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
图/官方提供
日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拉美思想译丛”首部作品《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作品是20世纪30年代拉美民族意识复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拉丁美洲哲学走向成熟、引起世界注意的突破之作。
近期,该译丛还将陆续推出《爱丽儿》《拉美社会思想读本》等。
“拉美思想译丛”由华南师范大学滕威教授、中国社科院拉美所魏然博士共同主编,集结国内拉美研究方面的一流学者、译者,希望借此搭建一个跨学科、跨文化与跨语际的思想互动平台,期待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在各自领域重新发现拉美,与之对话,以便检视历史、探寻多元化的未来。
据介绍,“拉美思想译丛”计划每年出版3至5本。滕威表示,该译丛不是单纯的翻译项目,期待更多不局限于西方思想视野的朋友们也能热情参与;希望继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文学热”之后,国内能掀起“拉美思想热”,从而为思考当下的全球危机吸收别样的思想营养。
更全面系统的译介亟待展开
“长久以来,当我们说起外国哲学、思想或理论时,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欧陆或英美的巨匠与杰作,但一问及第三世界,比如拉美和非洲的思想史,大家几乎一无所知。每年国内翻译出版的外国理论著作不计其数,但还是译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占绝对多数。”在“拉美思想译丛”总序中,滕威谈到了组织策划这套丛书的初衷。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复旦大学历史系拉美研究室、南开大学拉美史研究室等中国最早的拉美研究机构,译介了一批介绍拉美历史、地理、革命思想的著作,专题文选(比如复旦大学拉美研究室的“拉美问题译丛”),以及一些研究拉美的专著。
这些书不仅奠定了中国拉美研究的文献基础,直到今天它们仍经常出现在国内拉美研究学者和学生的参考文献中。
八九十年代,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拉美”再次成为从学界到大众的阅读热点,但这股热潮却局限于文学领域。各种拉美文学译丛,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拉美文学大师的文集以及传记、访谈、论著的出版几乎未有中断。
新世纪以来,随着与拉美的经贸往来愈来愈频繁,国内各种与拉美相关的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编译出版了不少拉美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但整体而言,涉及拉美哲学思想、批判理论的译介还是相当稀少。
滕威认为,更加全面、系统的译介工作亟待展开,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西语专业的教学需求,逐渐为国内拉美研究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以便我们检视历史、探寻多元化的未来。
译丛书目保持开放和多元
2018年1月,“拉美思想译丛”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并组建了包括赵振江、索飒、陈众议、汪晖、戴锦华、刘健芝等海内外拉美研究专家在内的学术顾问团队。
1990年代以来,学者索飒的著作《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对一代代年轻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丛书启动仪式上,索飒说:“当年拉美文学热,我们是看星星,不太了解文学背后的东西。译介拉美思想,对抵抗‘欧洲中心论’很有意义,两者不仅思想不同,内容和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与此同时,由于书目和作者大多是首次引进中文世界,丛书特邀在国内长期从事西葡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承担翻译,添加必要的背景性和学术性注解,并为每一本书撰写长文导读,整理作者年表、作品与相关研究的目录作为附录。
《面具与乌托邦》:拉丁美洲哲学思想走向成熟的突破之作
“拉美思想译丛”首部作品《面具与乌托邦》是墨西哥著名思想家、作家萨穆埃尔·拉莫斯的作品,译者艾青是北京大学西班牙语学士、硕士,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西班牙语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
《面具与乌托邦》是20世纪30年代拉美民族意识复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拉丁美洲哲学走向成熟、引起世界注意的突破作品。
在书中,萨穆埃尔·拉莫斯表达了想要确立墨西哥自身文化的雄心,展示了拉美民族意识的复兴,凸显了拉美知识分子直面现实、寻找本土文化道路的灼热责任感。
而他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不仅对于墨西哥,对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人民都有普遍意义:面对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应该以何种态度自处?在世界文化与本土文明之间,在现代技术和精神文明之间,在信心缺失与妄自尊大之间,如何“认识你自己”?
《面具与乌托邦》自1934年首版以来,在墨西哥乃至整个美洲大陆获得了广泛关注,第一版很快售罄,被研究墨西哥或美洲文化的著作文章多次引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和思想领域。书中对墨西哥人心理的见解,在本国家喻户晓,被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