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诗人二三事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陶然 发表时间:2019-03-13 11:28

□陶然 [香港]

3月9日下午,陶然先生在香港病逝,享年76岁。他是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曾任《香港文学》总编辑,创作出版了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兼擅散文、诗歌。陶然先生是羊城晚报的长期作者和朋友,去世前三天还与花地编辑联络。今年2月份的时候,陶然先生仍像以往那样寄来多篇稿件供刊用,在此特刊发其中一篇,以及马来西亚作家菲尔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以志纪念。

认识诗人卞之琳,有点偶然。1980年4月,我应诗人艾青、蔡其矫之邀,前往北京,当时艾青刚复出,史家胡同的四合院刚获发回,可是在他发配新疆石河子期间,四合院已分配给几家人住,本来的厕所也被拆掉改建成房间,必须走到街上的公厕解决问题,冬天北风呼啸,夜间尤其不方便,于是有关方面请艾青夫妇暂住陶然亭附近的北纬饭店。在这样的情况下,艾青请我住在史家胡同,与他的儿子艾丹等同住。

有一天上午,周良沛来看我,忽然提议,卞之琳就住在附近,我带你去看他吧!卞之琳大名鼎鼎,能够见到,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便出发了,也真是够近的了,印象中,无需十分钟就走到干面胡同东罗圈11号,乘电梯而上,敲门,应门的就是卞之琳本人。他一脸慈祥,坐下之后,用带江苏海门腔的普通话和我们寒暄,至于都说了些什么,已经全然忘却了,无非是聊天,也涉及一点诗界的事吧。更多的,我是听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我还在创刊以来一直任主编的《香港作家》,1992年9月15日,他来一信,说道:“我自己的记忆力确也大成问题,我不记得八零年春你和良沛来看过我,却记得清那年冬初从美国回来过港期间你跟耀明等叙谈过,不是吗?/现在我先把八月二十七日写了而没有给你寄出的信,大致再抄录如下:1980年香港一晤,匆匆已十有二年,老来事繁心烦,久疏致候,谅能见谅。年来大作时见,与盛年同登佳境,可喜可贺。《香港作家》经常收到,谢谢编委诸公垂注,今年版面扩大,面目一新,新任总编辑功不可没。不巧,就在四月十五日这一期刊登的《京华文坛三老》写我的首篇文字颇有失实处,不无小憾。作者是旧同事家的小青年,与我相知不深,似正热衷中文写作,下笔还不知轻重,文中诸多失实处,亦无非鸡毛蒜皮,本拟不予置理,奈此文一再发表,已经起了一点混淆作用,因此我想还澄清几点,以免令人误会,甚至令不甚知情的异地朋友为我作不必要的担心。考虑到用“更正”方式,清单订误,发表出来,于作者和刊物都有所不便,所以写了一篇独立性的随笔式小文,作为例证,将《老》文订正几处……/现在还是决定把文稿寄奉审阅,看可否就这样发表一下,请提意见。试加题目,长了一点。你们如能代我拟一个妥帖一点的供我选用,就更感激不尽了。不急。照片徒费篇幅,我看不要,刊出的那张是多年苍梧一行香港文友第一次来京,在聚会场合照的,显得太年轻,也合不了今日的老朽文字。”由此可见,卞老待人之诚,对当时小辈的真心客气,让我深深惭愧。

后来卞之琳和冯亦代应艾荷华大学聂华苓之请,赴美参加国际写作坊,回程经香港,曾约我去铜锣湾当时的翠园酒家午聚,相聚甚欢。而这封信,已经是差不多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虽然跟他见过两面聊过天,可是不能说很熟,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他的礼数,他的温厚,他的谦和,却在我心中历久长新。我打开他那年签赠我的诗集《雕虫纪历》,他的名诗《断章》油然滑进我的脑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编辑:白茶
数字报
当年诗人二三事
金羊网  作者:陶然  2019-03-13

□陶然 [香港]

3月9日下午,陶然先生在香港病逝,享年76岁。他是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曾任《香港文学》总编辑,创作出版了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兼擅散文、诗歌。陶然先生是羊城晚报的长期作者和朋友,去世前三天还与花地编辑联络。今年2月份的时候,陶然先生仍像以往那样寄来多篇稿件供刊用,在此特刊发其中一篇,以及马来西亚作家菲尔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以志纪念。

认识诗人卞之琳,有点偶然。1980年4月,我应诗人艾青、蔡其矫之邀,前往北京,当时艾青刚复出,史家胡同的四合院刚获发回,可是在他发配新疆石河子期间,四合院已分配给几家人住,本来的厕所也被拆掉改建成房间,必须走到街上的公厕解决问题,冬天北风呼啸,夜间尤其不方便,于是有关方面请艾青夫妇暂住陶然亭附近的北纬饭店。在这样的情况下,艾青请我住在史家胡同,与他的儿子艾丹等同住。

有一天上午,周良沛来看我,忽然提议,卞之琳就住在附近,我带你去看他吧!卞之琳大名鼎鼎,能够见到,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便出发了,也真是够近的了,印象中,无需十分钟就走到干面胡同东罗圈11号,乘电梯而上,敲门,应门的就是卞之琳本人。他一脸慈祥,坐下之后,用带江苏海门腔的普通话和我们寒暄,至于都说了些什么,已经全然忘却了,无非是聊天,也涉及一点诗界的事吧。更多的,我是听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我还在创刊以来一直任主编的《香港作家》,1992年9月15日,他来一信,说道:“我自己的记忆力确也大成问题,我不记得八零年春你和良沛来看过我,却记得清那年冬初从美国回来过港期间你跟耀明等叙谈过,不是吗?/现在我先把八月二十七日写了而没有给你寄出的信,大致再抄录如下:1980年香港一晤,匆匆已十有二年,老来事繁心烦,久疏致候,谅能见谅。年来大作时见,与盛年同登佳境,可喜可贺。《香港作家》经常收到,谢谢编委诸公垂注,今年版面扩大,面目一新,新任总编辑功不可没。不巧,就在四月十五日这一期刊登的《京华文坛三老》写我的首篇文字颇有失实处,不无小憾。作者是旧同事家的小青年,与我相知不深,似正热衷中文写作,下笔还不知轻重,文中诸多失实处,亦无非鸡毛蒜皮,本拟不予置理,奈此文一再发表,已经起了一点混淆作用,因此我想还澄清几点,以免令人误会,甚至令不甚知情的异地朋友为我作不必要的担心。考虑到用“更正”方式,清单订误,发表出来,于作者和刊物都有所不便,所以写了一篇独立性的随笔式小文,作为例证,将《老》文订正几处……/现在还是决定把文稿寄奉审阅,看可否就这样发表一下,请提意见。试加题目,长了一点。你们如能代我拟一个妥帖一点的供我选用,就更感激不尽了。不急。照片徒费篇幅,我看不要,刊出的那张是多年苍梧一行香港文友第一次来京,在聚会场合照的,显得太年轻,也合不了今日的老朽文字。”由此可见,卞老待人之诚,对当时小辈的真心客气,让我深深惭愧。

后来卞之琳和冯亦代应艾荷华大学聂华苓之请,赴美参加国际写作坊,回程经香港,曾约我去铜锣湾当时的翠园酒家午聚,相聚甚欢。而这封信,已经是差不多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虽然跟他见过两面聊过天,可是不能说很熟,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他的礼数,他的温厚,他的谦和,却在我心中历久长新。我打开他那年签赠我的诗集《雕虫纪历》,他的名诗《断章》油然滑进我的脑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