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在手尽览馆藏精品,《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首卷推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黄苏哲
图/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文博界又多了一本关于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的专著。
3月26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获悉,《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杂项(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已于2020年12月推出。该书是《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丛书的首卷。
打造“学术粤博”,共享馆藏资源
粤博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区域文物保护中心,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粤博新馆在广州珠江新城落成开放,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粤博每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是世界各地观众品味岭南文化、领略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截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藏品总数逾18.3万件/套。其中,端砚、潮州木雕、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自然资源系列藏品是馆藏优势和特色。特别是馆藏古代陶瓷和古代字画两类传世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陶瓷藏品几乎包括历代各名窑产品,书画中省内外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多有珍藏。
2019年,粤博走过风雨一甲子。2020年是广东省博物馆开启新一轮征程的起点。为了全面展现馆藏面貌,努力打造“学术粤博”,积极服务公众、回馈社会,粤博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中撷取精华编撰《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
粤博希望《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更加有序地展现本区域历史、艺术和自然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珍贵见证物,加大推动历史文化研究的力度,积极发挥博物馆平台的共享性。
该丛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涵盖范围全面,品类齐全。二、如实反映了粤博藏品的数据及面貌,如书画、陶瓷等文物是粤博收藏的大类,各有两卷;杂项文物数量不均衡,故按照文物质地和数量分布,分为珐琅器与银器及织绣与漆器、竹木牙角雕两卷。三、突显特色藏品,如出水文物是粤博近年来文物入藏的重点和亮点;广东本地窑口陶瓷器被专门收录;砚台、木雕等以广东产地为主,展现广东工艺、反映区域特色。
馆藏精品极具历史研究和工艺价值
粤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丛书以《杂项一铜胎珐琅器与外销银器》为首卷,是因为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决定了粤博与众不同的收藏特色。
近二十年来,粤博有意识地开展相关藏品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使之达到相当高水平的规模和体系,更好地展示岭南特色工艺技术风貌,呈现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视野下的海洋贸易发展、文化技术交流和社会经济变迁。
铜胎珐琅和外销银器则属于中外工艺技术融合的一体两面,恰能弥补过往学术研究的空白,解锁海洋贸易时代科技传播的奥秘,呈现出一段未曾记载于任何史书的、波澜壮阔的交流史。
据统计,粤博收藏的铜胎珐琅器约140件/套,以清代画珐琅最为丰富,范围涵盖清宫、民间和外销。粤博馆藏外销银器约160件/套,以清代“广作”藏品居多,产地覆盖面广,时代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工艺价值。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