来的垃圾和灰尘一起倒进屋外的垃圾堆去。其次是忙吃的,那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最早进行的是杀猪,进入农历冬月就可以杀猪了,杀猪那天左右邻舍的人都会过来帮忙。然后是熬糖,所谓熬糖就是做麦芽糖。把小麦用清水泡一下,然后放在筲箕里,上面盖上纱布,直到长出一寸多深的麦芽,然后用石磨把麦芽磨成浆。熬糖那天,大人起床好早,把两大锅米类似煮稀饭那样地煮熟,然后把麦芽浆倒进锅里搅拌均匀盖上锅盖,锅盖上捂着破棉被,灶膛里用谷壳闷燃着熏一个白天,晚上把锅里的东西倒进一个很大的干净的白布包袱里挤压,挤出来的糖水倒进锅里用大火熬,最后就成为糖稀了。糖稀可以和芝麻一起做成麻糖,俗称“锅巴糖”,锅巴糖比孝感麻糖甜得柔和,甜而不腻。接下来就是打豆腐。打豆腐那天,大人小孩都盼着吃豆腐脑,豆腐脑里放一点母亲做的豆瓣酱,简直是神仙的享受。腊月二十七要忙着做油炸货,一家人为油炸的东西要忙一整天,炸藕片、红薯片、绿豆丸子、油炸酥食等,品种很多,那些酥食跟现在超市里的那些点心相比,绿色、有机、爽口得多。
江汉平原过年有许多禁忌。比如,杀猪必须一刀杀死,否则下年主人家一年都会不顺。出现这种情况杀猪佬会向主人家道歉,当然也不会索取工钱。再比如,跳狮子时,狮子不能在主人家的堂屋里扫堂,所谓“扫堂”就是狮子屁股在堂屋里扫了个半圆。跳狮子,“喊彩”,应该是四句话,如果少喊或者多喊了一句,主人家来年都不顺。又比如,“打七不打八”,就是打豆腐要在腊月二十七,不要在二十八。我妈多次告诫我们,初一到初三不要动刀、剪、针之类。有年春节初一的大早,起床后就用剪子剪指甲,被我妈骂了。
江汉平原过年会举行许多民间文化活动。除夕那天从下午开始一直到天黑是“放财神”的时刻。所谓放财神,就是一张红纸片上印着财神菩萨的像,放财神的人挨家挨户把财神菩萨的像贴到人家的堂屋的墙上,然后千篇一律地念几句恭维的、吉祥的话,主人就给他五分钱或者一包烟。从初一持续到十五,比较多见的是打莲花闹。江汉平原农村的莲花闹跟北方的打竹板有一点点类似,但差别很大。打莲花闹的左右手都拿着竹板,左手拿着的竹板跟北方人拿着的竹板基本相似,但是右手还要拿着一块一尺多长、一寸半宽的竹板,竹板上安装着两块发亮的铜钱,敲打时声音悦耳,右手的竹板上还有一块红布,洋溢着春节的喜庆色彩。左右手的竹板有节奏地、充满喜庆地敲打,边敲打,边唱,非常协调,非常富于音乐美。莲花闹是一个人唱的,基本上两分钟时间不到就可以唱完一户人家,报酬大多是五分钱,也有多给达到一块钱的,也有的人家是给一包烟。更有舞台水平的是打三棒鼓。三棒鼓是两个人唱的,一个人敲鼓(可以夹在腋下的小鼓),一个人拿着钩锣。拿着鼓的人主唱,拿着钩锣的附和,两个人边打边敲,边唱边和,唱三棒鼓的得到的报酬比打莲花闹要高一些。打莲花闹和打三棒鼓要想挣到更多的钱,不只是需要起早贪黑的能吃苦才可以的,关键是要有高超的语文水平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打莲花闹、打三棒鼓唱的那些词要押韵,要能唱到被你歌颂对象的心里去,这种本事只有少数人才有。最令人难忘的还是看跳狮子。大年初一的早上,一般都是怕冷不愿起床,但是只要一听见锣鼓声就知道是跳狮子的快要来了,风风火火赶紧把衣服穿好起床了。脸都没洗就跟着玩狮子的至少也要跑十几户人家。狮子皮是用狗皮或者绵羊皮缝制的,狮子的眼睛是那种铁壳手电筒的灯头安的。狮子皮逼真、威武。跳狮子一般是十分钟左右走完一户人家,报酬是两块钱(现在是最低100元,上不封顶)或者几包烟(现在是最少一条烟)。跳狮子得到报酬的多少,关键取决于喊彩的那个人。喊的那四句话,要是主人家听着高兴就多给,不喜欢就少给。主人家如果有手艺人,喊彩的一定要在那四句话里,提到手艺人的祖师爷。比如主人如果是木匠,那四句话里就要出现“鲁班”的字眼。
打莲花闹、打三棒鼓、跳狮子,都是这些艺人在春节期间挣点钱的一种方式。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把欢乐带给乡亲们,把春节的仪式感和家的味道植根于人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