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脉】广东首亮革命文物家底,红色宝藏数居全国前列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1-06-27 14: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1-06-27
广东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冯桂菊 程国锋 雷伟强
图/通讯员提供(除署名外)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宋金峪 曾育文

6月20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党员、群众通过预约,纷纷走进纪念馆,体会近百年前革命先辈的筚路蓝缕。广州市恤孤院路的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上,留着98年前中共三大代表走过的足迹。

南粤大地上,众多革命文物星罗棋布:红墙黄瓦的广州农讲所农民运动讲习班的上课声,似乎至今犹在人们耳畔回响;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见证了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的海陆丰革命斗争……

这些革命文物,串连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展示着一段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南粤百年红色基因。

2021年6月25日《羊城晚报·岭南文脉》版面

【文脉现状】

红色旅游吸引百万人次游客

都说广东是革命文物大省,那到底全省革命文物家底几何?6月23日,首次公布的《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给出了答案——目前,广东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计151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数量和级别均位居全国前列。

可移动革命文物均是珍贵文物

今年4月,在国家文物局核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中,广东的三元里平英团遗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等30处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四。这得益于广东拥有的丰富革命文物资源。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林桂炎 摄

“广东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核定,全省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其中除了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49处;全省可移动革命文物4544件(套),全部都是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拥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3个。

全省21个市82个县列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有重复划入的县、市、区),包括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和广东片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全域覆盖的省份。

汕尾市海丰县红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分析报告显示,总体而言,广东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具有时间跨度长;革命文物总量多、质量高;类型丰富,分布范围广;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等特点。

其中,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所属时限,起自鸦片战争,止于改革开放时期,革命文物时间跨度之长在全国范围内均属罕见;保护级别高,属于市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占总数量的57.1%;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丰富,涵盖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所有类型,涵盖全省21个地级市。

5年安排15亿元专项支持

实施革命文物固本强基行动;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修缮行动;实施革命文物展示利用行动;实施革命文物宣传教育行动;实施革命文物文旅融合行动……近年来,广东实施了“五大行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向纵深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革命文物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年度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亿元,并从2019年起5年专项安排15亿元实施省级以上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展陈提升行动,统筹各项相关资金70亿元支持红色革命遗址免费开放、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等工作。

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广东先后组织对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等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杨匏安旧居等1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相继开展孙中山故居等一批革命文物的专项保护规划。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广东还探索建立“岁修”制度,2021年按照每处每年3万元的标准,拨付超2600万元省财政经费用于886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保养维护,并下达1000万元抢险加固经费,优先用于濒危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

在革命文物文旅融合方面,广东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模式,印发《加快推进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工作指引(2020年-2022年)》。

鸦片战争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推介的60个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惠州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广东红色旅游受到游客的欢迎。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广东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104.9万人次,同比增长176.7%,较2019年同期增长4.9%。

【文脉案例】

“全总”旧址铭记全国工运史

位于广州市越秀南路89号的一栋黄色小楼,串连起90多年前的革命历史。这栋小楼便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所在地,在全国工人运动中拥有独特的地位。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这栋小楼,重温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曾为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中心

96年前,这栋黄色小楼开始进入全国工人运动的视野——1925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迁入位于越秀南路的惠州会馆办公,成为大革命时期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大会到会代表281人,制定并通过《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决议案》等30多个决议案。同时,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25人。“全总”第一届执行委员会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为副委员长,总部机关暂设于广州。“全总”是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全国性机构。

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运动讲习班证章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国工会和工人运动史上的又一次里程碑式大会。自此,“全总”便成为动员和团结全国工人的旗帜,引领革命工会和工人运动奋勇向前。

在“全总”的建设与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总”成立之初,共产党就在“全总”设立了党团,由邓中夏担任党团书记及“全总”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务。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教部副研究员郭小聪介绍,“这意味着在全国总工会内部的行政工作、宣传工作都是由共产党员领导并执行党的决议”。

史无前例、持续时间长达16个月之久的省港工人大罢工,便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共同领导。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全总”立即派邓中夏、杨殷到香港组织工人罢工,有效打击了香港的帝国主义势力。

1925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发给罢工工人的黑色棉衣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1927年2月,“全总”北迁汉口办公,原址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广州作为全国总工会的发源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200余件文物再现历史风云

“全总”旧址原为惠州会馆,始建于清末。1917年12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在此地设立。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广州工人代表会曾设在此。1925年8月,廖仲恺、陈秋霖在该楼前被刺杀,其庭院中设有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和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1959年,“全总”旧址被辟为纪念馆,刘少奇同志题写“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牌匾。1988年1月,“全总”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全总”旧址又将走进新的历史。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开始启动“全总”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密锣紧鼓进行,将于近日竣工,重新对外开放。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

策展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编辑谢潇瑾介绍,基本陈列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为主题,通过六个部分,全面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总”的诞生历程及其在广州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复原陈列则坚持“旧址就是最重要的文物展品和展示空间”理念,再现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惠州会馆二楼的办公场景及旧址的历史变迁。

展陈改造重点突出文物展示,展出文物将多达200余件,涵盖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创建历程及其在广州领导工人运动的方方面面。其中重点文物展品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1925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发给罢工工人的黑色棉衣、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运动讲习班证章、刘少奇在劳动学院讲授的《工会组织法讲义》等。

【文脉新象】

广东3条线路入选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线路1 红色广州·革命之城

广州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线路2 奋进大湾区·逐梦新时代

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地铁博物馆—佛山市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深圳市莲花山公园—深圳市博物馆—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港珠澳大桥

线路3 岭南文化·人文遗存

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梅州市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潮州市广济门城楼—潮州市广济桥—潮州市牌坊街—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霞露村—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波溪村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广东30处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中山纪念堂,广东咨议局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三元里平英团遗址,黄埔军校旧址与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洪秀全故居,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双峰寨,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司徒美堂故居,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叶挺故居,叶剑英故居,三河中山纪念堂,谢晋元故居,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与赤山约农会旧址,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蒋光鼐故居,孙中山故居,中央红色交通线。

东莞虎门林则徐销烟旧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文脉走向】

六大举措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广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存在不足,包括:地方经费投入不足,低级别革命文物保存状况不容乐观,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和革命文物征集费用不足;研究深度不够,不少纪念场馆、红色景区重形式轻内容,革命文物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人才队伍薄弱,难以满足革命文物保护需求等。

对此,广东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大革命文物经费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等六项针对性举措。

广州解放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州博物馆供图

其中,广东争取在年内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法律依据;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文化遗产游径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革命文物里的党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第二季)》系列纪录片。

【文脉点评】

曹劲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争取早日实现红色历史档案信息化和公众共享

广东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特点也非常鲜明。总的来说,广东的人文地理因素造就了天生的革命基因,这里涌现出很多早期的革命先烈;缘于上世纪的特定历史阶段,广东留下很多特殊类型的红色革命史迹,与近代史上的重要革命事件息息相关。

近年来,在革命文物的利用方面,广东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其中,通过文化线路串联革命遗产是一个亮点。像华南抗战研学基地,实际上就是通过把分布在粤北各市县的抗战期间华南高等院校办学史迹点串联起来,形成可读可游的研学基地,实现活化利用。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广东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也存在短板。首先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特别是机构的设置、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培训等,都跟广东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不匹配。

目前,广东文博机构的力量设置相对显得有点薄弱。比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总编制只有50个人,既要做田野考古、水下考古,还要做古建筑保护……基层市县文物工作方面的人手就更不够了,很多市县都只有一个文物科,科里可能只有一个人负责文物工作。因此,各市县的博物馆人员力量也亟待加强。

此外,我认为在近代史迹和红色史迹研究工作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史料的匮乏和获取历史档案方面的掣肘。中国共产党早年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人、文献资料都很难找寻,导致研究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团一大签名簿 广州博物馆供图

另一方面,不少保存下来的城建、历史档案又分散在房管局、档案馆、城建档案馆等多个部门,资源并未实现共享,不同行业的档案管理存在壁垒,也还没有充分开放给公众进行查阅。我呼吁,争取早日实现历史档案的信息化和公众共享,让革命遗产保护历史工作可以建立在更加严谨、准确、扎实的史料研究基础上,力求历史信息真实,确保革命文物遗存真实完整。

在新时代,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要建立在扎实的、深入的史料研究基础之上。

比如,我们做华南研学基地的前期研究,也是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中,抽丝剥茧地寻找师生们在这段时期的经历。这些扎实的前期工作,直接启发着后期的活化利用工作,像信息柱的设计、遗迹的修缮等,既有丰富的知识点、可信的来源,又时尚有趣,效果非常好。沉浸式体验等更加活泼的方式能让年轻人更容易理解,也能更好地讲述蕴藏的红色故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 /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本期统筹 / 陈桥生 邓琼
视觉统筹 / 胡军
责任编辑 / 吴大海

编辑:吴大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