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音乐邂逅诗书画,廖昌永唱响中国美术馆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在轻快的旋律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吟唱歌曲《踏雪寻梅》,在他身后的显示屏上展示着中国美术馆馆藏清末画家任伯年代表作《岛佛驴背敲诗图》等书画作品。12月10日晚,中国美术馆一层大厅人头攒动,观众们聆听着“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廖昌永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共享中国美术馆之夜。
山林、秋雨、明月、清泉……这些唯美的意象在画家笔底成为画境,在诗人心中生发出了诗情,在歌者那里幻化成了美妙的旋律。当晚,音乐会在《玫瑰三愿》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在首位夺得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金奖的华人钢琴家孙颖迪的钢琴伴奏中,廖昌永为观众带来了《踏雪寻梅》《枫桥夜泊》《大江东去》等十余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吟唱作品。
“今夜的中国美术馆,因为廖昌永先生的到来而变得有声有色。”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道,“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也存在于绘画、音乐之中,诗意和诗境组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理想的至高境界。今晚,我们在诗词、声画的交相辉映中,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共同感受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当天,中国美术馆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建美育基地签约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吴为山与廖昌永代表馆校双方签署共建美育基地合作协议,随后双方代表共同为“美育基地”揭牌。廖昌永表示,音乐是流动的雕塑,美术是凝固的音乐,不同艺术门类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自己也喜欢‘舞文弄墨’,学习和阅读关于美育的文章和美术作品,它们都为我的音乐创作带来灵感。对于音乐家而言,美学是非常重要的滋养。”
吴为山介绍,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不断创新美育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展览、研讨、讲座、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美术馆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互联、共建共享。此次“美育基地”的建立,不仅成为中国美术馆和上海音乐学院间沟通交流的纽带,也将积极推动馆校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我们希望美的旋律回旋在中国美术馆的上空,也回旋在观众心里,这种旋律是有声的也是无限的。”(记者 王广燕)
 
 474798f0-0cea-41f9-9362-eded5dc38fa0.jpg) 
  
 476606e0-7c0a-4ca4-bcaf-c47ae267337a474de806-1a50-473a-8a20-e9e1dafd7043.jpg) 
 ca265386-3601-487f-96fc-100f4e33c6cb.jpg) 
 fc486aac-56f0-4d84-9c00-5a8e08ddc63c.jpg) 
 
cbc06b59-1a4e-4c19-9014-a1bd714edca4.jpeg) 
 
c4d5fb07-8f2f-4299-b34f-0855d4749a17.jpeg) 
 
b1fbb133-0b2f-44fe-8b86-b7d99f44aa30.jpeg) 
 
8b6406f1-26e1-4684-88ea-59d57fa6dcf7.jpeg) 
 
bcb3c723-5eeb-4d3d-8a24-0917487eb6a1.jpeg) 
 
c5e9f4b4-ad45-44a2-ba1d-ea8ec3d0643b.jpeg) 
 
e247cf79-4dff-4223-8554-576424c3f9ef.jpg) 
 
 
						e0065c0d-04f0-4558-a6a6-05d1e9b70868.jpg) 
 
				 	861dce13-807b-40fe-a334-f758afde2b1f.png) 
 
				 	78cbb420-5778-4f6d-8b3e-b652fa1e5638.jpg) 
 
				 	 
 
				 	 
 
				 	 
 
				 	55937890-092d-4fb1-b987-ed6e78257ab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