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岭南文脉 | 广东频产文艺精品,破圈燃爆线上线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3-03-22 07:4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3-03-22
下一步,广东即将启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

【编者按】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羊城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岭南文脉》全媒体周刊,今起推出“文艺精品”系列。

今年2月,广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召开,对新发展阶段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向媒体表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树立“精品立省、改革引领、服务提质、融合增效”工作思路,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岭南文脉》担负起新的责任正当其时,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主题而展开,聚焦新阶段广东文旅工作的重点,助力“岭南文脉”在新时代有新的赓续与发展。

对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岭南的考古、文物、非遗等大有延伸空间;文艺精品创作、文艺院团改革、文化场馆建设等方面,正在进一步发力;加快建设大湾区文化圈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广东文旅人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岭南大地上的文旅新事、要事,我们都将在《岭南文脉》里为您一一讲述。

敬请垂注。

文艺精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黄宙辉 甘卓然 实习生 刘琪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甘卓然  实习生 梁善茵

7月,广州舞剧《醒·狮》“一元演出”刷屏,逾300万人打卡,点燃线上演出浪潮;话剧《深海》造访宁波,深沉大爱震撼甬城,掌声经久不息;粤剧《谯国夫人》《白蛇传·情》《四大名著·选粹》在新疆展演大放异彩,收获了一大波当地粉丝……广东的文艺精品,火了!

据统计,2015年以来,广东共有385人次获国家级文艺奖项,418项(次)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和国际性奖项。近年来,广东“现象级”的文艺精品力作更是频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沙湾往事》,到掀起国风新浪潮的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广东文艺作品强势出圈,勇攀文艺新高峰。


 文脉现状 

广东文艺精品库连年“扩容

“三线并进”打造精品力作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文艺创作生产,以打造艺术精品为目标,创新实施“复排演出经典剧节目、推广演出当红流行剧节目、创排演出新创剧节目”的“三线并进”艺术生产模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展演。

《白蛇传·情》剧照

其中,重点推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三个专题创作计划,指导、扶持全省新创排大型剧目逾45部,其中现实题材大型剧目10部(含扶贫题材3部,抗疫题材3部),占比22%;红色和历史题材23部,占比51%。

新创排粤剧《谯国夫人》、话剧《深海》等,复排经典舞剧《风雨红棉》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舞台艺术精品力作。

粤剧《谯国夫人》剧照

广东通过树立“精品立省”的理念,不断推动“出精品、出人才、出活力”,打造全国知名文艺品牌;全力支持话剧《深海》参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逐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广东省艺术节、中国粤剧节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品牌。

广东各地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下一步,广东即将启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设立文艺精品专项扶持资金,力争通过一系列重点文艺工程项目的实施,激发带动全省文艺原创生产蓬勃发展。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各文艺院团正在创排一批新剧目包括舞剧《万家灯火》、舞剧《四时嫣红》(暂名)、话剧《羊城·暗哨》、粤剧《东江依旧紫荆红》等,继续为广东的文艺精品库添砖加瓦。

守正创新传承艺术精髓

7月26日晚,经典传统粤剧《罗通扫北》在广州江南大戏院上演。多年未上演的《罗通扫北》再度“复出”,观众反响格外热烈。

粤剧《罗通扫北》剧照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罗通扫北》监制练行村表示:“该剧的成功复排,有助于恢复和再现传统粤剧的行当艺术,展示粤剧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同时充分发挥了粤剧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

传统经典名剧在观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既展现粤剧名家的艺术造诣,又充分体现粤剧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广东粤剧院通过“传统经典,青春呈献”“粤剧传统行当专场”“名家传戏”等多种方式,对《梦断香销四十年》《花蕊夫人》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进行了分批整理、复排和展演。

粤剧《罗通扫北》剧照

同时,广东还启动了四大名家经典名作的整理收集工作,对罗品超、文觉非、郎筠玉、罗家宝四位粤剧艺术名家所留下的艺术资料进行多渠道收集、整理、保护,形成四大名家数据库,举办相关艺术专题展览,向名家致敬。

破圈传播探索传播模式

今年7月21日,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当红舞剧《醒·狮》直播当晚,吸引了超340万人次围观。“1元云端看《醒·狮》”话题获得超过1000万人次关注,139.41万网友点赞。

舞剧《醒·狮》剧照

此前,全国首部粤剧4K电影《白蛇传·情》引发了粤剧国潮热浪,票房更是创下中国戏曲电影之最。该片预告片在B站登场后引发社交热议,传统粤剧文化成功“出圈”。《白蛇传·情》目前已摘下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等奖项,并在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PB单元展映。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线上演艺平台发展,开辟了“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的文艺传播新路径,让诸多文艺精品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白蛇传.情》剧照

广东的文艺团体利用现有资源,开辟网上服务,推动全省网上直播、线上观演观展服务加速发展,打造“云上”新平台,推出“线上”新业态。

广东粤剧院推出“线上春班”“经典粤剧在线”和“粤剧在线小游戏”,趣味性地普及粤剧知识。2020年以来,广东粤剧院开展网上直播场次14场,累计点击量600万人次。


 文脉案例 

话剧《深海》:唯有真情最动人

剧本获黄院士本人肯定

7月23日,《深海》在宁波天然舞台的两场演出落下帷幕,甬城的观众与《深海》同频共振,为黄旭华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折服。演到动人之处,在场的观众眼眶含泪、情难自禁。

《深海》是近年来广东文艺精品之一,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我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的动人故事。

话剧《深海》剧照

2020年6月,《深海》在广州友谊剧院首演,随后于上海、北京、武汉等多地巡演,各界反响热烈。今年6月,该剧重启精修创排,开启了新一轮的巡演。

话剧《深海》出品人、黄旭华妻子李世英扮演者杨春荣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该剧在武汉演出期间,剧组专程拜访了黄旭华院士及家人。在会面过程中,黄旭华院士看了剧本,表示很满意。

在武汉演出当晚,黄旭华院士及夫人、女儿亲临现场。

演出结束后,黄旭华院士难掩激动心情落泪:“你们把我和夫人的思想状态高度浓缩,并演绎了出来。”

《深海》还在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得最高奖项“广东省艺术节大奖”等诸多殊荣,并将于今年代表广东省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奖“文华大奖”。

“在《深海》演出之后,据黄老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反映,报名舰船设计、核潜艇研究设计等专业的青年人较之前多了许多,更多的年轻一代愿意以黄老为榜样,继续为祖国‘深潜’。”对此,杨春荣感到很欣慰。

聚焦“真”与“人”打动人心

不同于以往的传记性舞台作品,话剧《深海》聚焦黄旭华的内心世界,叙事节奏打动人、感染人。

“如何抓住一个现实中的英雄形象,在真实和艺术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创作最大的难题之一。”杨春荣表示,创作团队先后前往汕头、汕尾以及武汉、三亚等黄旭华院士的家乡和工作地点采风,并向相关部门申请与黄旭华院士夫妇面谈和深入采访,力求演绎出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对个性的贴身理解。

在导演黄定山看来,能够打动人心的,是人性中普世的情感。“只有真正走进人物的生活,去探索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才能真实感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聚焦‘真’和‘人’。”

为此,《深海》摒弃了高大上的布道式语言,通过能够切身体会到的生活细节和情感感染着观众。这种感情的承载,在《深海》中化为一把小小的梳子——舞台上,黄旭华的母亲看到儿子拿出五十年前她送的一把银梳子,就接过来为儿子梳头,因为儿子已经长出了白发。

这些细节,都表现得催人泪下。

话剧《深海》剧照

深潜300米,是核潜艇建造的一个里程碑,极限深潜极具风险。当年,为了稳定队伍情绪,在试验时,黄旭华与大家一同上艇深潜,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准备上艇深潜的戏份被称为全剧的“戏眼”,把下潜前黄旭华与妻子李世英之间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春荣称,如果这幕戏说黄旭华希望勇敢下潜、妻子一味鼓励,那就成了“主旋律套路”,也不符合人之常情,“所以我们着重呈现出妻子的担忧与诘问,在两人激烈的冲突中,妻子最终选择支持丈夫的决定”。

这个设计也得益于杨春荣此前对黄旭华院士夫人李世英的采访。当年,得知丈夫决定上艇深潜后,李世英告诉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你应该去的。你要是走了,我给你把家守得好好的;你要是回来了,我就在家里等你。”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杨春荣。

蕴藏在《深海》中的大爱与真情也打动了无数观众。杨春荣回忆称,有次巡演谢幕时,海军士兵向观众行军礼,一位稚嫩的小男孩敬着不太标准的举手礼,久久不愿放下。演出结束后,有观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来看这部话剧的观众要提前准备好手绢”。

用艺术手法呈现主旋律

沉浸舞台艺术多年的杨春荣深知,越是主旋律题材,舞台越要有想象力,唯有艺术才能俘获人心。立意高而艺术性强,是话剧《深海》成为难得佳作的重要原因。该剧编剧周振天介绍:“在这部话剧中,我们努力抓住主人公黄旭华在经历大时代的背景、命运的坎坷后,始终坚持信仰的立意。”

在艺术表现上,《深海》正剧部分突破了传统舞台的限制和表现方式,在深海、火车前行等场面运用电影手法,营造出开阔大气、衔接自然的艺术效果。此外,全剧富有地方特色。

由于黄旭华是广东汕尾市人,剧中加入了英歌舞等广东地方特色元素,展现岭南文化。

话剧《深海》剧照

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认为,《深海》的艺术成就很高。在他看来,中国话剧的光荣传统就是救亡、拥抱现实,《深海》继承了这个传统。

尤其是剧本本身有着坚实的文学基础,三条回忆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颇具艺术美感。“1970年,完成了第一艘核潜艇,夫妻两人四次敬酒,忠孝难两全,一个英雄背后背负的重要使命凸显了出来。”

“观众来到剧场看一场话剧,期待的是跌宕起伏的故事,富有哲理性、思辨性的语言。我们想把主旋律的作品也做出艺术性,而非枯燥的宣传和说教。”在杨春荣看来,让观众在剧场中感受舞台艺术的力量、有共鸣,这就是舞台艺术的魅力。


 专家点评 

广东正展示文艺精品创作新活力

王炜(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近年来,广东省舞台艺术创作稳步发展,作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创作演出了民族舞剧《沙湾往事》《醒·狮》;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旗帜》;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大道》《深海》;粤剧《梦·红船》《还金记》;潮剧《红军阿姆》《秘密交通站》;山歌剧《客魂·家风》《白鹭村》;歌剧《红流澎湃》《先行者》等一大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其中,《沙湾往事》于2016年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醒·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舞剧奖,这两部作品成为国内演出市场最受欢迎的“出圈”作品。

总体看来,广东文艺精品创作有这样几个明显特征:

——深挖岭南题材,表现时代生活,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特别是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小康社会与新农村建设、抗击新冠疫情、建党百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作演出了大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

——艺术表现形式上勇于探索创新,体现出时代的审美特色。广东的舞台艺术工作者能够遵循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时代观众的审美变化,探索艺术形式之美。

比如粤剧《决战天策府》《白蛇传·情》《红头巾》,话剧《大道》等,无论是对当下流行元素或不同门类艺术样式的融合,还是体现本门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表达,广东舞台艺术作品都有了较大进步。

——充分体现了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要求。近期刚刚上演的音乐剧《使命必达》和《这里的冬天不下雪》以低成本、接地气的创作和演出,体现了院团植根市场,面向观众的创作与运营管理观念。

在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广东的舞台艺术作品正展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在继续加强内容表现和人物刻画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具时代精神的中国审美特征表达。

创新和完善文艺院团的运营管理机制,每年有固定的创作生产经费用来排演正常的年度作品,争取用政府投入一部分和市场回收一部分的方式达到制作和演出运营的成本平衡,用更多精致、优美、低成本的作品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重大题材的作品经专家论证后由政府另行投入。

在各级院团排演的经典或小型原创作品,要更多使用本团、本地、本区域专业人员,加快广东青年人才的成长,改变广东目前人才短缺的情况,最终形成人才、作品自动涌出的局面,实现“精品立省”的目标。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原文刊登于《羊城晚报》2022年08月02日 A04版

总策划/李斌 杜传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赵红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本期统筹/陈桥生 邓琼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大海
编辑 | 文 艺
校对 | 黎松青

编辑:文艺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