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被誉为广东音乐发源地 如今打造“音乐小镇”文化品牌
广州番禺沙湾镇始建于南宋,因地处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故名“沙湾”。走进沙湾古镇纵横错落的街巷,随处可见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800多年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沙湾的璀璨文化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今天将从沙湾的广东音乐说起。清代道光年间,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的出现,成为引领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发展的新起点。在他的直接影响下,“何氏三杰”三位广东音乐大师脱颖而出,沙湾也被誉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是广东音乐历史遗迹最多的地区之一,众多“私伙局”的传承,也让沙湾的广东音乐经久不衰,始终活跃。对此,如今的沙湾也希望以此为基础,继续打造“广东音乐小镇”的独特文化品牌。
三稔厅:
广东音乐人眼中的胜地
走在沙湾古镇的街头巷尾,不时传来婉转动听的乐曲声,沙湾人骨子里似乎天生流淌着音乐的血液。沙湾的诸多音乐历史遗迹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无疑是位于沙湾安宁西街的三稔厅。三稔厅约建于清嘉庆年间,属于何氏大宗祠“留耕堂”的一座分支祠堂,据广东音乐家、曲艺家、番禺文化馆原馆长梁谋介绍,这里是何家子弟“玩音乐”的主要场所,众人都在此玩乐作曲。
踏进大门,一个并不算大的院子四四方方、恬然宁静,院内两边各有一株郁郁葱葱的老树,一边是桂花树,另一边是三稔树,微风吹过有粉色的花蕊掉落在地。院子尽头是祠堂的大厅,大厅两侧一副对联写着:赛龙歌夺锦,晓梦听啼莺。两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晓梦啼莺》皆在文中,足见建筑与众不同的音乐色彩。
“三稔厅可是广东音乐人眼中的‘胜地’。”梁谋说。三稔厅对何氏音乐艺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清末著名琵琶演奏家何博众就经常在此教授音乐。20世纪20年代中期,三稔厅成为广东音乐界、曲艺界精英荟萃之地,“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及众多广东音乐名家曾在此创作音乐,交流切磋。何博众之孙、广东音乐著名作曲家何柳堂,自幼就在“大厅”接受音乐的熏陶。“何氏三杰”之一的何与年,经常在大厅门边的右侧小房内休息,不少广东音乐名家来此请教,共同研究音乐,粤剧著名编剧“南海十三郎”也曾在这里与何与年研究唱腔。广东音乐的经典名曲《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就是在三稔厅修改完善的。
不过,三稔厅以前并没有名字,沙湾人都把它唤作“大厅”。“三稔厅”的名字来自院子里的这株三稔树。三稔果与杨桃极为相似,只是吃起来味道极酸,而粤语“好酸”与“好孙”谐音,寓意儿孙满堂。这株三稔树是著名广东音乐家何博众亲手所栽,后来,三稔树越长越茂盛,“三稔厅”也就成为了“大厅”的正式名称。
留春别院:
蚝壳屋里攒“私伙局”
私伙局是沙湾广东音乐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坐落在沙湾北村安宅里、半祠堂半花园式的建筑留春别院,是除了三稔厅和已经消失的翠林厅之外的一座小型音乐厅,也是旧时私伙局的音乐活动场所。据记载,为了配合沙湾的民间艺术活动飘色,各厅都有八音锣鼓柜,合30个之多。
据说,旧时的留春别院可谓客似云来,经常有广东的民间音乐人在此聚会、演奏。不过,如今这里已经不再具备音乐功能,而成为一座普通民宅,唯有门楣上的“留春”二字,诉说着这里的过往。整座建筑最醒目的就是一堵古老的蚝壳墙。只见高达4米的院墙上,密密匝匝地铺满了整齐的巨大蚝壳,很是壮观。因年代久远,墙脚的部分已经开始风化,裸露出砖红色的泥与其中填埋的蚝壳。
何少霞故居:
保留早期广东音乐
黑胶唱片乐谱手稿
广东音乐作为极富地方特色的乐种,曲调优雅、节奏明快、意境幽邃,被称为“玻璃音乐”。广东音乐的作曲家薪火相继,其中三位名家何柳堂、何与年和何少霞因为风格独树一帜,被称为广东音乐史上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与堂弟何与年和宗侄何少霞大力开拓、弘扬何氏音乐的典雅创作,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有很大突破。
何柳堂自幼受祖父何博众的熏陶和教育,继承了何博众的“十指琵琶”演奏技法和祖传音乐的创作技巧,尤其是对描述端午节期间赛龙舟为主题的《赛龙夺锦》的创改,更是苦心孤诣。何与年是广东音乐的多产作家兼演奏家。他不仅善于琵琶、三弦、二胡、扬琴等乐器演奏,并受西方音乐的影响,是“何氏三杰”中最高产的作曲家。
遗憾的是,如今何柳堂、何与年故居皆不存在,唯何少霞故居修缮后开放展览。
何少霞是广东音乐的创作家和演奏家,代表作包括《陌头柳色》《白头吟》等,自幼受到远房叔父何柳堂、何与年等人的影响,酷爱音乐,对同乡何博众所创的“十指琵琶”弹奏技法尤为精湛,被誉为“琵琶精”,他不但精心研究广东音乐创作,熟悉多种音乐的演奏,为张月儿等名伶作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知名粤曲,还将粤乐灌录成唱片使之广为流传。如今,他的不少黑胶唱片还保留在沙湾广东音乐馆的展厅之内。
何少霞故居是清代南方典型的“三间两廊”建筑,一楼作起居会客之用,而走上狭窄的木质楼梯,二楼的大厅是何少霞的创作场所,左侧睡房尘封了65年之后,才发现何少霞在此收藏了大量广东音乐文献、乐器、书信等。尤其是当中的广东音乐工尺谱手稿最有价值,堪称当今世界广东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资料。
何为工尺谱?这是民间传统音乐记谱法之一,用合、士、乙、上、尺、工、反、六、五等字样作为音高符号,相当于sol、la、si、do、re、mi、fa、sol、la。在广东音乐和粤剧里,工尺谱字音实为粤语:何、士、意、省、车、工、返、了、乌。
还有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月唱片创始人钱光仁写给何少霞邀他赴沪灌录唱片的信件。当时,钱光仁也是著名的广东音乐家,与沙湾何氏交往甚密,他成立新月唱片公司后,广东音乐被推向全国。
音乐传承
沙湾小学生已开始学广东音乐
事实上,沙湾对于打造“广东音乐小镇”的独特文化品牌,不仅因为这里有着众多与音乐相关的历史遗迹,还因为这些音乐仍是鲜活的,生动地在流传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光是在我们协会注册的就有89个私伙局。”番禺区曲艺家协会会长吴贵南介绍,番禺还有7个广东音乐传承基地,两个预备传承基地,不论是从数量还是水平上来看,都是广东音乐之中的佼佼者。
吴贵南自豪地告诉记者,曲艺协会的私伙局包罗万象,表演锣鼓、粤剧、粤曲样样都行,而且是“全面开花”——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孩,都会玩广东音乐。而且,参与人数众多,经常参加活动的就有千人以上,每周至少一次活动。沙湾何氏广东音乐传承人何滋浦创办了广东音乐研习社,每周都会在广东音乐馆研习交流广东音乐,还有青萝乐坊、翠园乐社等新一代民间乐社开展“民间艺人才艺展示”“私伙局”活动,吸引大量音乐爱好者参与活动。“我们有阵地,有队伍,也有设备。有唱曲儿的,有配乐的,大家都很踊跃。”
当然,在番禺,私伙局可不是老人们的专利,在近日举行的广东音乐辉煌艺术成就演出上,来自傍江东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粤剧折子戏《火凤凰》让人惊叹。小演员们举手投足间的韵味让人看得意犹未尽。傍江东小学是一座以丝竹文化为特色的学校,2003年起,在副校长李海荣的带领下,学校组建了民乐团。经过十年的积淀与发展,2013年,学校又组建了一支粤剧表演队。“很多团队的粤剧表演都只能放碟来伴奏,但我们的小孩可以完成伴奏和表演的所有工作。”李海荣自豪地说。
2014年,沙湾广东音乐馆在沙湾落成。几乎每天都有私伙局,也成为广东音乐爱好者的良好展示平台和外地游客了解广东音乐的重要窗口。同时,沙湾镇也相继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沙湾镇还将会继续着力打造“广东音乐小镇”的文化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