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金西厓去世40周年
金羊网讯 记者何晶、通讯员施远报道:今年是竹刻艺术家、理论家金西厓去世40周年,明年则是其诞辰130周年。为此,上海博物馆举办“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于12月6日举办开幕仪式,展期将延续至2020年2月23日。
据介绍,本次展览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其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展品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为主,另向湖州市南浔区档案馆借展了珍贵的档案资料。
据介绍,这次展览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行的金西厓竹刻艺术专题展,通过系统展出金西厓的作品,全面展示一代竹刻大家的创作面貌和艺术成就。
启功先生评价金西厓:“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
金西厓(1890—1979),名绍坊,字季言,号西厓(一作西崖)。他出生于南浔富裕的望族,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后任土木和桥梁工程师。
受兄长名画家金城和竹刻家金东溪的影响,金西厓在从事社会工作和打理家族事务之余,致力于竹刻的创作和研究,青年时期便在竹刻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通竹刻工艺中几乎全部的平面雕刻技法,也能雕刻木、牙、石等材质。
在竹刻艺术史上,金西厓可称后期文人竹刻集大成的人物,他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杭嘉湖地区浙派文人竹刻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作品格调的书卷气和讲求刀法上的金石味,堪称浙派竹刻的殿军。长年寓居沪上,与海派书画篆印诸大家时相过从,沾溉极深,又使他成为海派竹刻的中流砥柱。
在金西厓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与其长兄、著名书画家金城(1878—1926)合作而成的,“拱北画,西厓刻”已成为其竹刻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作品。
他除了留下数百件竹刻精品供后人欣赏、观摩和学习外,还深入进行理论探索,撰写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刻竹小言》,奠定了今天研究竹刻艺术及其历史的学科基础,在全面总结竹刻历史与工艺的基础上为竹刻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真知灼见。启功先生对金西厓评价称:“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可以说,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和最重要的竹刻艺术理论家。
扇骨雕刻为主,文玩杂器也具极高的雕刻技艺
在本次展览中,金西厓的作品分为两大板块展出。
第一板块名为“清风珍一握:西厓所刻扇骨”,共85件作品。金西厓的竹刻创作以扇骨雕刻为主。据其自定刻竹目录手稿所载,总计436件作品中有扇骨383件,近九成。他的雕刻形式多样,无论阴文、阳文、留青,或则深刻、浅刻、毛雕,皆达到很高水平。
金西厓尤其擅长运思,灵活选择不同刻法表现书画墨稿的笔墨趣味和艺术意境,刻成之作往往较墨本更耐人寻味,是极为成功的二度创作。
第二板块名为“与世相媚玩:西厓所镌文玩杂器”,包括臂搁、笔筒、手杖、印规、印章和象生小件,共57件作品,材质涵盖竹、木、石等。
在扇骨雕刻之外,镌饰各类竹制文玩器物如臂搁、笔筒、印规以致烟筒、手杖,也是金西厓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西厓的雕刻技艺是多方面的,除了竹材,他也雕刻木、牙、石、陶,又能篆印、琢砚。在经其甥王世襄整理的《刻竹小言》中,我们也能看到金西厓对复兴我国竹刻艺术的思索与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