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振兴评剧 现代戏仍是关键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1-09 09:44
分享到

振兴评剧

现代戏仍是关键(艺文观察·让戏曲走进当下②)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评剧诞生110周年,为期一个月的“清莲雅韵——全国评剧展演”不久前在京落幕。10家全国优秀评剧院团,带来了20台精品剧目。这是全国各大评剧院团近30年来在北京首次集体亮相,从中可以看到评剧艺术发展的蓬勃现状,也看到一些可能制约发展的不足。

这次展演,每个院团带来传统戏和现代戏各一台。从两者的直接对比中可以看出:传统戏几乎出出是经典,而现代戏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回顾评剧在历史上的荣耀和地位,与现代戏密不可分。在评剧孕育、发展、成熟、兴盛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剧种都是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大本营。

评剧起源于冀东平原的民间说唱艺术莲花落,是从百姓生活的土壤之中生长起来的,天然具有关怀现实的基因。从莲花落到“平腔梆子戏”,评剧在成长壮大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华北、东北民间艺术的滋养。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评剧还正好遇上欧风东渐、戏曲改良的时代潮流,文明戏、时装戏等蔚然一时,这种新思潮直接影响到正在酝酿转换提升评剧的艺人群体。从莲花落时期反映婆媳关系的《劝爱保》到成兆才的不朽经典《杨三姐告状》,评剧不断壮大,并享誉京津冀沪和东三省,靠的首先是现代戏。连李大钊先生命名为“评剧”,想到的也是其关注现实、“评论社会”的天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推动戏曲改革发展各个阶段,评剧的全国性声誉多半建立在现代戏基础上。上世纪50年代的《刘巧儿》《小女婿》,60年代的《金沙江畔》《八女颂》,80年代的《这样的女人》《民警家的“贼”》《野马》《高山下的花环》,90年代以来的《黑头儿与四大名蛋》《多彩的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山花》《红岩诗魂》……2000年在评剧故乡唐山举办的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12台剧目大半是现代戏。由于评剧对现代戏的突出贡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也设在了中国评剧院。

毋庸讳言,评剧的影响力有些下降,发展面临重重考验。在我看来,这正是因为评剧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能力整体下降造成的。这其中或许包括剧院体制机制变化、编剧人才缺乏、青年演员断层等多方面原因,但归根结底,造成的结果就是以现代戏见长的评剧,失去了自身的根本优势。

因此,新时代评剧振兴的关键着力点,仍然是现代戏。

加强现代戏创作,首先要向自身的深厚传统学习。110年的评剧,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无论是改编剧目还是移植剧目,都有大量典范。国家京剧院导演李学忠就曾称赞:“《杨三姐告状》永远是我们的教科书。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投入,却有大产出。”还有《花为媒》《三请樊梨花》《红丝错》等剧目,充分显示出评剧作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深厚底蕴,都值得今天的评剧人常学常新。

另外,也要向兄弟剧种的开拓创新学习。现代戏创作已经日臻成熟,各剧种都不乏成功之作,也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经验共识,比如:现代戏的题材不能狭窄化为当代题材;“现代化”和“戏曲化”并不矛盾,其在内容和思想层面上的现代化,不应妨碍其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段上的戏曲化;要用心描写英雄人物,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言行特征和心理世界……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有言:“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中国戏曲之所以绵延数百年,就在于其一直属于社会文化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部分,能够表现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心声。可以说,如今流传下来的每一部经典,都是当年的“现代戏”。现代戏需要敏锐体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情世态变化,浸泡到生活深处,“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而这正是评剧的优势所在。

希望我们的创作者和艺术家能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剧艺术关注现实之天性,不负“评剧”之名。

杨晓华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国内温泉度假游要温度更要深度

  • 成贵、京张、黔张常高铁开通 2020-01-06
  • 新年追极光如何才能捕捉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夜空? 2020-01-06
  • 明年二月圣地亚哥博物馆月半价打卡发现新乐趣 2020-01-03
  • 新年从“新”出发乐游“新澳门” 2020-01-03
  • 日本国家旅游局在粤开设第22个办事处 2020-01-02
  • 你的2020年春节目的地会在哪? 2020-01-02
  •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唱响在羊城 2019-12-31
  • 国内篇‖选个孩子最憧憬的目的地 2019-12-31

迎难而上,攻坚2019 只争朝夕,共迎2020

  • 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770,884辆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0-01-07
  • 全新腾势X全面到店并正式开启交付 2020-01-06
  • 宝骏510 推出CVT劲享型 售价6.38万元 2020-01-03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 斯柯达全新昕锐、全新昕动设计图发布 更加年轻动感 2019-12-23
  • 【新车】系出名门 威兰达将成为广汽丰田新的爆款 2019-12-23
  • 吉利公布吉利icon银河限量版指导价:132020元 2019-12-23
  • ​广汽本田全新皓影BREEZE试驾在惠州举行 2019-12-20

腾讯回应“暴力裁员”:工作成果未能匹配岗位要求

  • 昔日安卓机皇,如今营收跌至23.1亿,仅为巅峰期2% 2020-01-07
  • 小米又发钱了!奖励1646名员工4.8亿元,人均29万元 2020-01-07
  • 前高管闪电跳槽小米 联想回应:与高管均签有竞业禁止条款 2020-01-03
  • 马斯克否认 “家里有矿”,称靠打工和贷款上学 2020-01-03
  • “微信支付”被诉专利侵权,遭索赔100万,法院判决来了 2020-01-03
  • 格力放弃手机业务?非也!折叠屏手机专利正式授权 2020-01-02
  • 财富飙升25%!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年赚1.2万亿美元 2019-12-30
  • 还在买抢票加速包?专家称12306已屏蔽多个抢票软件 2019-12-30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南京博物院举办藏鼠文物特展 2020-01-07
  • 红黑白铸就绵延五千五百年的彩陶世界 2020-01-07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裹足不前 在网红书店人们看了啥? 2020-01-07
  • 读者被款待,知识被尊重 一家好书店与咖啡厅无关 2020-01-07
  • 《陈寅恪文集》出版40周年纪念,文史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其深远影响 2020-01-05
  • 中国现代美术展览的奠基者是谁?答案尽在苏州美术画赛会100周年特展 2020-01-05
  • “人中奇逸”笔写丹心 2020-01-05
  • 正解“国泰民安” 2020-01-05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江苏南京:艺术灯会璀璨夺目
  • 贵州贵阳:绣眼鸟戏花
  • 宁夏石嘴山迎来新年首场降雪
  • 土家美食蕨粑粑
  • 内蒙古克什克腾第十三届冬季旅游节开幕
  • 雪落平遥
  • 江苏苏州:老旧菜场变身“网红市集”
  • 江西新余:山洞里的“腊年味”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聚焦深圳两会丨深圳个税起征点建议定为1万元
2020-01-09 07:50:10
大批候鸟飞临 广东进入最佳观鸟季
2020-01-09 09:12:37
广州白云机场出发流程实现新科技“全覆盖”
2020-01-09 09:00:15
广州铁警严打恶意“买短乘长” 旅客购票警惕帮忙“好心人”
2020-01-09 09:00:15
怀阳高速预计今年通车
2020-01-09 08:03:24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振兴评剧 现代戏仍是关键
人民日报  作者:  2020-01-09
希望我们的创作者和艺术家能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剧艺术关注现实之天性,不负“评剧”之名。

振兴评剧

现代戏仍是关键(艺文观察·让戏曲走进当下②)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评剧诞生110周年,为期一个月的“清莲雅韵——全国评剧展演”不久前在京落幕。10家全国优秀评剧院团,带来了20台精品剧目。这是全国各大评剧院团近30年来在北京首次集体亮相,从中可以看到评剧艺术发展的蓬勃现状,也看到一些可能制约发展的不足。

这次展演,每个院团带来传统戏和现代戏各一台。从两者的直接对比中可以看出:传统戏几乎出出是经典,而现代戏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回顾评剧在历史上的荣耀和地位,与现代戏密不可分。在评剧孕育、发展、成熟、兴盛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剧种都是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大本营。

评剧起源于冀东平原的民间说唱艺术莲花落,是从百姓生活的土壤之中生长起来的,天然具有关怀现实的基因。从莲花落到“平腔梆子戏”,评剧在成长壮大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华北、东北民间艺术的滋养。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评剧还正好遇上欧风东渐、戏曲改良的时代潮流,文明戏、时装戏等蔚然一时,这种新思潮直接影响到正在酝酿转换提升评剧的艺人群体。从莲花落时期反映婆媳关系的《劝爱保》到成兆才的不朽经典《杨三姐告状》,评剧不断壮大,并享誉京津冀沪和东三省,靠的首先是现代戏。连李大钊先生命名为“评剧”,想到的也是其关注现实、“评论社会”的天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推动戏曲改革发展各个阶段,评剧的全国性声誉多半建立在现代戏基础上。上世纪50年代的《刘巧儿》《小女婿》,60年代的《金沙江畔》《八女颂》,80年代的《这样的女人》《民警家的“贼”》《野马》《高山下的花环》,90年代以来的《黑头儿与四大名蛋》《多彩的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山花》《红岩诗魂》……2000年在评剧故乡唐山举办的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12台剧目大半是现代戏。由于评剧对现代戏的突出贡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也设在了中国评剧院。

毋庸讳言,评剧的影响力有些下降,发展面临重重考验。在我看来,这正是因为评剧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能力整体下降造成的。这其中或许包括剧院体制机制变化、编剧人才缺乏、青年演员断层等多方面原因,但归根结底,造成的结果就是以现代戏见长的评剧,失去了自身的根本优势。

因此,新时代评剧振兴的关键着力点,仍然是现代戏。

加强现代戏创作,首先要向自身的深厚传统学习。110年的评剧,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无论是改编剧目还是移植剧目,都有大量典范。国家京剧院导演李学忠就曾称赞:“《杨三姐告状》永远是我们的教科书。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投入,却有大产出。”还有《花为媒》《三请樊梨花》《红丝错》等剧目,充分显示出评剧作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深厚底蕴,都值得今天的评剧人常学常新。

另外,也要向兄弟剧种的开拓创新学习。现代戏创作已经日臻成熟,各剧种都不乏成功之作,也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经验共识,比如:现代戏的题材不能狭窄化为当代题材;“现代化”和“戏曲化”并不矛盾,其在内容和思想层面上的现代化,不应妨碍其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段上的戏曲化;要用心描写英雄人物,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言行特征和心理世界……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有言:“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中国戏曲之所以绵延数百年,就在于其一直属于社会文化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部分,能够表现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心声。可以说,如今流传下来的每一部经典,都是当年的“现代戏”。现代戏需要敏锐体察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情世态变化,浸泡到生活深处,“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而这正是评剧的优势所在。

希望我们的创作者和艺术家能沉下心来,充分发挥评剧艺术关注现实之天性,不负“评剧”之名。

杨晓华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 以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 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45
联播+ | 砥砺初心 习近平这些话饱含奋进力量
16:09
总书记来过我们家,住得更暖心过得更舒心了
19:42
邀君谋良策 擦亮广州好
08:39
广东警方“净网2019”专项行动缴获公民个人信息98亿条
08:43
推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
08:46
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08:45
聚焦深圳两会丨深圳个税起征点建议定为1万元
08:47
聚焦深圳两会丨超高住宅成主流“掉窗户”怎么防?
08:46
张硕辅:一张图纸要干到底 实现四个出新出彩
09:0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