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艳芳 发表时间:2018-10-22 19:12

金羊网记者刘艳芳

为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45周年,10月20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为主题的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共同承办。

新会区供图

在梁启超先生铜像捐赠仪式暨《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梁启超手稿精粹》发布仪式上,原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前副主席、现任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梁思成学生、著名古建筑专家郭黛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秘书长霍明儒,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梁启超亲属代表,江门市府办副秘书长马克烈,区领导文彦、黄淑质、张莲友、梁凤琼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梁氏亲属和嘉宾出席活动。

新会区供图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活动上表示,梁启超先生与国家图书馆渊源深厚,先生曾担任过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的馆长,其大量手稿和所藏书籍都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在梁启超诞辰145周年之际,国家图书馆与新会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此系列纪念活动,目的是更好地纪念梁启超先生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会区供图

新会区区委书记文彦表示,梁启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先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遗产,是新会人民永远的骄傲。近年来,新会区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启超故里品牌。未来新会将继续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不遗余力地宣传、发扬先生的家风家教和爱国精神,为形成新时代良好家风家教提供丰厚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力量。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梁启超铜像,意在遵循先生遗志,延续与国家图书馆的百年深缘,同时,也为纪念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温文敦厚的家教家风,推动新时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南北交流,意义深远。

捐赠梁启超铜像

传承启超家风

近年来,新会区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启超故里品牌,先后在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地举办“一门三院士•共筑中国梦”巡回展览;在全区开展“学启超家教•传优良家风”主题活动,形成了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家国情怀、培育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举办《少年中国说》项目全球启动仪式,以梁启超先生的传世名作作为桥梁和纽带,推动粤港澳台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加强文化交流等。

活动中,新会区政府代表梁启超先生故里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梁启超铜像。活动现场,唐闻生、梁柏有、张志清、文彦等领导嘉宾共同为铜像揭幕。

铜像创作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现场讲述了铜像的创作理念,他认为,创作最重要的是读懂要创作的对象,要从人物的精神层面着手雕塑。

铜像创作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

“从照片上面去读懂梁启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去琢磨、学习,掌握这个人的一生、各个阶段,梁启超后人虽然也没有见过梁先生,但是他们家人对梁先生的那种感觉、那种期望,对我是非常有用的,经过他们指导后,我又创作了大概一个多月,我再仔细琢磨。他们所有人的建议对我来说都是一片一片的碎片,我怎么把它串起来在这个作品上面呈现,是很关键的。”

梁启超的孙女梁柏有表示,能参加这次的活动,非常感动,在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认识祖父梁启超,对于传承梁启超的精神很有意义。

梁启超孙女、梁思永女儿梁柏有:

“对我们孙辈来说,我跟大家一样没有见过我们的祖父,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在家书里,在一些长辈、祖母的言谈里头,体会到祖父的为人。他不仅教人学问,还教人做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他的九个子女所取得的成就,我觉得也是受到了祖父的言传身教。我很感动,这次有机会参加这个很有意义的活动。”

发布《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梁启超手稿精粹》

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中,《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梁启超手稿精粹》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宣传梁启超的学术思想,缅怀他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由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和新会区委区政府共同编写的《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是一本向青少年普及梁启超生平思想和家风教育的课外读物。全书以“生平、变法、爱国、治学、家风”为主题,分五个单元收录了梁启超先生诗文家书三十余篇,包括《爱国歌四章》《少年中国说》《水调歌头•甲午》等,该书注重思想性、生动性、文学性,贴近时代要求,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青少年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爱先贤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梁启超文化、梁启超精神在新会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梁启超一生经历丰富,著述勤奋,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学术研究,他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多万字,且所有文稿都是他用毛笔亲手书写,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手稿,他的思想内涵和书法造诣均可从手稿中窥探一二。

《梁启超手稿精粹》甄选了国家图书馆藏梁启超先生晚年著名作品手稿十余篇,包括《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为学与做人:十一年十二月廿七日为苏州学术联合会公开讲演》《松坡图书馆劝捐启》《梁启超致王国维书信》等,内容涉及治学、教育、国学、图书馆学等主题,使用线装宣纸影印出版,尽量为市民展现梁启超先生手稿的原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活动中,国家图书馆领导及新会区领导共同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中国宇航学会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天津饮冰室梁启超纪念馆等单位赠送新书。

梁启超与国家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梁启超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曾于1925年至1927年担任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馆长。在这期间,他对图书馆的发展倾注大量心血,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做贡献。

作为馆长,曾最令梁启超为难的就是图书馆经费不足,政府拨款不到位的问题。为缓解困难,梁启超曾将自己十余年积存的永年人寿保险单由信托公司押借现款,用作维持馆务运转,并给员工发了一年工资。之后,他迫于馆务难以为继,写了两封辞职报告,获准后辞职。辞职后梁启超还倡导寄存制度,希望社会上的收藏家、藏书家把自己的书籍寄存到公共图书馆,为大众社会服务。

梁启超的后半生也对图书馆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还惦记着要将毕生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梁启超曾立下遗嘱:“所藏书数十万卷,当俟国中有稍完备之图书馆时全数捐赠,以供海内学子之求。”按照梁启超的遗嘱,这批藏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按照后来出版的《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记载,这批藏书共有四万多册。这成为梁启超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又一贡献。

除了丰富藏书,梁启超也特意嘱咐儿女,将其手稿捐献给国家,“以供众览”。如今,梁启超大批珍贵手稿正妥善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中。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

“梁启超先生还倡导寄存制度,这一项工作我觉得特别重要。他自己身体力行,把他在饮冰室的所有书籍,全部永久寄存到国家图书馆来,为社会大众服务。解放后,梁氏后人也把他的饮冰室手稿全部捐给了国家图书馆。所以现在既有他的藏书,也有他的手稿,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非常了不起。”

在梁启超先生诞辰145周年之际,新会区政府遵循梁启超先生遗志,代表梁启超先生故里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梁启超铜像,延续与国家图书馆的百年深缘,纪念梁启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温文敦厚的家教家风,推动新时代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认为,梁启超先生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把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机的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后人应该继承梁启超先生的遗志,推动文化的发展。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

“我们应该继承梁启超先生的遗志,把祖国的文化事业推进下去。在他诞辰145周年的时候,新会区委区政府又给国图捐赠了这个梁启超先生的铜像,而且我们也合作出了梁启超的读本,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合作,对我们下一代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研讨会

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10月20日下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研究梁启超先生的学术思想,为更好地传承启超家风建言献策。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主持。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会上表示,梁启超先生一生经历丰富,著述勤奋,涉猎多个学术领域;在家庭教育上更是将九个子女都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家风家教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教育思想,既含有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含有现代教育的真知,日后应继续沿袭梁氏之路,学习和推广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扬他的伟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淑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家风家教。现在开展梁启超教育思想和家风家教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新会区将认真学习借鉴此次研讨会的成果,继承和发扬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家风家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研讨会还邀请了《梁启超:永远的少年》的核心编纂者就本书的编写情况作了介绍。

专家学者为更好传承启超家风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陈延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昭军,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资深编辑余桂元等十余位历史、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在研讨会上也以不同的研究角度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同时与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单位代表、梁启超先生亲属代表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结合实际工作,对梁启超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梁启超先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子女对学问的兴趣以及人格塑造,“一门三院士”实属难得,他认为应该继续发扬启超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陈其泰认为,《梁启超:永远的少年》出版非常及时,图文并茂,可以使青少年更直观地了解启超家风,同时相信新会在启超家风宣传和推介方面会做得更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认为,梁氏家族文化、梁启超学术、思想强大,尊重孩子个性,注重引导孩子兴趣,对爱国教育的意义也有一些全新的认识,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更能体现父母对孩子多种形式的爱。

编辑:木东
数字报

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金羊网  作者:刘艳芳  2018-10-22

金羊网记者刘艳芳

为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45周年,10月20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为主题的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共同承办。

新会区供图

在梁启超先生铜像捐赠仪式暨《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梁启超手稿精粹》发布仪式上,原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前副主席、现任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梁思成学生、著名古建筑专家郭黛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秘书长霍明儒,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梁启超亲属代表,江门市府办副秘书长马克烈,区领导文彦、黄淑质、张莲友、梁凤琼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梁氏亲属和嘉宾出席活动。

新会区供图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活动上表示,梁启超先生与国家图书馆渊源深厚,先生曾担任过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的馆长,其大量手稿和所藏书籍都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在梁启超诞辰145周年之际,国家图书馆与新会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此系列纪念活动,目的是更好地纪念梁启超先生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会区供图

新会区区委书记文彦表示,梁启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先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遗产,是新会人民永远的骄傲。近年来,新会区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启超故里品牌。未来新会将继续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不遗余力地宣传、发扬先生的家风家教和爱国精神,为形成新时代良好家风家教提供丰厚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力量。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梁启超铜像,意在遵循先生遗志,延续与国家图书馆的百年深缘,同时,也为纪念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温文敦厚的家教家风,推动新时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南北交流,意义深远。

捐赠梁启超铜像

传承启超家风

近年来,新会区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启超故里品牌,先后在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地举办“一门三院士•共筑中国梦”巡回展览;在全区开展“学启超家教•传优良家风”主题活动,形成了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家国情怀、培育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举办《少年中国说》项目全球启动仪式,以梁启超先生的传世名作作为桥梁和纽带,推动粤港澳台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加强文化交流等。

活动中,新会区政府代表梁启超先生故里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梁启超铜像。活动现场,唐闻生、梁柏有、张志清、文彦等领导嘉宾共同为铜像揭幕。

铜像创作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现场讲述了铜像的创作理念,他认为,创作最重要的是读懂要创作的对象,要从人物的精神层面着手雕塑。

铜像创作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尹悟铭:

“从照片上面去读懂梁启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去琢磨、学习,掌握这个人的一生、各个阶段,梁启超后人虽然也没有见过梁先生,但是他们家人对梁先生的那种感觉、那种期望,对我是非常有用的,经过他们指导后,我又创作了大概一个多月,我再仔细琢磨。他们所有人的建议对我来说都是一片一片的碎片,我怎么把它串起来在这个作品上面呈现,是很关键的。”

梁启超的孙女梁柏有表示,能参加这次的活动,非常感动,在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认识祖父梁启超,对于传承梁启超的精神很有意义。

梁启超孙女、梁思永女儿梁柏有:

“对我们孙辈来说,我跟大家一样没有见过我们的祖父,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在家书里,在一些长辈、祖母的言谈里头,体会到祖父的为人。他不仅教人学问,还教人做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他的九个子女所取得的成就,我觉得也是受到了祖父的言传身教。我很感动,这次有机会参加这个很有意义的活动。”

发布《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梁启超手稿精粹》

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系列活动中,《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梁启超手稿精粹》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宣传梁启超的学术思想,缅怀他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由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和新会区委区政府共同编写的《梁启超:永远的少年》,是一本向青少年普及梁启超生平思想和家风教育的课外读物。全书以“生平、变法、爱国、治学、家风”为主题,分五个单元收录了梁启超先生诗文家书三十余篇,包括《爱国歌四章》《少年中国说》《水调歌头•甲午》等,该书注重思想性、生动性、文学性,贴近时代要求,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青少年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爱先贤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梁启超文化、梁启超精神在新会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梁启超一生经历丰富,著述勤奋,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学术研究,他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多万字,且所有文稿都是他用毛笔亲手书写,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手稿,他的思想内涵和书法造诣均可从手稿中窥探一二。

《梁启超手稿精粹》甄选了国家图书馆藏梁启超先生晚年著名作品手稿十余篇,包括《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为学与做人:十一年十二月廿七日为苏州学术联合会公开讲演》《松坡图书馆劝捐启》《梁启超致王国维书信》等,内容涉及治学、教育、国学、图书馆学等主题,使用线装宣纸影印出版,尽量为市民展现梁启超先生手稿的原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活动中,国家图书馆领导及新会区领导共同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中国宇航学会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天津饮冰室梁启超纪念馆等单位赠送新书。

梁启超与国家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梁启超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曾于1925年至1927年担任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馆长。在这期间,他对图书馆的发展倾注大量心血,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做贡献。

作为馆长,曾最令梁启超为难的就是图书馆经费不足,政府拨款不到位的问题。为缓解困难,梁启超曾将自己十余年积存的永年人寿保险单由信托公司押借现款,用作维持馆务运转,并给员工发了一年工资。之后,他迫于馆务难以为继,写了两封辞职报告,获准后辞职。辞职后梁启超还倡导寄存制度,希望社会上的收藏家、藏书家把自己的书籍寄存到公共图书馆,为大众社会服务。

梁启超的后半生也对图书馆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还惦记着要将毕生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梁启超曾立下遗嘱:“所藏书数十万卷,当俟国中有稍完备之图书馆时全数捐赠,以供海内学子之求。”按照梁启超的遗嘱,这批藏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按照后来出版的《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记载,这批藏书共有四万多册。这成为梁启超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又一贡献。

除了丰富藏书,梁启超也特意嘱咐儿女,将其手稿捐献给国家,“以供众览”。如今,梁启超大批珍贵手稿正妥善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中。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

“梁启超先生还倡导寄存制度,这一项工作我觉得特别重要。他自己身体力行,把他在饮冰室的所有书籍,全部永久寄存到国家图书馆来,为社会大众服务。解放后,梁氏后人也把他的饮冰室手稿全部捐给了国家图书馆。所以现在既有他的藏书,也有他的手稿,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非常了不起。”

在梁启超先生诞辰145周年之际,新会区政府遵循梁启超先生遗志,代表梁启超先生故里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梁启超铜像,延续与国家图书馆的百年深缘,纪念梁启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温文敦厚的家教家风,推动新时代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认为,梁启超先生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把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机的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后人应该继承梁启超先生的遗志,推动文化的发展。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

“我们应该继承梁启超先生的遗志,把祖国的文化事业推进下去。在他诞辰145周年的时候,新会区委区政府又给国图捐赠了这个梁启超先生的铜像,而且我们也合作出了梁启超的读本,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合作,对我们下一代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研讨会

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10月20日下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启超家风”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研究梁启超先生的学术思想,为更好地传承启超家风建言献策。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主持。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会上表示,梁启超先生一生经历丰富,著述勤奋,涉猎多个学术领域;在家庭教育上更是将九个子女都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家风家教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教育思想,既含有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含有现代教育的真知,日后应继续沿袭梁氏之路,学习和推广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扬他的伟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淑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家风家教。现在开展梁启超教育思想和家风家教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新会区将认真学习借鉴此次研讨会的成果,继承和发扬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家风家教,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向前发展。

研讨会还邀请了《梁启超:永远的少年》的核心编纂者就本书的编写情况作了介绍。

专家学者为更好传承启超家风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陈延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洪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昭军,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资深编辑余桂元等十余位历史、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在研讨会上也以不同的研究角度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同时与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单位代表、梁启超先生亲属代表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结合实际工作,对梁启超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梁启超先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子女对学问的兴趣以及人格塑造,“一门三院士”实属难得,他认为应该继续发扬启超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陈其泰认为,《梁启超:永远的少年》出版非常及时,图文并茂,可以使青少年更直观地了解启超家风,同时相信新会在启超家风宣传和推介方面会做得更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检秋认为,梁氏家族文化、梁启超学术、思想强大,尊重孩子个性,注重引导孩子兴趣,对爱国教育的意义也有一些全新的认识,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更能体现父母对孩子多种形式的爱。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