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孔培培 发表时间:2019-11-20 09:47
分享到

  原标题: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萧晴 肖兴摄

  今年100岁的她,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知音,也是程砚秋唱腔记录、整理、研究的“第一人”。她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记录、整理、研究程砚秋的唱腔艺术上,是运用中西音乐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戏曲音乐的先行者。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父子们去采药未见回程。对孤灯思远道心神不定,不知他在荒山何处安身……”北京郊外老年公寓萧晴的寓所里,唱机中程砚秋的唱腔时隐时现,不大的房间中触手可及的位置都整齐地堆放着书,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厚厚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

  正伏案整理自己学术文集的萧晴,恬静而又优雅,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的银发上。一个多月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刚来看望过她,为她送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出生于1919年的萧晴,早年学习西洋唱法,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1953年追随戏曲理论家张庚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开始从事戏曲音乐的研究工作。作为老一代戏曲音乐理论家,她倾尽心血记录整理研究程砚秋的唱腔艺术,是运用中西音乐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戏曲音乐的先行者。

  谈起如何走上了音乐之路,萧晴的脸上泛出了童真般的笑容:“我从小就喜欢唱,喜欢跳,是在歌唱的世界里长大的。一次学校开演艺会,我参加了《葡萄仙子》的演出,还饰演了里面的那个男孩呢。”萧晴一边说着,一边做着各种手势,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已是百岁高龄。“学校举行爬杆运动,我第一个爬上去,他们就称我为‘猴子王’”,说到这里,萧晴得意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萧晴是业界公认的研究程砚秋与程派唱腔的专家。她说:“京剧曾出现过很多艺术流派。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唱腔和演唱上的独具一格,被群众公认称之为‘派’的。但以‘腔’字标派或在称派的同时,也广泛地被称之为‘某腔’的,实不多见,最常见的大概只有生行中的‘谭腔’及旦行中的‘程腔’。”

  与程砚秋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萧晴记忆犹新。1955年5月的一天,风和日暖,柳絮飘飞。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入位于地安门的中国戏曲研究院,车子里坐着的正是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对于萧晴而言,程砚秋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将能够找到的程砚秋的唱片听了个遍。陌生是因为在唱片之外,她与这位艺术大师素未谋面。车子刚停稳,等候多时的萧晴与舒模(编者注:作曲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室主任)疾步迎上,陪同程砚秋进入简陋的办公室。此后,对程砚秋唱腔的记录整理便成为萧晴工作的重要内容。办公室内,程砚秋的讲述非常生动,讲到关键处,他都会轻声唱上几段。正是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程派低回委婉的声腔一次又一次震撼着萧晴的内心。很多年后,萧晴谈及此事,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听了程先生的演唱,我第一次觉得中国怎么还有这么好听的声音。”

  在萧晴的眼里,程砚秋虽是一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艺术家,但为人处世却十分低调随和。一次,程砚秋请大家去家里做客,晚饭每人一碗炸酱面。饭后,程砚秋陪大家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一树的柿子引起了萧晴的好奇,她惊叹道:“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柿子!”话音刚落,程砚秋便伸手折下三四个柿子递给她。惊喜之余,萧晴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最后,她还是收下了,但放在办公室很长时间舍不得吃。

  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录音技术和设备的局限,音乐记谱工作异常困难。为了及时记录程砚秋的演出,萧晴常常秉烛达旦地工作。每次记录完毕,她都要先交给程砚秋审定。看着一行行密密麻麻的音符,程砚秋说:“真是辛苦你了,可惜我看不懂乐谱,有时间你就教教我识谱吧。”萧晴知道,程砚秋既要演出,还要教学、创腔、出席各种会议。为了不让他分心,萧晴语气坚定地说:“您的工作已经非常忙了,记谱的事情就交给我吧。您创一出,我记一出,只要您一直唱戏,我就一直跟着您记!”为了这句承诺,她将毕生精力用在了对程砚秋唱腔的记录和研究中,先后出版《荒山泪》全剧曲谱、《程砚秋唱腔选集》《程砚秋的演唱艺术特色及成就》《程腔的艺术本质》及《程砚秋传略》等一系列音乐曲谱与研究著述。这些成果成为研究程派唱腔的重要文献,也构成了前海学派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程砚秋独特的嗓音条件和发声方法,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观众难以接受。甚至一段时间里,有人称程砚秋的声音为“鬼音”。对此,萧晴有自己的看法。“我查遍了中外所有的声乐资料,都没有发现对声音有所谓‘鬼音’的命名。我想这是因为程先生的唱腔如泣如诉,行腔中经常会有气若游丝、声音马上断掉了的感觉,然后又突然响亮开阔起来。这种声音感觉犹如古诗里描写的‘柳暗花明’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回味无穷。”萧晴的专业解释,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同。有关“鬼音”的说法逐渐销声匿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萧晴总结出程腔“声、情、永、美”四大美学特征,但她却始终谦虚地说:“这是程先生对自己演唱艺术的基本要求,并非我的功劳。”

  1958年春节后,一次与文学评论家冯牧共进午餐时,程砚秋感慨地说:“对于演员来说,掌声易得,知音难求。”而萧晴正是他的知音。十几天后,年仅54岁的程砚秋因突发心梗,京剧界的一颗巨星轰然陨落。

  “在我们俩接触的三年多时间里,程先生一个礼拜要跟我谈三次,每次谈两个钟头。他是我的开蒙师傅,如果说我对京剧稍稍懂一点的话,实际上是程先生对我的帮助与启发。”说到这里,萧晴调大了唱机的音量,程砚秋那充满艺术魅力的唱腔充盈着整个房间:“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作者:孔培培,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寻秋记节庆篇奔赴一场秋天的节庆

  • 广州新增4条直航航线 2019-11-18
  • 被英国人忽视的吴哥窟 2019-11-18
  • 广州融创水世界 暖冬玩水狂欢盛宴 2019-11-14
  • “新旅游”瞄准“新中产”及年轻人 2019-11-14
  • “双十一”预热哪些旅游产品值得抢? 2019-11-13
  • 打开冬游新模式门票哪里优惠去哪里 2019-11-13
  • 坐广梅汕高铁贴秋膘 2019-11-13
  • 又到秋冬时,温泉靓汤别错过 2019-11-11

​第二代传祺GS4上市 售价8.98万-15.18万

  • 广汽丰田iA5现车到店 综合续航里程达510km 2019-11-18
  • 全新一代傲跑配置公布 推出4款车型 2019-11-18
  • 广州车展新车前瞻:11月22日斯柯达柯米克GT即将上市 2019-11-18
  • 小鹏P7将于广州车展正式揭秘其智能音乐座舱 公布预售价 2019-11-18
  • 首款大型豪华商务MPV Viloran领衔 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参展2019广州车展 2019-11-18
  • 全球首发在即 EXEED星途VX Concept Car设计草图曝光 2019-11-15
  • “2019羊城车坛风云榜”暨第三届“蓝引擎”新能源车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2019-11-14
  • 插电混动SUV名爵eHS将在广州车展上市 2019-11-13

任正非:华为不是什么都行,仅仅是5G比美国强

  • 市场监管总局:联想涉嫌垄断案调查中止 2019-11-18
  • 社会责任发展排名:中国三星连续七年获外企榜第一 2019-11-18
  • 阿里巴巴今日招股,入场费不超1.9万港元,今年最大型IPO 2019-11-15
  • 苹果首席财务官的慈善午餐开拍!一小时会餐,搞懂苹果财务? 2019-11-15
  • 董明珠“造芯”再出手!20亿元拟入股中国最大LED芯片制造厂商 2019-11-14
  • 奥迪花202元为英菲尼迪打广告?腾讯致歉:广告素材错播 2019-11-13
  • 多地抽检:吸油烟机、电磁灶等多批次家用电器不合格 2019-11-13
  • 融入“美的系”的小天鹅再被列为被执行人 6月份已终止上市 2019-11-13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成都将建园林式张大千艺术博物馆 2019-11-19
  • “为汉字安一个家”——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侧记 2019-11-19
  • 童书作家谈“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2019-11-19
  • 悄然勃兴的“国潮” 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 2019-11-19
  • 让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潮玩法” 2019-11-19
  • 坚定文化自信 书写时代之光(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11-18
  • 音乐为媒 奏响国际交流合作时代乐章 2019-11-16
  •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举行 2019-11-16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金羊图库
  • 济西湿地醉夕阳
  • 水文部门宣布松花江封江 比去年早6天
  • 意大利威尼斯水位居高不下 卫星照片显示城市成“水城”
  • 澳大利亚新州林火持续 悉尼城市上空烟雾笼罩
  • 德国北部迎来大雾天气 居民雾中出行
  • 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 海心沙变身灯光海洋
  • 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式开幕 璀璨灯光照亮花城广场
  • 广州迎来降温天气 是时候裹紧衣物了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5G时代如何玩转政务新媒体?南粤新媒体群英在韶关交流经验
2019-11-19 08:50:51
香港各界: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必将失败
2019-11-19 08:52:54
科创让广州"越活越年轻" 全市有6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2019-11-19 07:27:08
【中国梦·践行者】她将志愿服务精神植根于大学生心中
2019-11-19 07:43:37
广东工贸职院:建立“一台账两清单”破解办学难题
2019-11-19 06:55:10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光明日报  作者:孔培培  2019-11-20
说到这里,萧晴调大了唱机的音量,程砚秋那充满艺术魅力的唱腔充盈着整个房间:“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

  原标题: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萧晴 肖兴摄

  今年100岁的她,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知音,也是程砚秋唱腔记录、整理、研究的“第一人”。她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记录、整理、研究程砚秋的唱腔艺术上,是运用中西音乐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戏曲音乐的先行者。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父子们去采药未见回程。对孤灯思远道心神不定,不知他在荒山何处安身……”北京郊外老年公寓萧晴的寓所里,唱机中程砚秋的唱腔时隐时现,不大的房间中触手可及的位置都整齐地堆放着书,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厚厚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

  正伏案整理自己学术文集的萧晴,恬静而又优雅,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的银发上。一个多月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刚来看望过她,为她送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出生于1919年的萧晴,早年学习西洋唱法,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1953年追随戏曲理论家张庚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开始从事戏曲音乐的研究工作。作为老一代戏曲音乐理论家,她倾尽心血记录整理研究程砚秋的唱腔艺术,是运用中西音乐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戏曲音乐的先行者。

  谈起如何走上了音乐之路,萧晴的脸上泛出了童真般的笑容:“我从小就喜欢唱,喜欢跳,是在歌唱的世界里长大的。一次学校开演艺会,我参加了《葡萄仙子》的演出,还饰演了里面的那个男孩呢。”萧晴一边说着,一边做着各种手势,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已是百岁高龄。“学校举行爬杆运动,我第一个爬上去,他们就称我为‘猴子王’”,说到这里,萧晴得意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萧晴是业界公认的研究程砚秋与程派唱腔的专家。她说:“京剧曾出现过很多艺术流派。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唱腔和演唱上的独具一格,被群众公认称之为‘派’的。但以‘腔’字标派或在称派的同时,也广泛地被称之为‘某腔’的,实不多见,最常见的大概只有生行中的‘谭腔’及旦行中的‘程腔’。”

  与程砚秋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萧晴记忆犹新。1955年5月的一天,风和日暖,柳絮飘飞。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入位于地安门的中国戏曲研究院,车子里坐着的正是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对于萧晴而言,程砚秋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将能够找到的程砚秋的唱片听了个遍。陌生是因为在唱片之外,她与这位艺术大师素未谋面。车子刚停稳,等候多时的萧晴与舒模(编者注:作曲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室主任)疾步迎上,陪同程砚秋进入简陋的办公室。此后,对程砚秋唱腔的记录整理便成为萧晴工作的重要内容。办公室内,程砚秋的讲述非常生动,讲到关键处,他都会轻声唱上几段。正是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程派低回委婉的声腔一次又一次震撼着萧晴的内心。很多年后,萧晴谈及此事,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听了程先生的演唱,我第一次觉得中国怎么还有这么好听的声音。”

  在萧晴的眼里,程砚秋虽是一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艺术家,但为人处世却十分低调随和。一次,程砚秋请大家去家里做客,晚饭每人一碗炸酱面。饭后,程砚秋陪大家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一树的柿子引起了萧晴的好奇,她惊叹道:“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柿子!”话音刚落,程砚秋便伸手折下三四个柿子递给她。惊喜之余,萧晴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最后,她还是收下了,但放在办公室很长时间舍不得吃。

  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录音技术和设备的局限,音乐记谱工作异常困难。为了及时记录程砚秋的演出,萧晴常常秉烛达旦地工作。每次记录完毕,她都要先交给程砚秋审定。看着一行行密密麻麻的音符,程砚秋说:“真是辛苦你了,可惜我看不懂乐谱,有时间你就教教我识谱吧。”萧晴知道,程砚秋既要演出,还要教学、创腔、出席各种会议。为了不让他分心,萧晴语气坚定地说:“您的工作已经非常忙了,记谱的事情就交给我吧。您创一出,我记一出,只要您一直唱戏,我就一直跟着您记!”为了这句承诺,她将毕生精力用在了对程砚秋唱腔的记录和研究中,先后出版《荒山泪》全剧曲谱、《程砚秋唱腔选集》《程砚秋的演唱艺术特色及成就》《程腔的艺术本质》及《程砚秋传略》等一系列音乐曲谱与研究著述。这些成果成为研究程派唱腔的重要文献,也构成了前海学派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程砚秋独特的嗓音条件和发声方法,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观众难以接受。甚至一段时间里,有人称程砚秋的声音为“鬼音”。对此,萧晴有自己的看法。“我查遍了中外所有的声乐资料,都没有发现对声音有所谓‘鬼音’的命名。我想这是因为程先生的唱腔如泣如诉,行腔中经常会有气若游丝、声音马上断掉了的感觉,然后又突然响亮开阔起来。这种声音感觉犹如古诗里描写的‘柳暗花明’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回味无穷。”萧晴的专业解释,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同。有关“鬼音”的说法逐渐销声匿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萧晴总结出程腔“声、情、永、美”四大美学特征,但她却始终谦虚地说:“这是程先生对自己演唱艺术的基本要求,并非我的功劳。”

  1958年春节后,一次与文学评论家冯牧共进午餐时,程砚秋感慨地说:“对于演员来说,掌声易得,知音难求。”而萧晴正是他的知音。十几天后,年仅54岁的程砚秋因突发心梗,京剧界的一颗巨星轰然陨落。

  “在我们俩接触的三年多时间里,程先生一个礼拜要跟我谈三次,每次谈两个钟头。他是我的开蒙师傅,如果说我对京剧稍稍懂一点的话,实际上是程先生对我的帮助与启发。”说到这里,萧晴调大了唱机的音量,程砚秋那充满艺术魅力的唱腔充盈着整个房间:“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作者:孔培培,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学习故事丨习总书记为全党上这门必修课
09:27
顺潮流、担道义、应变局,习近平这些话深入人心
09:28
总书记这9大金句你需要了解!
19:09
如何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广州政府部门正牵头行动​
08:52
黑油点藏身大路旁24小时营业 箱式货车变移动油库
08:52
科创驱动深圳打造“创新之都” 高校创新载体助推基础研究
08:52
扶贫干部离世前最后留言 仍是惦记着他的扶贫事业
08:53
CBA榜首战广东1分险胜新疆队 终结对手六连胜
08:53
2035年深圳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实现半小时直达
09:01
湛江拆解拍卖“三无”船只 破解整治非法采砂问题
09:0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