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肆纵横:王秋奇作品展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行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1-04 11:56

金羊网讯 11月3日下午,“恣肆纵横:王秋奇作品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行。

“有春光之雅艳,有秋气之清奇,融海上之襟度,见岭南之风徽。”文艺评论家罗韬在序言中写道,“吾友秋奇之画,真书画同体,而尤得“写”字三昧者也!观其所作,疏者如三秋之树,密者如百炼之金。方一笔之下,定千笔之势。挥运如意,莫不畅其所怀,表其所想。意到而形立,笔起而风生。”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旭虹表示:立足于打造岭南文化高地的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在推动岭南国画的学术建设和传播推广上,不断开拓,还走出去到荷兰、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影响广泛。“恣肆纵横;王秋奇作品展”,志在向这位坚守传统、接续古风、承上启下的艺术前辈致意。

展览现场

原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认为王秋奇的画不仅在传统笔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找到了一条突破的路子。他通过奇特的构图,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境界。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则认为,无论做什么都要和自己的性情接近,在秋奇的作品中他可以看到他的性情、读出他对笔墨的理解。秋奇和郭老共同建立了一个系统,为写意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他们写的是一种气息、气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播学院院长蔡照波强调,王秋奇这种状态的出现是在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没有一定的土壤和温度不可能盛开这样的花朵。

展览现场

“秋奇是‘猎奇者’”,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广安说,“他在传统和自然之间,寻找自己感悟的东西、可以打动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提炼出来。”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11月13日(逢周六日闭馆),共展出王秋奇水墨近作20余幅。

合影

艺术家简介:

王秋奇

广东省岭南美术馆执行馆长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广东省美协会员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

水墨村村民

作品入选及收藏

2005年,《大富贵》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展”。

2009年,《国魂》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美协主办。

2010年,“中国画全国名家扇面精品邀请展”,作品《花鸟》被北京凤凰岭美术馆收藏。

2012年,“庆祝中泰建交37周年书画作品展”,泰国收藏作品一帧。

2012年9月,创作 《天下第一油纸伞》在深圳巷子坊为庆中秋迎国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2015年,“丝绸之路——中国花鸟画提名展”,陕西画院收藏。

2015年,“张宗祥书画院2015作品展”,《梅花八哥》被张宗祥书画院收藏。

出版画册

《秋奇水墨》画辑二册;

《山不在高》一册;

《秋奇水墨》二集;

《秋奇扇面指墨作品》一册;

《浩气秋风》陈浩、王秋奇书画作品集一册。


▲《春江》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鹤寿》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荒塘》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觊觎》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绿荫》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西湖六月》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欲雪》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附:《序》

罗韬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每假丹青家之手以表之。古来百千名手,各举其偏至之才,互呈其异量之美。北派得之在雄厚宏壮,南派得之在韶秀蕴藉;浙派尽行家之长,华亭极戾家之致,而介乎其间者,吴派可谓行戾互用矣。至于常州、扬州、徽州,乃至于海上、岭南,各因其地气际会而文运昌大,画派纷纭,于是姿态互异,奇怪生焉。然虽宗尚不一,千变万化,总不出“笔墨交用、书画同源”八字。离乎此,予未见其能久者。民国之初,吴石仙、陶冷月辈,借西方光影之法,眩人眼目,名动一时,然患有墨无笔,终归沉寂于烟尘之表。岂偶然哉!

赵孟頫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诗述篆隶与物象之异质同构,书画之间,体用浑然,一气不分。而此诗尤不可忽者,为一“写”字。搦管挥写,元气淋漓,沉着寄乎此,痛快寄乎此,笔墨翼然,六法俱生。

吾友秋奇之画,真书画同体,而尤得“写”字三昧者也!观其所作,疏者如三秋之树,密者如百炼之金。方一笔之下,定千笔之势。挥运如意,莫不畅其所怀,表其所想。意到而形立,笔起而风生。有春光之雅艳,有秋气之清奇,融海上之襟度,见岭南之风徽。今将其累年所作展览于羊石,特书此数言以为喤引。

王秋奇作品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精选——

本次研讨会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主持。

原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发言——

初看王秋奇作品时,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的作品确实很有个性、很有内涵、很有情怀,也有着强烈的个人面目,主要体现为三点:

一,他在传统笔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笔墨的纯熟、线条的运用上都显示出他有很深的功力。

二,他找到了一条突破的路子——通过奇特的构图,来表现与众不同、跟前人有所不同的新境界。这也是秋奇跟其他画花鸟画画家拉开距离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秋奇的画充满激情。一幅画能否打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有没有激情。  

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郭莽园发言——

我与秋奇是多年老朋友了,他一路走过来,我是清清楚楚的。最开始他在工艺厂打工,后来画眠床屏风、碗柜衣橱上的图案等等。2003年算是王秋奇第一个转折点,许裕长为他办了第一个展览。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很难,这十几年王秋奇真的很努力,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作为老朋友真的很高兴。

画家许裕长发言——

我和秋奇是几十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一直对秋奇是很“妒忌”,以前“妒忌”他、今天也“妒忌”他,“妒忌”他的才华。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广安发言——

“万事静观皆自得”,秋奇老师不苟言笑,说话很难说三句,三句话之后他一般不说,但他在静观、在思考。

从他的花鸟画里,我看出他是非常聪明的,他会去找一些另类的、奇特的构图来表现。

秋奇是“猎奇者”。他在传统和自然之间,寻找自己感悟的东西、可以打动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提炼出来。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播学院院长蔡照波发言——

1990年在潮汕地区做了一个统计,毕业上海美专和杭州艺专的,还有90多位健在。在潮汕民间有很多人才,以师带徒的形式,对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秋奇的26幅作品中,至少有16幅有鸟,他笔下的鸟是一种很有冲动的鸟,蓄势待发、一飞冲天。

画家朱涛发言——

岭东有一大批画花鸟家已经呈现出很多独特的面貌,这为岭南画坛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审美意趣。岭东画家是沿着海派路子一直延伸下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笔墨体系、审美体系。  

王老师把“沉着、痛快”转化成一种审美意向,有一种很朴实、热忱的精神在里面,非常感人。

资深编辑罗韬发言——

王秋奇老师的画都是落的穷款比较多,很少写一个长跋,就好像他的人一样——“刚毅木纳、不善言辞”。

虽然秋奇老师不以书法家自居,但他的画的线条质量,我认为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在评他画的时候说“书画同源”。在“书画同源”之外,我还拎出一个“写”字来评价他的画。

这里的“写”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指从容自然,避免一味霸悍、避免用笔的懒弱。

第二层,是指抒情性和描摹物象处于若即若离之间。

资深编辑梁以墀发言——

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秋奇的画很真诚,看他的画可以看到一种不可隐抑的感情,这种情感铺面而来。很多画家功力很好、线条也好、构图也好,但我有时候在看这些画的时候感觉不到生命力的存在,秋奇老师的画里可以看到时间的存在。

资深编辑邓琼发言——

秋奇老师的画像他的名字一样,既有沉郁、饱满、豁达、质朴的“秋”,同时又有傲骨、真气和奇气。

画家陈炳佳发言——

秋奇老师的画,把“苍”和“润”、“平”和“奇”、“积”和“破”的关系处理非常好,很难得。

画家陈一峰发言——

我们画画的人要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前人、同时代人、身边人等,其实这都在互相在影响。郭老也好、秋奇也好,都非常积极、乐观、有活力,在画面上呈现出一面清奇、一面浑厚的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画家宋陆京发言——

秋奇老师做人很低调,但作品很自信,有“放笔纵横”之感。我认为一个画家已出手一定要有点“霸气”,一出手觉得自己是齐白石,因为有这个“气”,它自然就通了。

画家陈天发言——

王秋奇、郭莽园、许裕长经常聚在一起创作,已经形成一种类似“画派”的风貌,这种风格从传承上讲和岭南画派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受到海派的影响。

画家庄玉君发言——

秋奇老师从“画匠”升格为“画家”是不容易的。他的花鸟呈现出一种原生态、野生的意味。

美籍华人画家张金福发言——

"我觉得岭东画家中呈现出一种北派的东西,让我很舒服。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怎么样让人觉得你的作品是新的,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呢?很难。"

画家王秋奇发言——

“谢谢大家给我提了那么多宝贵的意见。”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总结——

今天的座谈会收获很大。大家从五个方面对王秋奇老师的艺术、对整个广东的影响做了非常好的探讨。

第一,个体创作,包括人品、画品对创作的影响;

第二,艺术技巧的剖析;

第三,艺术境界的判断、分析。

第四,画派形成问题;

第五,艺术生态问题。只有放在生态关联里面来考察艺术,这样这才是充分、才是有真正的生命力的。

编辑:木东
数字报

恣肆纵横:王秋奇作品展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行

金羊网  作者:  2018-11-04

金羊网讯 11月3日下午,“恣肆纵横:王秋奇作品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行。

“有春光之雅艳,有秋气之清奇,融海上之襟度,见岭南之风徽。”文艺评论家罗韬在序言中写道,“吾友秋奇之画,真书画同体,而尤得“写”字三昧者也!观其所作,疏者如三秋之树,密者如百炼之金。方一笔之下,定千笔之势。挥运如意,莫不畅其所怀,表其所想。意到而形立,笔起而风生。”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旭虹表示:立足于打造岭南文化高地的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在推动岭南国画的学术建设和传播推广上,不断开拓,还走出去到荷兰、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影响广泛。“恣肆纵横;王秋奇作品展”,志在向这位坚守传统、接续古风、承上启下的艺术前辈致意。

展览现场

原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认为王秋奇的画不仅在传统笔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找到了一条突破的路子。他通过奇特的构图,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境界。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则认为,无论做什么都要和自己的性情接近,在秋奇的作品中他可以看到他的性情、读出他对笔墨的理解。秋奇和郭老共同建立了一个系统,为写意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他们写的是一种气息、气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播学院院长蔡照波强调,王秋奇这种状态的出现是在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没有一定的土壤和温度不可能盛开这样的花朵。

展览现场

“秋奇是‘猎奇者’”,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广安说,“他在传统和自然之间,寻找自己感悟的东西、可以打动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提炼出来。”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11月13日(逢周六日闭馆),共展出王秋奇水墨近作20余幅。

合影

艺术家简介:

王秋奇

广东省岭南美术馆执行馆长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广东省美协会员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

水墨村村民

作品入选及收藏

2005年,《大富贵》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展”。

2009年,《国魂》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美协主办。

2010年,“中国画全国名家扇面精品邀请展”,作品《花鸟》被北京凤凰岭美术馆收藏。

2012年,“庆祝中泰建交37周年书画作品展”,泰国收藏作品一帧。

2012年9月,创作 《天下第一油纸伞》在深圳巷子坊为庆中秋迎国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2015年,“丝绸之路——中国花鸟画提名展”,陕西画院收藏。

2015年,“张宗祥书画院2015作品展”,《梅花八哥》被张宗祥书画院收藏。

出版画册

《秋奇水墨》画辑二册;

《山不在高》一册;

《秋奇水墨》二集;

《秋奇扇面指墨作品》一册;

《浩气秋风》陈浩、王秋奇书画作品集一册。


▲《春江》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鹤寿》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荒塘》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觊觎》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绿荫》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西湖六月》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欲雪》王秋奇68 x68cm纸本设色


附:《序》

罗韬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每假丹青家之手以表之。古来百千名手,各举其偏至之才,互呈其异量之美。北派得之在雄厚宏壮,南派得之在韶秀蕴藉;浙派尽行家之长,华亭极戾家之致,而介乎其间者,吴派可谓行戾互用矣。至于常州、扬州、徽州,乃至于海上、岭南,各因其地气际会而文运昌大,画派纷纭,于是姿态互异,奇怪生焉。然虽宗尚不一,千变万化,总不出“笔墨交用、书画同源”八字。离乎此,予未见其能久者。民国之初,吴石仙、陶冷月辈,借西方光影之法,眩人眼目,名动一时,然患有墨无笔,终归沉寂于烟尘之表。岂偶然哉!

赵孟頫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诗述篆隶与物象之异质同构,书画之间,体用浑然,一气不分。而此诗尤不可忽者,为一“写”字。搦管挥写,元气淋漓,沉着寄乎此,痛快寄乎此,笔墨翼然,六法俱生。

吾友秋奇之画,真书画同体,而尤得“写”字三昧者也!观其所作,疏者如三秋之树,密者如百炼之金。方一笔之下,定千笔之势。挥运如意,莫不畅其所怀,表其所想。意到而形立,笔起而风生。有春光之雅艳,有秋气之清奇,融海上之襟度,见岭南之风徽。今将其累年所作展览于羊石,特书此数言以为喤引。

王秋奇作品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精选——

本次研讨会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主持。

原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发言——

初看王秋奇作品时,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的作品确实很有个性、很有内涵、很有情怀,也有着强烈的个人面目,主要体现为三点:

一,他在传统笔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笔墨的纯熟、线条的运用上都显示出他有很深的功力。

二,他找到了一条突破的路子——通过奇特的构图,来表现与众不同、跟前人有所不同的新境界。这也是秋奇跟其他画花鸟画画家拉开距离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秋奇的画充满激情。一幅画能否打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有没有激情。  

西泠印社社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郭莽园发言——

我与秋奇是多年老朋友了,他一路走过来,我是清清楚楚的。最开始他在工艺厂打工,后来画眠床屏风、碗柜衣橱上的图案等等。2003年算是王秋奇第一个转折点,许裕长为他办了第一个展览。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很难,这十几年王秋奇真的很努力,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作为老朋友真的很高兴。

画家许裕长发言——

我和秋奇是几十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一直对秋奇是很“妒忌”,以前“妒忌”他、今天也“妒忌”他,“妒忌”他的才华。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广安发言——

“万事静观皆自得”,秋奇老师不苟言笑,说话很难说三句,三句话之后他一般不说,但他在静观、在思考。

从他的花鸟画里,我看出他是非常聪明的,他会去找一些另类的、奇特的构图来表现。

秋奇是“猎奇者”。他在传统和自然之间,寻找自己感悟的东西、可以打动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提炼出来。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播学院院长蔡照波发言——

1990年在潮汕地区做了一个统计,毕业上海美专和杭州艺专的,还有90多位健在。在潮汕民间有很多人才,以师带徒的形式,对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秋奇的26幅作品中,至少有16幅有鸟,他笔下的鸟是一种很有冲动的鸟,蓄势待发、一飞冲天。

画家朱涛发言——

岭东有一大批画花鸟家已经呈现出很多独特的面貌,这为岭南画坛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审美意趣。岭东画家是沿着海派路子一直延伸下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笔墨体系、审美体系。  

王老师把“沉着、痛快”转化成一种审美意向,有一种很朴实、热忱的精神在里面,非常感人。

资深编辑罗韬发言——

王秋奇老师的画都是落的穷款比较多,很少写一个长跋,就好像他的人一样——“刚毅木纳、不善言辞”。

虽然秋奇老师不以书法家自居,但他的画的线条质量,我认为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在评他画的时候说“书画同源”。在“书画同源”之外,我还拎出一个“写”字来评价他的画。

这里的“写”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指从容自然,避免一味霸悍、避免用笔的懒弱。

第二层,是指抒情性和描摹物象处于若即若离之间。

资深编辑梁以墀发言——

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秋奇的画很真诚,看他的画可以看到一种不可隐抑的感情,这种情感铺面而来。很多画家功力很好、线条也好、构图也好,但我有时候在看这些画的时候感觉不到生命力的存在,秋奇老师的画里可以看到时间的存在。

资深编辑邓琼发言——

秋奇老师的画像他的名字一样,既有沉郁、饱满、豁达、质朴的“秋”,同时又有傲骨、真气和奇气。

画家陈炳佳发言——

秋奇老师的画,把“苍”和“润”、“平”和“奇”、“积”和“破”的关系处理非常好,很难得。

画家陈一峰发言——

我们画画的人要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前人、同时代人、身边人等,其实这都在互相在影响。郭老也好、秋奇也好,都非常积极、乐观、有活力,在画面上呈现出一面清奇、一面浑厚的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画家宋陆京发言——

秋奇老师做人很低调,但作品很自信,有“放笔纵横”之感。我认为一个画家已出手一定要有点“霸气”,一出手觉得自己是齐白石,因为有这个“气”,它自然就通了。

画家陈天发言——

王秋奇、郭莽园、许裕长经常聚在一起创作,已经形成一种类似“画派”的风貌,这种风格从传承上讲和岭南画派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受到海派的影响。

画家庄玉君发言——

秋奇老师从“画匠”升格为“画家”是不容易的。他的花鸟呈现出一种原生态、野生的意味。

美籍华人画家张金福发言——

"我觉得岭东画家中呈现出一种北派的东西,让我很舒服。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怎么样让人觉得你的作品是新的,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呢?很难。"

画家王秋奇发言——

“谢谢大家给我提了那么多宝贵的意见。”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总结——

今天的座谈会收获很大。大家从五个方面对王秋奇老师的艺术、对整个广东的影响做了非常好的探讨。

第一,个体创作,包括人品、画品对创作的影响;

第二,艺术技巧的剖析;

第三,艺术境界的判断、分析。

第四,画派形成问题;

第五,艺术生态问题。只有放在生态关联里面来考察艺术,这样这才是充分、才是有真正的生命力的。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