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 | 杨宏海:钟敬文先生的广东情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3-23 10: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3-03-23
做学问首先要学做人,不要搞市侩作风,不要追逐名利

文/杨宏海

 一 

1983年,我在嘉应师专(后改为嘉应学院)中文系工作期间,由广东省民协推荐参加了由钟敬文先生主持的全国“首届民俗学、民间文艺学讲习班”,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个民族的一百八十多名学员聚集中央民族学院,聆听钟敬文、费孝通、杨成志、容肇祖、刘魁立等著名学者讲课,为期一个月。

讲习班结束后,我到北师大“小红楼”寓所拜访钟老。“小红楼”坐落在北师大教工区,钟老的儿子、北京社科院的钟少华热情迎候。

走进钟老的书房,眼前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墙上最显眼的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书法条幅,以及用镜框镶着的钟老与柳亚子先生的合照

照片中的钟老还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身材魁梧,风度翩翩,旁边那位面容慈祥的恂恂老者,则是柳亚子。从这张照片,可知钟老与柳亚子的交谊不比寻常。

书房茶几上摆放着客家风格的茶壶,让我想起钟老是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公平镇的客家人。此地是客家人与潮汕(福佬)人彼此交融、互相影响的地方,俗称“半山客”,所讲的方言带有“二句福佬三句客”的特征,故又被称为“潮汕客家”。

钟老从里间来到书房。他身高体朗,着一身旧式长衫,对我这位广东老乡特别热情。他操夹杂着客家口音和潮汕口音的普通话,亲切了解我一个月来培训班的学习收获与体会,询问我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谈话时,钟老的夫人陈秋帆和钟少华也在一旁。

 二 

钟老听说我来自广东梅县,话题便转到梅县与客家文化。他说:“梅县是文化之乡,客家有很丰富的文化值得研究。”

记得钟老早在1927年就编过《客音情歌选》,当我谈起客家山歌,钟老仍很熟悉,他说:“梅县同志近年来编的几本客家山歌录我都看了,还是不错的。客家山歌要继续整理,理论研究也要搞起来。客家民俗资料丰富,很多东西可研究、挖掘。”

我告诉钟老,我正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梅县客家先贤黄遵宪进行研究,他听后很感兴趣,认为这是黄遵宪研究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好好挖掘。

他接着说,黄遵宪的民俗研究特别重视民间歌谣,在他的《人境庐诗草》中,特地收入九首客家山歌,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恐怕是一个创举。

钟老认为,广东是民间文艺的宝库,就歌谣而言,除了客家山歌,还有粤讴、輋歌、咸水歌等等,所以“粤俗好歌”名副其实,也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谈到治学问题,钟老强调做学问首先要学做人,不要搞市侩作风,不要追逐名利。他说:“要甘于‘默默无闻’。你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工作,做出了成绩,对人民有贡献,这‘默默无闻’实际上是‘赫赫有闻’了。”

钟老兴致很高,侃侃而谈,一点都没有大学者的架子,就像亲友间在拉家常。我向钟老表示,回去后拟争取学校领导支持,把客家民俗研究做起来,并拟在我参与主编的《嘉应师专报》做个客家民俗增刊,不知钟老能否为我们的报刊题字?钟老欣然应允。

谈着谈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告别时,钟老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广东是中国民俗学的发祥地之一,回去请告知广东的同志,希望民俗学会早日成立起来。”望着老师慈祥的面庞,我深深为之感动。

 三 

1984年11月,中山大学举办校庆活动,邀请钟老回母校参会。得知这一消息,我赶到中山大学见老师。

其间,钟老在中大人类学系大课堂做《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活动的经过和成就》讲座,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梁钊韬教授率师生听讲,整个大教室座无虚席。为了让听众能听懂他那带着家乡方言的普通话,钟老让我为他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翻译”。

一位学术大师坐在讲台边演说,一个年轻后学站在黑板旁配合板书……当时的情景,至今想来仍恍若昨日。

1985年,我从梅州嘉应学院调到深圳市文化局工作,钟老嘱我在这个新兴的城市里把民俗文化研究搞起来。在深圳市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我发起创办了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并开始挖掘深圳人文历史资源。1988年,“全国民间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深圳、珠海两地举行,钟老对这次理论研讨会很关注,并托人告知:“请转告杨宏海继续努力。”

同年11月,我有幸作为深圳和广东民间文艺界的代表,被推荐赴京出席第五次全国“文代会”。11月8日下午,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一起合影留念。

那天,钟老显得特别高兴,他专门召集民间文艺界代表座谈,激动地说:“现在是文化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定要抓紧时间,不遗余力呀!”

 四 

1989年11月,钟老南来深圳考察,住在深圳迎宾馆梅园,四天时间由我全程陪同。

其间参观了深圳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以及正在兴建的“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地,我就深圳方兴未艾的新民俗文化现象向他作了汇报。

钟老对此很感兴趣,他说,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出现都市新民俗文化,对这种现代民俗也要抓紧收集和研究。民俗学就是要研究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文化现象,做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问题研究并重,从而把这门学科不断向前推进。

钟老还应约为我主编的《深圳民间文艺》题词:“搜集、研究和发扬地方民俗文化,是我们国民的庄严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文化创造的需要。”

最后一次见钟老,是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在百忙中与我座谈,谈了不少问题,比较突出一点是“要建设中国民俗学的理论学派”。

1999年,广东省民协以及钟老家乡海丰的同志筹备“钟敬文与广东文艺学术研讨会”。

钟老对此事颇为重视,来信说:“关于学术研究会的事,甚感同志们盛情。但事情要办好,远非轻易……要紧紧抱住发扬学术和推进学术的主旨,处理一切……事前要有比较充分的准备,至少要征集到一部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品,使参加的人,感到不虚此行……”因种种原因,这个会议当年未开成。

2002年,钟老以百岁高龄去世。据钟少华说,钟老临终遗言只有两句话:“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我想回广东老家……”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校对 | 李红雨

编辑:吴小攀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