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原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自晋唐以来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泉州,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泉州南音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5年,泉州市政府印发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泉州市实施方案》;2016年,将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纳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地政府年均投入700多万元用于保护,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传承工作。
泉州有南音专业表演团队——泉州南音传承中心,专门保护机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南音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南音专业班、泉州师范学院南音学院3个研究机构。近5年,共认定36名代表性传承人。此外,当地支持民间开展传习活动,目前有南音社团200多个,社区活动点约300个。其中,惠安县洛阳镇在老年协会配合下,年年举办南音交流会演,截至目前已举办24届。
泉州市积极开展南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组织专家进行全面盘点,造册登记,出版了《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清刻本文焕堂指谱》《袖珍写本道光指谱》《弦管指谱大全》《弦管古曲选集》等20多种曲谱、指谱;实施“泉州南音记录工程”,全面系统录存古曲,组织传承人和技艺较高的演奏者,对65套极具代表性的指谱和艺术性高但唱奏难度较大的100首曲目,进行唱奏并同步录音录像;征集海内外已经去世或年事已高的名家的录音资料。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组织力量对老唱片进行清洗翻录。
从1991年起,在当地文化和教育部门共同推动下,南音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并编辑出版《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等教材。每年暑期,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培养了一大批南音新苗新秀。近年来,已建立常设性的南音社区活动平台50多个,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公益性演出、讲座、培训、展览等1100多场。泉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开办了全国首个南音研究生院。
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发挥南音的乡情纽带作用。泉州先后举办了12届南音国际大会唱,组团参加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大会唱活动。同时加强数字传播,创办泉州南音记录网站“泉州南音网”,日均访问量7000多人次,并上传《泉州弦管指谱大全》和《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等全本电子曲谱,开发智能曲谱,方便广大南音爱好者对古乐的学习、理解。
此外,泉州市注重加强南音的学术研究。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相继建立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关部门组织出版了《泉州南音(弦管)集成》,并开展南音传承保护抢救研究、南音文化推广和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