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2019/04/26 龙川
4月22日—26日,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组织岭南艺术名家,
赴千年古邑龙川采风写生。
是为“中国美丽乡村写生行”第七站。
一到龙川,
艺术家们惊呆了……
“啊,秦始皇时期就设立龙川县?”
“原来当年这里的第一任县令是赵佗?那个英才少年!”
“传说中活了100多岁的南越王,就是在这里发迹的?”
……
素有“秦汉古城、岭南首邑”之称的龙川,
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少的惊喜。
要说这座千年古邑,还是先说说一个人吧~
且看——
赵佗像
赵佗
2000多年前的一天,
一个年轻人和他的队伍一起翻山越岭,
来到了辽阔神秘的岭南山区,
也开始了他平定和治理岭南的漫漫征程。
他就是被毛泽东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的赵佗。
传说他活了103岁,算得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干部。
有人说,
是赵佗使龙川成为客家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也有人说,
是龙川使赵佗名载千古。
总之,
岭南首邑龙川和赵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王井
君不知赵佗来龙川前这里是什么样的,
当然,
我也不知。
两千余年后的今天,走进佗城,
走近它的历史。
越王井。岭南第一井。
触摸佗城的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中山街的那口井吧,
2000多年前赵佗组织挖掘的,
依旧保留着秦代古井建筑艺术特色。
这井,
据说也是赵佗在龙川乃至岭南地区活动,
唯一现存的有明确记载的实物遗存。
这井,
也被称为“岭南第一井”。
保护起来的越王井附近挖了一眼小压井。井旁立有唐代翰林学士韦昌明的《古井记》。
越王庙
今天的佗城虽不复往日的繁华,
但亦可窥见时代变迁。
变幻的是世事,
不变的是这座城与赵佗的血脉联系。
南越王庙,
也是后人为了纪念赵佗而建。
庙宇原址在赵佗故居处,
康熙年间知县重建南越王庙,
前殿祀南越王赵佗,
后殿祀苏辙、陈次升、吴潜等
为龙川作过贡献的“十贤”。
南越王庙。
南越王庙。
佗城学宫
佗城学宫。
佗城学宫始建于唐代,
位于城北。
元代始迁建于城东,
明清两代城北、城东两学宫曾并存,
现存学宫重建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
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地方学宫之一。
学宫和考棚并存至今的景象在全国相当罕见,
只有广东佗城、河北定州、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四处。
佗城学宫。大成殿(奉祀)。
学宫内景。尊经阁 (藏书)。
学宫内景。也不知这树开得这么艳的石榴好不好吃。
学宫里的石龟。明代。2016年4月出土于南门街天后宫附近。重7000多斤!oh,这么重!
龙川考棚
龙川考棚,
位于佗城西门。
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
龙川考棚是清代龙川县科举会考的重要场所,
保留着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设施,
也被称为“科举文化之窗”。
龙川考棚。
佗城街巷
近年调查发现:
4万多人口的佗城镇就有179个姓氏,
仅有2000多人口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氏。
堪称“中华姓氏博物馆”“中华姓氏第一村”。
清末民初之际,
佗城宗祠建筑达到了顶峰,
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
至今尚余48间,
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博物馆”。
宗祠。
走在佗城街巷,
被那招牌上的字吸引着。一小镇,
竟然有这么多“讲究”的招牌。盯着招牌多看了几眼,
大爷问我,
“知道这是什么字不?”我笑了笑。
大爷背着手、躬着腰走到隔壁的招牌前,
“这几个字认识不,很多人都不认识这几个字!”
大爷一脸骄傲,
背过身来指了指街上的招牌,
“这些都是书法家写的呢!”
对,古邑里也有“艺术范”!
老人服装铺。
衣服缝补铺。
粮油饲料商行。
佗城书斋。
绕着街道走了几圈后,在一家南杂店又见到了大爷,他在店里挑了一斤饼干付了钱后,朝着他家店铺走了回去。
佗城街巷。
佗城街巷。
佗城院落
静静地,
在佗城镇上有天井的院子里坐上一会。
或者,
这也是烟火里的另一种与世隔绝。
在这里也实现了,
自然和人文完美的结合。
古邑巷落。摄影:蒋彦。
古邑巷落。摄影:蒋彦。
古邑巷落。摄影:蒋彦。
古邑巷落。摄影:蒋彦。
古邑巷落。摄影:岑圣权。
西门码头
佗城西门古码头,
始建于宋代。
自宋至清中叶,
这里一直热闹繁忙,
后因护城河淤塞、陆上交通日益发达而渐衰。
而今,
静静地在码头上坐上一会,
总觉旧日的时光并未远去,
担着担子走在桥上的老人,
像是从远古的历史里走来。
佗城西门码头。始建于宋代。
石桥。始建于宋代。
西门码头。
苏堤
苏堤原是嶅湖的堤坝,
堤长1000多米。
宋代大文学家苏辙贬官化州别驾安置龙川时,
为解决村民田园旱涝不断而倡建,
后人称之为“苏堤”。
而今苏堤所见之景象,
总能想起陶渊明的诸多田园诗:
“带月荷锄归”
“种豆南山下”
“悠然见南山”
……
苏堤。
有字的青砖,在苏堤上随处可见。也是宋代的?
正在写生的画家和苏堤边的少年。
苏堤边的少年。
佗城田园。
佗城田园。
佗城田园。
佗城田园。
正相塔
正相塔,原名开元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又名老塔、仙塔,因南宋丞相吴潜贬谪居塔下古寺,故名。是广东省保存最好的宋代佛寺砖塔之一。
正相塔。
石狮
来佗城,
这石狮,
千万不要错过!
它的确值得一看!
也不知它观了多少风云,
历了多少变迁。
数数,它竟然活了千余年!
在它身上,
也凝聚了历代的文化因子。
镇政府门前的石狮,造型奇特高古。据说是隋代的。当年立在县衙前,如今立在镇政府门前。
石狮。 霍山
接下来,
给大家介绍龙川的一座山吧,
这可不是寻常的一座山。
相传,
晋代葛洪曾在此修炼,
宋代蓝乔在此成仙。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苏辙亦曾游于此山。
苏轼游霍山时写下:
霍山佳气绕葱茏,势压循州第一峰。
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
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
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
著名学者钱习礼、屈大均等,
都留下有吟咏霍山的诗文词句……
霍山风光。摄影:朱维烈。
霍山的命名,
已经让它有了成为名山很好的根基。
相传,
昔时霍山叫怪石山,
后因著名学者霍龙的祖先自吴迁越,
世居龙川。
后因霍龙功成仙去,
名传于世,
时人感其恩泽,
将此山命名为霍山。
秀石嶙峋。图片来源:龙川之窗。
巍峨旖旎。图片来源:龙川之窗。
峭石峥嵘。
山声林语。
峰峰异态。
奇岩共竞。
一线天。
传说中的“还魂草”——霍山野生!
青龙湖
龙川除了有神山,
还有秀水。
据《南越志》记载,
“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
乘云出入此穴,东江上源在此穿(川)穴而过,
故称“龙川”。
因枫树坝水库地处龙穴山的龙头位置,
水域形态似“龙”,湖水青绿,
因而得名“青龙湖”,
当地人也喊她枫树坝~
"我觉得这湖里的鱼,捞上来就可以吃!“
知名美食家、书画家王秋奇在邂逅了青龙湖后,
如是感慨。
青龙湖掠影。
青龙湖掠影。
青龙湖掠影。
红色遗迹
龙川是“中央苏区县”,
也是粤东北革命老区。
上坪镇仰天堂是毛泽东指导龙川革命斗争的居住地。
毛泽东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平乐会昌》,便与此有关: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在龙川县确认的46个红色革命旧(遗)址中,
极负盛名的还有福建会馆与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福建会馆始建于清初,
为旅居龙川的福建王姓商人投资兴建。
1923年澎湃两驻该馆营救农会干部,
1925年为东征军左路军的指挥部,
1941年为香港文化人大营救的中转站……
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
古邑生活
途经这栋土屋时,
我以为这仅仅是一间废弃的老屋。
门一开,见到了一个新世界。
翁先生将蜂箱打开时,我是害怕的。
翁先生说:
“不用怕,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养蜂,
养了四五十年了,主人在,不用怕。"
热情的养蜂人,
用一次性杯子倒了一大杯龙眼蜜让我尝,然后,我端着个杯子走了一路……
荒芜的老屋。
推开门,竟另有一天地。
翁先生从蜂箱里抽出一笼。
蜂。密集恐惧症慎入。4月是产龙眼蜜的季节,据翁先生介绍,这蜂可以飞3公里去采蜜。
逛累了,
你也可以在老隆街角的咖啡店坐上一会,
回望过去的喜乐与艰辛,
思索世界的悲欢离合。
让小小的欢乐,
陪伴自己沉醉。
老隆角落咖啡店。
老隆角落咖啡店。
老隆角落咖啡店。
老隆角落咖啡店。
老隆角落咖啡店。角落里的猫。
在角落咖啡厅坐上一会,
说不定,
也可以遇见和你一样热爱文艺的“艺术家”,
如果,
你足够幸运,
和他们聊得足够投缘,
也许,
你会被他们邀上去画室里坐上一会……
要不然,
你就在公号上看看小编拍的图吧~
古邑青年的艺术梦。
古邑青年的艺术梦。
古邑青年的艺术梦。
古邑青年的艺术梦。
采风、写生期间,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玲,龙川县委书记黄添胜,龙川县县长杨利华,分别会见了羊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和平,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社长李宜航,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副院长赵旭虹,艺术家代表郭莽园等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