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8月28日,“生命舱——创新卫生应急救援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生命舱”设计大赛)复评会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举行。由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7位不同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从中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7名、优秀奖10名。其中,学生组作品《生命快线》(作者:广州美术学院潘拓安、秦威)、《疫情下的多功能自行车设计》(作者沈阳理工大学董善昕、周婧怡)获得本次大赛金奖。
“生命舱”大赛海报
疫情让设计师思考新问题
“生命舱”设计大赛由广州美术学院牵头发起,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主办,未来展组委会、(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各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人居环境艺术与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介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突然,影响范围大。许多专家学者、设计师开始思考:“设计能为此次疫情做些什么,为生命做些什么”、“处在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应如何发展”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生命舱”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以“创新卫生应急救援”为主题,面向社会征集空间设计类和应急设施类设计作品。今年3月以来,“生命舱”设计大赛受到广泛关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20份设计作品。
何镜堂院士指出,此次设计比赛不仅要求参赛者对医疗卫生应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未来将进入后疫情时代,设计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周围的物品、空间要有新的思考。
获得金奖的两件作品
参与复评会的评委和学院领导合影
获奖作品有创意有思考
经过21位专家学者的初次评选,大赛主办方在学生组作品中选出60份、专业组作品20份进入本次复评会。 复评会上,广州美术学院校长李劲堃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的设计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近乎改变整个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设计师们应当思考如何为卫生应急救援贡献设计智慧,促使更多的人不断探索设计的“可能性”。希望更多的设计师以及设计专业的学生能以此为契机,创新思考,为国家在后疫情时期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硬件基础,提供世界一流的设计体验。
评委们在评选参赛作品(主办方供图)
何镜堂院士点评金奖作品
本次复评会不仅邀请到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等专家学者出席,还邀请到曾驰援武汉抗疫一线的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陈振光参与评选。
“从本次参赛的作品中,能看出一些非常有特点、有想法、新颖的设计,也带给我们很多灵感。”陈振光副院长表示,比如:有件设计作品加入加温的装置,有助于解决护目镜上起雾的问题。还有一个作品设计,把火车改造成转运病人的“生命舱”,解决长途转运多位病人的难题,这个理念非常适合实际。
对于最终获得金奖的作品,何镜堂院士进行点评:作品《疫情下的多功能自行车》中的自行车造型很漂亮、很美观、比较有创意,既有自行车的交通功能,同时又解决防疫的问题;作品《生命快线》设计的是一列火车,它不仅是一辆救护车,还有隔离的功能,把病人和急救人员隔离运走,这个想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