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金羊网 记者柳卓楠、黄宙辉
12月13日,由上海市社联、广州市社科联、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论坛以“对话·互鉴·展望: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传承”为主题,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会。葛剑雄、王战、黄天骥、蒋述卓等国内知名文化学者齐聚羊城,在华师开启了一场“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上海与广州、长三角与大湾区的深度对话。
江南文化VS岭南文化:“儒雅”和“蛮荒”的碰撞
江南和岭南是中国南方两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理区域,孕育了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江南文化、岭南文化。植根于华夏大地的“两南文化”,既有着海纳百川、包容创新这一共通的文化底色,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
“广州从来不拒绝任何一种文化,交融、包容是岭南文化最大的特点,它影响到广州人的脾气就是生猛、淡定”。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在发言中说道,岭南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蛮荒之地”,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而正因为文化的缺失,使得岭南地区对于先进文化一直采取了包容、交融的态度。历史上多次移民潮及文人贬谪都为这里带来了文化之风。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打通了岭南和海外的连线。从古代的“蛮荒之地”到现在的“开放之都”,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使得岭南地区形成了“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包容创新”的务实精神。
“江南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人文化的精神典范和思想象征。”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在演讲中说道。自南宋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政治移民为这里带来了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形成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盛景。近代以来,上海成为开放的窗口,西方文化、资本纷纷涌入,形成了开放、时尚、的海派文化,这也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主导。
包容开放,共通的海洋文化气质
江南与岭南在地理位置上均临海,因此也培养了“共通”的海洋文化气质——开放包容、敢于创新。而两地这种共通的文化气质共生互鉴、取长补短,在中华文化走向近代化、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江南和岭南一直处于中国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最前沿,成为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学术、文化转换的典型代表,也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变革的重要标志。”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说道,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都市文化、商业文化、新闻出版、对外经济与贸易的形成和发展,无一不是江南和岭南共同促进的结果。
“江南与岭南唇齿相依、往来密切,经由岭南海上丝路外运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其实大多源自于江南,这说明两地文化自古就保持着频繁的对话与交流,这为我们今天推动两大文化深入对话,探讨更具创新性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广阔空间。”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在发言中说道。
长三角与大湾区:文化引领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江南文化为内核发展起来的长三角和以岭南文化为内核发展起来的珠三角,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教授说道,近代的商品经济、海上贸易都是在江南与岭南这两个区域开展的,因此“两南”文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长三角地区或是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借助“两南文化”,让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教授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窗口,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重要湾区,文化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岭南文化中包容、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应当传承。他也相信,在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下,“岭南”的定义也将会有更大范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