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岭南文史 | 惠如楼的广州传奇,何止在电影《羊城暗哨》中…
文、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邓琼 实习生 杨蕊
通讯员 任海虹 马微微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谍战片鼻祖——《羊城暗哨》轰动全国。这部在广州实地拍摄的影片,让众多国人第一次直观地认识了羊城。
广州的百年老字号茶楼“惠如楼”作为片中一个重要取景地,更是以独特的岭南茶楼文化感染了千万观众。
位于广州中山五路的惠如楼创办于1875年,是城中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
它的命运中有传奇、有跌宕:从因善举开创到盛极一时,从千人同饮到搬迁结业,从文墨荟萃到辗转求生……
历经沧桑的惠如楼把羊城茶楼的情致韵味发挥到极致,更把一份“惠己惠人 素持公道,如亲如故 长暖客情”的文化内涵长久地印刻在广州城的记忆中。
善心开店 茶林先声
在广州城的饮食业态中,茶楼经营是经营最稳定、资金最庞大的一个自然行业,百年老字号比比皆是,为其他行业所少见。清末民初的竹枝词就唱道:“百行生意近俱淡,惟有茶林独拥挤。不爱新茶爱旧茶,座中佳客真品题。”
惠如楼始创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是广州最古老的茶楼之一,原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117号(旧称惠爱中路)。它家门前悬挂有近7米高的“惠如楼”招牌,不用寻常的红色,反而以黑底衬金字。
当时,惠如楼开业不久即遇到清朝同治皇帝驾崩、光绪继位,全国服丧而禁用喜庆之色,但招牌又不能不挂,只好临时以黑漆盖住红色。这也可为惠如楼的开业年份提供一个旁证。此招牌一直沿用至1987年茶楼大装修之前。
百年老字号惠如楼的开办,始于一个善举。不少典籍中都记载过这个故事:惠如楼的创始人叫陈惠如,同治年间,夫妇俩在广州经营一个小食肆。
某日,陈惠如力阻伙计要用开水淋窃贼的做法,救下了一个躲在碗柜里的小偷。听说小偷因家里受灾被迫偷食,陈惠如便施以粥饭,并附上钱银,助其另谋生路。数年过去,陈惠如接连收到来自南洋的银洋,系当年所救之人表达感恩。
据1990年出版的《食在广州史话》中雷婉梨《百年老号惠如楼》一文介绍,自此,“陈惠如便在小食肆所在的‘潘家会馆’楼顶上搭棚建茶居,这就是最初的惠如楼”。
到上世纪谭澄波(一说为“谭晴波”)接手惠如楼时,茶楼的规模已有4层楼、60名雇员。后来,谭又先后把惠如楼附近30多户居民的住宅买下来,准备扩大经营,但由于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华,扩建未成。
在老广州们的记忆中,民国时的惠如楼建筑装修就十分独特,既有中式建筑风格的传统,也有西方巴洛克式样的风韵。
惠如楼的二楼建筑采用四柱三拱券形式,外墙有半圆形的阳台突出,这和传统的茶楼建筑颇不一样,在原本清一色传统建筑的羊城闹市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中国成立后,惠如楼转为公私合营,1958年改为国营。1960年,国家在惠如楼附近几十户的地皮上进行扩建,1963年10月竣工复业,当时已有职工170多人。
千人同饮 少长咸集
百年间,惠如楼多次扩建,生意如日中天,营业额一度达到广州茶楼业界中的最高。据旧时惠如楼的老员工回忆,惠如楼每天早晨五点半开门,排队的人数常常多到需要点心师傅用一条长绳来维持秩序。一张原本只能容纳四人的方台,常常挤着七八人,等位是常事。
惠如楼素以茶靓水滚、点心精美著称,最负盛名的点心有脯鱼干蒸烧卖、笋尖鲜虾饺、榄仁萨其马等。它的饼食在广州城中也有口皆碑,如嫁女饼(莲蓉酥、爽糖酥等)、老婆饼(冬蓉酥)、年宵品种、中秋“贡品月”等。
历史上,惠如楼中不乏千人同饮茶之盛况,这即使在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
1982年出版的《中国名餐馆》中有记述:“惠如楼按设置只有一千个座位,但常常多至一千四百多人。迟来的只好望楼兴叹。”
“惠如楼的第一层高六米,第二层高五米,南门北窗,显得轩昂豁达,通畅明朗,使身居闹室的顾客尽量得到安静。只此一点,惠如楼就胜人一筹了。”
惠如楼在业内首推的“星期美点”更是轰动一时。据记载,他们的“星期美点”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已推出,除了虾饺、干蒸烧卖等顾客常食不厌的基本品种外,其余的一周轮换一次,款式有五至八种之多。
多年来,惠如楼一共轮换过多少款点心,实在难以枚举。仅从1980年前后恢复“星期美点”以来就进行了113期轮换,轮换的品种达1500多款。
龚伯洪在其著作《百年老店:广州老食肆与老食语》中归纳:“从惠如楼发展历程来看,重视宣传广告、重视文化内涵是其旺店之道。”
很多资深老茶客都记得,惠如楼二楼“少长咸集”横额系清代著名书画家赵之谦手书,这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欣赏。这是民国初期惠如楼主事陈逸琴从羊城的古玩店购得。
广州城标 影视青睐
作为羊城茶楼文化的地标之一,惠如楼常常与艺人、文人、影视作品结缘,这令它更加声名远播。二十世纪30年代,惠如楼设“唱女伶”,著名艺人徐柳仙、张月儿、小明星等都在这里唱曲。
本土著名作家梁凤莲于二十世纪60年代出生在广州西关。她回忆,童年时代,她“天天被阿嬷早早地唤醒,带到临近的茶楼饭店饮早茶,几乎喝遍了广州那些有名的茶楼”。
多年以后,在《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等梁凤莲创作的小说中,都能寻到惠如楼、陶陶居等茶楼的身影。在她印象中,“惠如楼一楼的门面与骑楼打通,大堂中空,显得很开阔。茶楼很规整,装修风格中西合璧。不同的楼层设置卡座、雅座,有热闹区域,亦有安静之处”。
惠如楼的老店特色,数十年来都为影视创作者所垂青。1957年上映的“广式”谍战片《羊城暗哨》,由广东著名作家陈残云创作剧本,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为体现地域特点,该片中有一幕八姑为挑拨陈医生夫妻关系而拿出假合照的戏,外景便选在惠如楼。
当时惠如楼专门停业半天,协助剧组拍摄,还请食客充当临时演员。茶楼场景中,那此起彼伏的粤语“烧卖”“大包”叫卖声、红线女的粤剧名唱段《搜书院》都隐约可闻,浓烈的南国色彩为这部惊险影片增添了抒情特色,大受观众喜爱。
这家茶楼是上世纪公认的广州城标之一。1979年上映的电影《拔哥的故事》,剧情发生在1926年3月,也在惠如楼实地布景拍摄;
2008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年代剧《东山飘雨西关晴》(由汪明荃、佘诗曼等主演)中也还有这样的情节:剧中潘家老爷最爱吃惠如楼的点心,汪明荃饰演的二少奶奶干脆把惠如楼的点心师傅请到家中现做,这家茶楼的美名直透出荧屏之外。
1987年4月装修期间,惠如楼员工在仓库杂物间偶然发现了一副故旧的对联上联:“惠己惠人 素持公道”。当时考证,这是1890年惠如楼庆祝开业15周年所写,但下联散佚。
惠如楼决定公开登报征对下联。一时间,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侨处寄来的应征对联信件有400多封。
当年11月下旬,惠如楼特地请来陈残云、陈芦荻、黄施民、韦丘、陈雨田等作家、诗人一起评选,经过仔细甄选、斟酌,最后下联定为“如亲如故 长暖客情”。自此,这副对联与惠如楼一起名扬海内外。
“九鱼”一度 惠如重生
在民国鼎盛时期,广州城内以“如”字为号的茶楼达九家之多,统称为“九如”。广州人取其谐音称之为“九鱼”,即“九鱼齐出”。惠如是其中一“鱼(如)”。
关于“九鱼”的由来,甄人、谭绍鹏主编的《广州著名老字号》记载:“陈(指陈惠如)多财善贾,除了在原地扩建惠如楼外,还陆续兴建了几家茶楼,都以‘如’字为名,像三如、多如、太如、东如、南如、瑞如、福如、天如。”
但也有另一说法:“以被誉为‘茶楼王’谭新义为首的一班大佬,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收购了一批著名茶楼,惠如楼大约也在那时被收购。谭新义对‘如’字情有独钟,经他主办和参与,一口气开了多间以‘如’字命名的茶楼,其他老板也来凑上热闹,开起了以‘如’字为名的茶楼,当其时正是‘九鱼(如)齐出’。”
无论哪种说法,都可见当年羊城茶楼之盛。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保存了一段惠如楼的历史视频,虽然仅有57秒,却弥足珍贵。羊城晚报记者在这段拍摄于1995年惠如楼拆迁前的视频中看到,一栋骑楼门堂很高,门口竖着的大招牌为绿底,上面以红色字体写着“惠如楼海鲜酒家”。
据了解,惠如楼在1987年重新装修后,更名为“惠如楼海鲜酒家”。
1995年,惠如楼原址被拆,搬迁到三元里广花路,后于1997年结业。广州作家宁泉聘曾有感而赋诗道:“素持公道惠如楼,常暖客情称上谋。百载风流成往事,征联幸有口碑留。”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原惠如楼副总经理潘永杰介绍,到1949年,广州茶楼已经只剩下五条“鱼”:中山五路的惠如、南华中路的三如、光复路的太如、三角市的东如和北京路上的南如。
特别是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或因转制改名,或因地铁建设而拆迁,这几家名称中带有“如”字的茶楼陆续成为过往。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老字号品牌复兴的重视,2018年,在广州国资管理集团的牵头之下,惠如楼的百年招牌又以品牌授权经营的模式悄然复生——惠如楼在广州白云机场开了两家店,人们得以重新品尝这跌宕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广府味道”。
2019年,惠如楼品牌被评为“广州老字号”。目前,惠如楼机场店又变身手信店。
广州老字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周睿哲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除了在白云机场“重生”,惠如楼还将引入食品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辟全新的食品“赛道”,以老字号的百年传承,融合新时代品牌理念,多维度重塑惠如楼品牌。
——【访 谈】——
希望老字号好好“活”在我们身边
梁凤莲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一级作家)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以惠如楼为代表的、我们这座城市形成的独特的羊城茶楼文化?
梁凤莲:羊城的茶楼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茶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哪怕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茶楼文化的根脉也一直没断,仍保留了很多有名的茶楼,如在中山五路的惠如楼就是其中之一。
广州是千年商都,茶楼慢慢成为商业社会的标配,延伸出很多功能。不仅是喝茶,还推动了社交、贸易、亲情关系以及饮食文化的发展。
广州饮食文化最了不起的贡献和传承,就是把每个人的共同需求提升为一种生存智慧——把日子捧在手里,好好地过下去。有了这种文化,广州人才会淡定从容,宠辱不惊。茶楼文化,对广州社会和谐氛围的营造功不可没。
羊城晚报:确实,市民们都觉得,在茶楼里的日子很“岭南”。
梁凤莲:广州茶楼文化所容纳的东西很多,谈生意、相亲、会客、家人团聚等都可在其中进行。茶楼属于公共空间,大家坦诚相待,既可以放松随意,也可隆重而有仪式感。这是广州茶楼文化与其他城市的区别。
广州的茶楼也是很风雅的去处。酸枝桌椅,木雕通花,名人字画,园林布局,水靓茶香,这成就了一批著名的老字号,比如成珠楼、惠如楼、陶陶居等。
“得闲去饮茶”,“早茶”“夜茶”成为新老广州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饮茶,就是广州人迎接晨昏交替的嘉年华。广州茶楼文化,还成为游子们的乡愁。“有粤语的地方就有茶楼”,广州茶楼文化随着华人华裔,传播到全世界。
羊城晚报:在当下,我们应怎样传承、发展羊城茶楼文化?
梁凤莲:广州茶楼具有鲜明的标识度、辨识度,其格局、氛围、出品,很能反映出广州的地域特色。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茶楼是广州不可缺少的消费场景。做好茶楼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对于宣传广州的城市形象非常重要,我们须好好经营。
广州不少茶楼在民国时期曾经风生水起,现在大多不知所终,有点遗憾。广州茶楼的发展,不仅是传统的问题,也是未来的问题。
广州城里不能全是西餐厅、会所,能不能把这些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复活?我认为,这些具有历史沉淀的老字号不应被送进档案馆,要让它们活在我们身边,继续成为一起生存下去的老邻居。
所谓现代化,就是把有价值的传统带到未来。这些老字号对广州的城市形象有益,应该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民间资本的激活,两相结合。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如二十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外来妹》《公关小姐》等,其拍摄背景中就有广州茶楼。我觉得,文艺作品可成为推广羊城茶楼文化的利器,助力宣传广州的城市形象。
——【延 伸】——
广州老字号振兴基金完成备案
自2021年以来,广州酒家、白云山、珠江钢琴等接连发布公告称,广州老字号振兴基金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手续。
2021年9月16日,广州国发(现“广州产投集团”)携旗下科创国发基金,与岭南集团、广州商控、广州酒家、珠江钢琴、广药集团、广州轻工国资经营管理公司、广州越秀资本管理公司以及广州食尚国味饮食公司、广州枫盛投资公司两家民企共同签署合伙协议,共同出资设立了广州老字号振兴基金合伙企业。
首期计划总规模为4.04亿元,目前已完成全部资金的实缴。从出资来看,广州酒家、白云山、珠江钢琴等8家企业均出资5000万元。
合伙企业的投资方向主要是老字号及大健康、大消费等相关产业,目的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老字号企业进行战略入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广州老字号振兴基金对老字号行业的振兴无疑有着示范作用,期待它能为南粤老字号焕发新生走出一条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合作网站:广东省政协“文史广东”http://www.gdwsw.gov.cn/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大海
编辑 | 文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