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老了,能被温柔以待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凌 发表时间:2018-10-04 19:32

  在乡村婚宴上看到一幕,有老人被自己的女儿大声呵斥。大厅礼乐震耳欲聋,女子的斥责欲压住乐声,辄成声声怒吼。

  那是个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八十多了,无牙,拿着一只鸡腿,勉强咬掉一点,又吐掉。她女儿便大叫起来,“你吐我手里干啥,吐地上!吐到地上!”说什么不重要,语气很重要——她的目光恶狠狠,她的语气能杀人。老人刚夹了块牛肉,被女子迅速打落,“又吃牛肉了,吃吃吃,鸡腿不能吃,这你就能吃?!”一桌亲朋,其间有老人的亲妹妹、女婿、外甥、侄子,没有一人吭声,大家只笑眯眯地看着。女子呢,也半点不觉羞耻——在乡村,这也实在算不得什么。

  女子有孙,四五岁,非常调皮,上蹿上跳,一会儿要饮料,一会儿要吃肉,把桌子当转盘,左呼啦一下,右呼啦一下。这孩子真该挨几下打,但女子却一会儿亲,一会儿抱,乖呀乖地叫个不停,软语温存,慈爱有加。偶有不耐烦的时候,也只会笑眯眯戏骂:你只能戕(欺负)住你奶奶我……

  当父母不如当孙子。我问身边的表姐,当我们老了,若被子女这样对待,养儿养女,又有什么意思?表姐笑道,幸亏痴呆了,反正不知道。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相对于城市,经济滞后的乡村老人比较可怜。他们没有积蓄,没有养老金,所以住不起养老院,养老只能靠儿女。儿女呢,也没有余钱送他们去养老院,即便有,也怕被人指责不孝。最后的结果,好坏都在家里住着,被儿媳冷落或慢待,也只有一个忍字。多年前,有恶妇不给婆婆饭吃,邻居看不下去,给老人端了碗饭,反遭恶妇骂街,骂别人狗拿耗子。现在生活好了,“养”不是问题,再不好的人家,也能给让老人吃饱饭,但“敬”还远远不够。

  前些日子回村,难得听到一例敬老之家。那家老太太八十多岁了,中风后不能言、不能行,天天坐轮椅。她的儿女们不仅为她找了专职保姆,还轮流每天来看她,给她洗澡,陪她说话。她不会说话,儿子便自言自语似的,说给她听,想方设法逗她开心。村头有理发店,理发店的人说,每隔一个月,她就要被请到那家去一次,为老人理发。她亲眼所见,两个儿子和母亲说话时,都是用哄的语气,那份温柔细致,像女孩子一样。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平时都不在家,一个是公务员,副处级干部;另一个经商,颇有些资产。还有小儿子、小女儿,均在家务农,但许是因为两个哥哥的榜样作用,上行下效,一个也不敢怠慢。

  观察村里的几个幸福老人,儿子一般都混得比较好,有最早的研究生,目前仍在海外,老人也跟着海了几年。有的儿女当官经商,见过世面,有着良好的教养,所以老人从物质到精神,都得到好的赡养。而那些孩子们一直在村里的,儿女也不一定是不孝,而是不知道怎么个孝法,他们也许认为,给老人端碗饭吃就是尽孝,平时不闻不问,也从来不知道还有“出必告,返必面”之说。他们不顺意时,对老人吼几声,也没有听说过对长辈说话要“怡吾色,柔吾声”。

  爱子女是天然,人若不爱子女,恐怕人类早已不存,这方面不用提醒,需要提醒的倒是,不要爱得太过,变成溺爱。而孝敬父母,却是需要学习的,这是一种文化,需文而化之,只有经过文化熏陶的人,才能内心细腻,有恭敬之态。《礼记》上说:“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所以为了将来不受儿女的吼叫,也一定要舍得在教育上下功夫。像开头讲的那样,如果有一个胡乱转餐桌的娃,大人舍不得教训,那么将来的大人,也许就会变成那个被训斥的老人。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指的是要有“规矩和惩戒”,并不是非要拿棍子虐娃。你对他严厉,他将来才有能力对你好,才会懂得如何恭敬,如何对你温柔。

  □梁凌

编辑:Qiudong
数字报

愿你老了,能被温柔以待

金羊网  作者:梁凌  2018-10-04

  在乡村婚宴上看到一幕,有老人被自己的女儿大声呵斥。大厅礼乐震耳欲聋,女子的斥责欲压住乐声,辄成声声怒吼。

  那是个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八十多了,无牙,拿着一只鸡腿,勉强咬掉一点,又吐掉。她女儿便大叫起来,“你吐我手里干啥,吐地上!吐到地上!”说什么不重要,语气很重要——她的目光恶狠狠,她的语气能杀人。老人刚夹了块牛肉,被女子迅速打落,“又吃牛肉了,吃吃吃,鸡腿不能吃,这你就能吃?!”一桌亲朋,其间有老人的亲妹妹、女婿、外甥、侄子,没有一人吭声,大家只笑眯眯地看着。女子呢,也半点不觉羞耻——在乡村,这也实在算不得什么。

  女子有孙,四五岁,非常调皮,上蹿上跳,一会儿要饮料,一会儿要吃肉,把桌子当转盘,左呼啦一下,右呼啦一下。这孩子真该挨几下打,但女子却一会儿亲,一会儿抱,乖呀乖地叫个不停,软语温存,慈爱有加。偶有不耐烦的时候,也只会笑眯眯戏骂:你只能戕(欺负)住你奶奶我……

  当父母不如当孙子。我问身边的表姐,当我们老了,若被子女这样对待,养儿养女,又有什么意思?表姐笑道,幸亏痴呆了,反正不知道。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相对于城市,经济滞后的乡村老人比较可怜。他们没有积蓄,没有养老金,所以住不起养老院,养老只能靠儿女。儿女呢,也没有余钱送他们去养老院,即便有,也怕被人指责不孝。最后的结果,好坏都在家里住着,被儿媳冷落或慢待,也只有一个忍字。多年前,有恶妇不给婆婆饭吃,邻居看不下去,给老人端了碗饭,反遭恶妇骂街,骂别人狗拿耗子。现在生活好了,“养”不是问题,再不好的人家,也能给让老人吃饱饭,但“敬”还远远不够。

  前些日子回村,难得听到一例敬老之家。那家老太太八十多岁了,中风后不能言、不能行,天天坐轮椅。她的儿女们不仅为她找了专职保姆,还轮流每天来看她,给她洗澡,陪她说话。她不会说话,儿子便自言自语似的,说给她听,想方设法逗她开心。村头有理发店,理发店的人说,每隔一个月,她就要被请到那家去一次,为老人理发。她亲眼所见,两个儿子和母亲说话时,都是用哄的语气,那份温柔细致,像女孩子一样。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平时都不在家,一个是公务员,副处级干部;另一个经商,颇有些资产。还有小儿子、小女儿,均在家务农,但许是因为两个哥哥的榜样作用,上行下效,一个也不敢怠慢。

  观察村里的几个幸福老人,儿子一般都混得比较好,有最早的研究生,目前仍在海外,老人也跟着海了几年。有的儿女当官经商,见过世面,有着良好的教养,所以老人从物质到精神,都得到好的赡养。而那些孩子们一直在村里的,儿女也不一定是不孝,而是不知道怎么个孝法,他们也许认为,给老人端碗饭吃就是尽孝,平时不闻不问,也从来不知道还有“出必告,返必面”之说。他们不顺意时,对老人吼几声,也没有听说过对长辈说话要“怡吾色,柔吾声”。

  爱子女是天然,人若不爱子女,恐怕人类早已不存,这方面不用提醒,需要提醒的倒是,不要爱得太过,变成溺爱。而孝敬父母,却是需要学习的,这是一种文化,需文而化之,只有经过文化熏陶的人,才能内心细腻,有恭敬之态。《礼记》上说:“孝子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所以为了将来不受儿女的吼叫,也一定要舍得在教育上下功夫。像开头讲的那样,如果有一个胡乱转餐桌的娃,大人舍不得教训,那么将来的大人,也许就会变成那个被训斥的老人。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指的是要有“规矩和惩戒”,并不是非要拿棍子虐娃。你对他严厉,他将来才有能力对你好,才会懂得如何恭敬,如何对你温柔。

  □梁凌

编辑:Qiudong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