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塑,如何与今天对话

来源:金羊网-广州日报 作者:张素芹 发表时间:2018-10-22 18:01

  在乌镇西栅评书场举办的小镇对话

  孟京辉版《茶馆》剧照

  《小王子之风沙星辰》剧照

  《老舍五则》剧照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是孟京辉“重塑”的老舍经典《茶馆》,这部经典被孟京辉用极其当代的方式解构演绎,让观众卷入了一场当代美学风暴。在之后的“小镇对话”上,孟京辉和多位戏剧专家以《经典的重新演绎》为主题,探讨了关于经典改编的种种观点,孟京辉认为,“艺术家有对经典重塑最朴实的权利,但要真正地和今天进行对话”。

  这版《茶馆》给老舍经典文本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乌镇西栅评书场举办的这场小镇对话上,嘉宾除了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茶馆》导演孟京辉,还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德国著名戏剧学者汉斯-蒂斯·雷曼以及德国知名戏剧艺术家塞巴斯蒂安·凯撒。其中,凯撒担任了此次《茶馆》的戏剧构作。

  经典改编非常容易引发争议,孟京辉版《茶馆》,有观众看完后回味无穷,也有观众表示“一言难尽”,还有观众中途离场。一开场,所有演员身着白衣黑裤的现代装,坐在舞台上高低不同的各个空间,以接近吼叫的方式读出《茶馆》中的台词,开始了对《茶馆》的当代重塑。之后,每一幕老舍《茶馆》原剧本中的对白,和由此生发出的新的剧情与台词穿插进行……

  沈林认为孟京辉版《茶馆》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最好的地方就是让我觉得老舍的作品变得更加丰富了,至少逼着我们去想一些曾经看作品的时候从来不曾想过的东西。”

  雷曼认为孟京辉版《茶馆》给老舍的经典文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靠戏剧的方式来呈现戏剧化的文本,而且保留了老舍先生原作文本的原汁原味。通过大量舞台技术阐释文本的方式也让这版《茶馆》拥有重新阐述文本的意义。”

  孟京辉版《茶馆》中,有些桥段不是来自原作,但是埋藏在原作当中。“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原作不尊重,这恰恰意味着我们对原作极大尊重。”雷曼很高兴这个作品里有太多的现场性和自由度,“看这部剧的观众,有的说跟他们期待的有些不一样,有的说预计到了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他们对原著也产生了不同见解。这样一个阐释方式使得作品与观众产生了一个更好的联系。”

  与作者对话,然后用新的舞台形式重新阐释

  对于经典,沈林认为最不好的一种态度就是把它放在磁盘架上,“我觉得这样经典就不再是经典,而是标本了,是死的。怎么样是活的呢?我觉得其实是一种与作者的对话,觉得和作者是有话说的,是亲切的。”

  这次中德合作《茶馆》,是凯撒首次接触中国当代戏剧作品。“首要的一步就是怎么样去接近老舍。”他回忆开始创作《茶馆》的初期,不仅看了《茶馆》,也去了老舍纪念馆和关于《茶馆》的一些博物馆。

  真正开始排练从9月开始,但是从2月就已经开始讨论大量文本。“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让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一点一点挪开。其实这座大山的重量不仅仅来自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给予它的名誉。然而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更应该去改变经典,让它与我们产生交点。”凯撒说,“讨论原作文本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让我们更好地明白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核心人物又有怎样的内在可供挖掘。”

  比如,他们最开始对王利发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发现女性在老舍的《茶馆》里虽未明显置于台前,但隐隐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比如王利发的妻子、小丁宝这样的角色都有丰富的内核。“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想象她们,说不定她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是完完全全的一部新的戏。”

  听完凯撒的分享,雷曼表示:“对于原作当中人物台词性格所有一切做好足够研究,然后用新的舞台形式重新阐释呈现它,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认为当代戏剧的创作是对经典的一个破坏。对此,凯撒强烈反对,“我们不是在破坏经典,而是重新去好好地读这个经典,然后从里面把它更多的能量带出来,最后放入我们自己想要放入的新生的东西。”

  与今天对话,经典要与当代取得联系

  经典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雷曼认为,“是因为它们可以一代一代去反复阅读,去理解,去感染。我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共同目标去创新戏剧。”

  孟京辉版《茶馆》运用了很多手段去把传统戏剧的内容用当代戏剧的方式通过形变来展示。“这样的舞台装置,我不太常见。这个运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让观众能够与当代取得一些联系。比如说,在文本中互相的穿插,有一些文本不是来自老舍原作而来自其他原作文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跟老舍原作文本有一些关联。”雷曼说。

  “我们总是会不断地去重新阐释经典。对于经典作品的重新阐释,通过对戏剧的重新构作、代入,创作出自己的观念融入当时的环境,去重新理解。”雷曼说,“保持经典、传统和不断创新、突破总是存在矛盾。如今对于戏剧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解读其实也是来自这个方面。”

  作为《茶馆》的导演,孟京辉对经典的理解是“伟大的经典、伟大的当代、伟大的传统”。他表示,“对我的创作来说,肯定要对经典做一个重塑。我觉得艺术家有对经典重塑最朴实的权利。关键是你怀着怎么样的心去对待经典。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和今天进行一个对话,我就觉得太惨了。有各种各样的创作实践能够让这种对话变得对我们当下更有意义。”

  排演《茶馆》的过程对孟京辉来说是一个不断探求的过程。他说:“我天天都在迷路,但我喜欢这样,这是一次对老舍的精神拜访,而不仅仅是依照他的剧本来做戏剧。我不是为了挑战,我一方面想把《茶馆》里最精彩的部分传承下来,另一方面是传承表象之外的,《茶馆》里关于精神的东西。”

  经典醒来时—— 乌镇戏剧节上还有这些经典被改编

  除了开幕大戏《茶馆》,今年的乌镇戏剧节“经典醒来时”单元还有不少作品对世界经典进行致敬和再创作。

  来自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的国宝级导演希尔维乌·普卡雷特将带来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在普卡雷特的解读里,贝克特的戏被赋予了电影的质感,让观众在现实的对白中,在非现实的、非理性的、虚拟的梦境之间徘徊。该剧由康斯坦丁·基里亚克和玛丽安·拉莱亚主演。

  印度导演迪潘·斯瓦尔曼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在中国市场难得一见的印度当代戏剧作品。该剧改编自1920年德国表现主义的同名电影。凭借对舞美和材料的大胆运用,迪潘对原作经典的重新解读既高度碎片化又在概念上保持完整。这出戏不仅是对希区柯克的致敬,更是一部层次丰富、引人入胜的心理惊悚剧,带着强有力的心理学内涵。

  此外,该单元也有几部来自中国导演的佳作。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演了400年,改编版本无数。这一次,两位中国青年导演余凤霞、陈涛合作改编的《皆大欢喜》,运用中国传统戏曲等独特的舞台表达,玩出一个别具活力的“莎士比亚”。唱念做打谈情,莎士比亚说爱。这部剧将赠给观众一剂关于善良与爱情的人生良药。

  《小王子之风沙星辰》围绕“儿时记忆”与生命的关系,对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最成功的两部作品《风沙星辰》和《小王子》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建构,由中国青年导演柯鲁编剧兼导演。

  青年导演孙晓星将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年轻演员带来契诃夫的《樱桃园》。

  相关链接  话剧《老舍五则》巡演即将再临广州

  林兆华导演的话剧《老舍五则》将再次登陆广州,于11月3日~4日在广州友谊剧院连演两场。

  《老舍五则》改编自老舍的5个短篇小说,由林兆华导演,舒乙担当艺术顾问,著名表演艺术家雷恪生和实力派演员李诚儒、徐德亮领衔主演。话剧以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串成了一部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喜剧。抑扬顿挫的乡音,血肉丰满的老少爷们儿,胡同里的人情冷暖,老北京的苦乐人生,一一在舞台上展现。

  这出林兆华导演的经典,7年间已经在全国经过了百场的锤炼,所到之处有笑有泪,有叫好有叹息。该剧巡演上海站近日完美谢幕,三场演出大获好评。有观众如此评价,“的确京味儿。舞台干净,节奏明快,到底还是老舍的底子好。不得不感慨,北京人可真能说、真敢说。最后要叫个好,为老舍的妙语——这人生呀,不过就是闹着玩的。”

  “老舍的故事,再短也是人生。”被称为“中国当代话剧活历史”的雷恪生面对观众总是如此表示,“我们还是要把掌声送给老舍,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北京话剧在广州演出,很多人担心观众无法领略老北京话剧作品的韵味。但该剧前年在广州上演就受到了观众青睐,毕竟,《老舍五则》无论作品本身,还是演员表演,都属于上乘之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雷恪生表示,《老舍五则》演了多场,所到之地都能听到台下的叫好声,团队也曾担心因为讲的是北京话,有些地区的观会听不懂,但后来发现,就连香港观众的反应也很热烈。在雷恪生看来,“每个观众都可以从老舍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聊到自己年过八旬还热心舞台,雷恪生直言,自己选择舞台的原因是,唯有站在台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这是一个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而在30年前曾演绎过《雷雨》的李诚儒,也在时隔多年后再度回归舞台,在《老舍五则》的三个故事中担当主演。他表示,“这些年一直在演电视剧电影,去年一年我就拍了150集电视剧,平均一天拍20场很正常。在这个强度下,我的演技在舞台上不成问题。”

  此番在广州上演后,《老舍五则》还将于11月24日~25日在江苏大剧院,12月1日~2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

编辑:直谅
数字报

经典重塑,如何与今天对话

金羊网-广州日报  作者:张素芹  2018-10-22

  在乌镇西栅评书场举办的小镇对话

  孟京辉版《茶馆》剧照

  《小王子之风沙星辰》剧照

  《老舍五则》剧照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是孟京辉“重塑”的老舍经典《茶馆》,这部经典被孟京辉用极其当代的方式解构演绎,让观众卷入了一场当代美学风暴。在之后的“小镇对话”上,孟京辉和多位戏剧专家以《经典的重新演绎》为主题,探讨了关于经典改编的种种观点,孟京辉认为,“艺术家有对经典重塑最朴实的权利,但要真正地和今天进行对话”。

  这版《茶馆》给老舍经典文本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乌镇西栅评书场举办的这场小镇对话上,嘉宾除了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茶馆》导演孟京辉,还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德国著名戏剧学者汉斯-蒂斯·雷曼以及德国知名戏剧艺术家塞巴斯蒂安·凯撒。其中,凯撒担任了此次《茶馆》的戏剧构作。

  经典改编非常容易引发争议,孟京辉版《茶馆》,有观众看完后回味无穷,也有观众表示“一言难尽”,还有观众中途离场。一开场,所有演员身着白衣黑裤的现代装,坐在舞台上高低不同的各个空间,以接近吼叫的方式读出《茶馆》中的台词,开始了对《茶馆》的当代重塑。之后,每一幕老舍《茶馆》原剧本中的对白,和由此生发出的新的剧情与台词穿插进行……

  沈林认为孟京辉版《茶馆》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最好的地方就是让我觉得老舍的作品变得更加丰富了,至少逼着我们去想一些曾经看作品的时候从来不曾想过的东西。”

  雷曼认为孟京辉版《茶馆》给老舍的经典文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靠戏剧的方式来呈现戏剧化的文本,而且保留了老舍先生原作文本的原汁原味。通过大量舞台技术阐释文本的方式也让这版《茶馆》拥有重新阐述文本的意义。”

  孟京辉版《茶馆》中,有些桥段不是来自原作,但是埋藏在原作当中。“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原作不尊重,这恰恰意味着我们对原作极大尊重。”雷曼很高兴这个作品里有太多的现场性和自由度,“看这部剧的观众,有的说跟他们期待的有些不一样,有的说预计到了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他们对原著也产生了不同见解。这样一个阐释方式使得作品与观众产生了一个更好的联系。”

  与作者对话,然后用新的舞台形式重新阐释

  对于经典,沈林认为最不好的一种态度就是把它放在磁盘架上,“我觉得这样经典就不再是经典,而是标本了,是死的。怎么样是活的呢?我觉得其实是一种与作者的对话,觉得和作者是有话说的,是亲切的。”

  这次中德合作《茶馆》,是凯撒首次接触中国当代戏剧作品。“首要的一步就是怎么样去接近老舍。”他回忆开始创作《茶馆》的初期,不仅看了《茶馆》,也去了老舍纪念馆和关于《茶馆》的一些博物馆。

  真正开始排练从9月开始,但是从2月就已经开始讨论大量文本。“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让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一点一点挪开。其实这座大山的重量不仅仅来自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给予它的名誉。然而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更应该去改变经典,让它与我们产生交点。”凯撒说,“讨论原作文本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让我们更好地明白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核心人物又有怎样的内在可供挖掘。”

  比如,他们最开始对王利发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发现女性在老舍的《茶馆》里虽未明显置于台前,但隐隐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比如王利发的妻子、小丁宝这样的角色都有丰富的内核。“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想象她们,说不定她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是完完全全的一部新的戏。”

  听完凯撒的分享,雷曼表示:“对于原作当中人物台词性格所有一切做好足够研究,然后用新的舞台形式重新阐释呈现它,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认为当代戏剧的创作是对经典的一个破坏。对此,凯撒强烈反对,“我们不是在破坏经典,而是重新去好好地读这个经典,然后从里面把它更多的能量带出来,最后放入我们自己想要放入的新生的东西。”

  与今天对话,经典要与当代取得联系

  经典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雷曼认为,“是因为它们可以一代一代去反复阅读,去理解,去感染。我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共同目标去创新戏剧。”

  孟京辉版《茶馆》运用了很多手段去把传统戏剧的内容用当代戏剧的方式通过形变来展示。“这样的舞台装置,我不太常见。这个运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让观众能够与当代取得一些联系。比如说,在文本中互相的穿插,有一些文本不是来自老舍原作而来自其他原作文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跟老舍原作文本有一些关联。”雷曼说。

  “我们总是会不断地去重新阐释经典。对于经典作品的重新阐释,通过对戏剧的重新构作、代入,创作出自己的观念融入当时的环境,去重新理解。”雷曼说,“保持经典、传统和不断创新、突破总是存在矛盾。如今对于戏剧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解读其实也是来自这个方面。”

  作为《茶馆》的导演,孟京辉对经典的理解是“伟大的经典、伟大的当代、伟大的传统”。他表示,“对我的创作来说,肯定要对经典做一个重塑。我觉得艺术家有对经典重塑最朴实的权利。关键是你怀着怎么样的心去对待经典。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和今天进行一个对话,我就觉得太惨了。有各种各样的创作实践能够让这种对话变得对我们当下更有意义。”

  排演《茶馆》的过程对孟京辉来说是一个不断探求的过程。他说:“我天天都在迷路,但我喜欢这样,这是一次对老舍的精神拜访,而不仅仅是依照他的剧本来做戏剧。我不是为了挑战,我一方面想把《茶馆》里最精彩的部分传承下来,另一方面是传承表象之外的,《茶馆》里关于精神的东西。”

  经典醒来时—— 乌镇戏剧节上还有这些经典被改编

  除了开幕大戏《茶馆》,今年的乌镇戏剧节“经典醒来时”单元还有不少作品对世界经典进行致敬和再创作。

  来自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的国宝级导演希尔维乌·普卡雷特将带来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在普卡雷特的解读里,贝克特的戏被赋予了电影的质感,让观众在现实的对白中,在非现实的、非理性的、虚拟的梦境之间徘徊。该剧由康斯坦丁·基里亚克和玛丽安·拉莱亚主演。

  印度导演迪潘·斯瓦尔曼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在中国市场难得一见的印度当代戏剧作品。该剧改编自1920年德国表现主义的同名电影。凭借对舞美和材料的大胆运用,迪潘对原作经典的重新解读既高度碎片化又在概念上保持完整。这出戏不仅是对希区柯克的致敬,更是一部层次丰富、引人入胜的心理惊悚剧,带着强有力的心理学内涵。

  此外,该单元也有几部来自中国导演的佳作。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演了400年,改编版本无数。这一次,两位中国青年导演余凤霞、陈涛合作改编的《皆大欢喜》,运用中国传统戏曲等独特的舞台表达,玩出一个别具活力的“莎士比亚”。唱念做打谈情,莎士比亚说爱。这部剧将赠给观众一剂关于善良与爱情的人生良药。

  《小王子之风沙星辰》围绕“儿时记忆”与生命的关系,对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最成功的两部作品《风沙星辰》和《小王子》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建构,由中国青年导演柯鲁编剧兼导演。

  青年导演孙晓星将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年轻演员带来契诃夫的《樱桃园》。

  相关链接  话剧《老舍五则》巡演即将再临广州

  林兆华导演的话剧《老舍五则》将再次登陆广州,于11月3日~4日在广州友谊剧院连演两场。

  《老舍五则》改编自老舍的5个短篇小说,由林兆华导演,舒乙担当艺术顾问,著名表演艺术家雷恪生和实力派演员李诚儒、徐德亮领衔主演。话剧以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串成了一部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喜剧。抑扬顿挫的乡音,血肉丰满的老少爷们儿,胡同里的人情冷暖,老北京的苦乐人生,一一在舞台上展现。

  这出林兆华导演的经典,7年间已经在全国经过了百场的锤炼,所到之处有笑有泪,有叫好有叹息。该剧巡演上海站近日完美谢幕,三场演出大获好评。有观众如此评价,“的确京味儿。舞台干净,节奏明快,到底还是老舍的底子好。不得不感慨,北京人可真能说、真敢说。最后要叫个好,为老舍的妙语——这人生呀,不过就是闹着玩的。”

  “老舍的故事,再短也是人生。”被称为“中国当代话剧活历史”的雷恪生面对观众总是如此表示,“我们还是要把掌声送给老舍,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北京话剧在广州演出,很多人担心观众无法领略老北京话剧作品的韵味。但该剧前年在广州上演就受到了观众青睐,毕竟,《老舍五则》无论作品本身,还是演员表演,都属于上乘之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雷恪生表示,《老舍五则》演了多场,所到之地都能听到台下的叫好声,团队也曾担心因为讲的是北京话,有些地区的观会听不懂,但后来发现,就连香港观众的反应也很热烈。在雷恪生看来,“每个观众都可以从老舍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聊到自己年过八旬还热心舞台,雷恪生直言,自己选择舞台的原因是,唯有站在台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这是一个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而在30年前曾演绎过《雷雨》的李诚儒,也在时隔多年后再度回归舞台,在《老舍五则》的三个故事中担当主演。他表示,“这些年一直在演电视剧电影,去年一年我就拍了150集电视剧,平均一天拍20场很正常。在这个强度下,我的演技在舞台上不成问题。”

  此番在广州上演后,《老舍五则》还将于11月24日~25日在江苏大剧院,12月1日~2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