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体育中考”还没定论,“体育入高考”可行吗?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堂上作文 发表时间:2021-05-08 08: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堂上作文  2021-05-08
这是一个“公理婆理”的话题。两篇作文正好构成正方反方,各有各的道理。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但也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还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图/视觉中国

【学生习作1】

体育不该以“考”为纲

□饶希雯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2)班

尊敬的报社编辑:

对于“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否。”

身为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我认为体育的课堂质量、学生的体质水平不应以成绩度量。我们应回归体育初心:增强体格、放松身心。

“体育入高考”会让体育课堂“变味”。若体育纳入高考,则需制定单一死板的硬标准,如长跑按时间划等级,跳绳以次数定分数。体育课可能便从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大范围的选择,变成枯躁单一的长跑和跳绳训练。

体育课堂上丰富多元的教学,只能为达标考试的训练让步。一来,体育的概念在学生心中“窄化”了,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体育本来是为增强体格、放松身心服务的,即便只是在操场上蹦上两下、抛个球,也能有同样效果,不应拘泥于一两个体育考试项目,更不应以成绩论体育锻炼的效果。

“体育入高考”会让学生对体育“变心”。

当体育制定了考试标准,上体育课就不再是轻松愉悦的了,只是从一个“考场”到了另一个“考场”。就体育锻炼的效果而言,让学生主动拥抱体育,势必比用考试强迫学生锻炼的效果好;就学生负担而言,新增体育考试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记得中考前夕,体育课只剩下无休止的跑步,我们喘着大气,背着一身汗,刚跑完又要埋头完成无休止的考试试卷。身体的疲惫以及湿透的校服,成了学生们在文化课复习时的又一重担——不仅心灵上没得到放松,连身体也没有喘息的余地。这样的初三成了我的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

我要再一次对“体育入高考“说“不”。“体育入高考”并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唯一选择,却可能是最不通人情的一条路。

让学校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热爱体育课堂,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上定标准,在体育活动形式上下功夫。比如制定合理的体育时长,防止体育课被占用,丰富体育活动形式,举办体育比赛,开设体育课堂体验,等等。

给学生一点自由度,才能让学生主动拥抱体育。增强体格、放松身心既然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更应该从多方面切实考虑学生利益。保障体育课的质量,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多方合力。

我希望体育课能让学生们沉浸在运动的欢乐氛围中,而不是被体育考试标准压垮。

愿更多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学生习作2】

体育入高考,健康铸栋梁

□黎林鑫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1)班

尊敬的《中国教育报》编者: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对于“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讨论,我认为:体育应该纳入高考。

增强体质,守护健康,“体育入高考”是保证学生“成长于阳光下”的有效措施。体育运动本就是培育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而“体育入高考”则是对学生的有力督促,能以考试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也更利于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爱运动的好习惯。

曾有研究指出,户外体育运动有利于情绪的调节和身体的成长。

适当的体育运动能造就强健的体魄,而拥有强健体魄,方能更有动力进行日常学习。强健体魄亦可延续到未来。若“体育入高考”持续实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的国之栋梁,那么我们的祖国也将能绘出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蓝图。

身为一名高三学生,我就非常向往在红色跑道上恣意奔跑以放松身心,于绿茵场上欢快运动以恢复好状态。我觉得,“体育入高考”带来的不应该是“应试负担”,而应是“应试动力”。

若只看到体育运动中滴落的汗水而忽略其背后带来的益处,反将按时训练视作“应试负担”,那么因缺乏运动而来的“身体负担”,可能更应该令人反思与后悔。

认可“体育入高考”吧,让学生们在阳光中汲取更多健康成长的养分,这才是“筑健康中国之栋梁”的最优选择。

将体育纳入高考行列,说明我们正在逐渐改正以往“重读书”而“轻运动”的固有观念,正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平等看待,正在努力实现健康与减负的双赢。让我们响应号召行动起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亦应认真对待体育运动,于高考中交出满意答卷。学校更需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令青少年真正“学有所得”。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体育入高考”的价值实现,大家也都能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体育入高考,健康筑栋梁。

感谢阅读,望采纳。

祝身体健康!

【教师点评】

该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材料集中在两类人对“体育纳入高考”的不同态度。写作时,无论哪种观点,都可以注意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处方面论证观点。学生可以去探究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批评对体育锻炼的漠视态度,等等。

建议两种立意:

1、体育纳入高考,可促使学生增强体魄;

2、不宜把体育纳入高考,会减弱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饶同学的作文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点明观点。第一层,从体育课堂的效果来立论,提出弊端之一;再递进式展开,从学生心理着笔,进行分析论证。以自己初三的经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有身份意识;最后提出合理建议,指出结合体育的终极目标,多方合力方能保证质量。

黎同学的论点很清晰,一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论证;二是从国家层面分析。其间实例太少,举例如能结合“体育”内容更紧密一些,则更具说服力。

(广州市真光中学教师 钟翠婷) 

【非师点评】

体育要不要入高考,这是一个“公理婆理”的话题。这两篇作文正好构成正方反方,各有各的道理。

但两篇文章都略输文采,都有“极端观点”。

比如《体育不该以“考”为纲》中的“‘体育入高考’并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唯一选择,却可能是最不通人情的一条路”,《体育入高考,健康铸栋梁》中的“‘体育入高考’是筑健康中国之栋梁的最优选择”,都有“最”字,这是价值判断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的词。

《体育入高考,健康铸栋梁》一文还过度拔高了“体育入高考”的意义,使用太多的高、亮的语言。

(《羊城晚报》高级编辑 何龙)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