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诗魅力:寓隽永于“轻涩”

来源:金羊网 作者:古远清 发表时间:2019-03-11 14:28

□古远清

在“文学粤军”中,清远市的创作队伍是一支劲旅。仅诗歌而论,那里有独树一帜的生态诗,其代表人物为华海。作为中国生态诗歌的倡导者,华海已出版《静福山》《华海生态诗抄》《生态诗境》《当代生态诗歌》《敞开绿色之门》等生态诗集和评论集,长期主笔报纸诗歌评论专栏,多次入选全国年度诗歌选本。

华海的生态诗,有一部分是微诗。最近他结集出版的《华海微诗选》,对于生态的描述和消费时代人们心态的展示,相当深刻。这是令人瞩目的领域,两者之间虽有交叉,但重复之处不多。华海的众多作品,以细腻的描绘和跳跃的句法,将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联结在一起了。在生态风景中,表现了消费时代人们的沉沦,而在对青桃、石榴、荒野、丛林以及桃花岛、江心岛的刻画中,展示的是可供读者消费的优美景色,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探索,以《消费时代》为例:“只要一间栖身的房子/却盖了一座宫殿/用一百间房子中的九十九间/供给自己的虚荣心居住”,这里使用了“一间小房”与“一座宫殿”的对比,以及99%与1%的对照,生动地勾勒出市场经济时代某些人的心态。不错,宫殿富丽堂皇,但盖宫殿毕竟是一种奢望,是不一定能实现的幻想,这里体现的是在堂皇外衣遮掩下被扭曲的心态,是一种过分追求时髦的性格缺陷。这种心理状态,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具体来说,虚荣心表现在这首诗中,主要是与富人盲目攀比,以及无限扩张自己的能量。作者把虚荣心物化,说它可以“居住”在房间,读来耐人寻味。

在篇幅上,华海的微诗短到只有四句,不少地方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诗体,适应了消费时代读者追求快节奏的需要。但这不等于说他的微诗是“速食文化”,因为里面深藏着哲理,需要细细品味,才能进入作者所缔造的艺术境界,如《 PM2.5》:“如果只是一粒,你看不见它/然而它是一团,是一群,是幕天席地的/灰暗,与那些心灵中的/黑暗一样,把透明的光裹住了”,这里同样用了“一粒”与“一团”、“黑暗”与“光明”的对比。作者对比的目的是否定灰暗心理,希望人们都用“透明的光”去抵御黑暗。这是一首引人向上的诗,却写得不动声色。那里没有说教,只有描绘和对照。作者用“如果”的口头语,让读者感到亲切,而散文式的叙述又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这种轻度的晦涩,比一读就懂的明朗诗歌更耐人咀嚼。

华海的微诗,自然写生占了大部分。这里有山水画、风俗画,有意境,有寓意,短小如一首唐人绝句,但作者不是复古派,如描写虎,形容“它把最后的草原穿在身上”,这种比喻有新意,是一种“现代”写法。《夜的聆听》《瞭望台》《丛林》,也是将传统与革新结合,古典与现代融合。《树说》《碎片》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色彩,这正是华海微诗的艺术魅力所在。清远之所以成为“文学粤军”的劲旅,华海的诗歌创作功不可没。

编辑:白茶
数字报
微诗魅力:寓隽永于“轻涩”
金羊网  作者:古远清  2019-03-11

□古远清

在“文学粤军”中,清远市的创作队伍是一支劲旅。仅诗歌而论,那里有独树一帜的生态诗,其代表人物为华海。作为中国生态诗歌的倡导者,华海已出版《静福山》《华海生态诗抄》《生态诗境》《当代生态诗歌》《敞开绿色之门》等生态诗集和评论集,长期主笔报纸诗歌评论专栏,多次入选全国年度诗歌选本。

华海的生态诗,有一部分是微诗。最近他结集出版的《华海微诗选》,对于生态的描述和消费时代人们心态的展示,相当深刻。这是令人瞩目的领域,两者之间虽有交叉,但重复之处不多。华海的众多作品,以细腻的描绘和跳跃的句法,将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联结在一起了。在生态风景中,表现了消费时代人们的沉沦,而在对青桃、石榴、荒野、丛林以及桃花岛、江心岛的刻画中,展示的是可供读者消费的优美景色,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探索,以《消费时代》为例:“只要一间栖身的房子/却盖了一座宫殿/用一百间房子中的九十九间/供给自己的虚荣心居住”,这里使用了“一间小房”与“一座宫殿”的对比,以及99%与1%的对照,生动地勾勒出市场经济时代某些人的心态。不错,宫殿富丽堂皇,但盖宫殿毕竟是一种奢望,是不一定能实现的幻想,这里体现的是在堂皇外衣遮掩下被扭曲的心态,是一种过分追求时髦的性格缺陷。这种心理状态,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具体来说,虚荣心表现在这首诗中,主要是与富人盲目攀比,以及无限扩张自己的能量。作者把虚荣心物化,说它可以“居住”在房间,读来耐人寻味。

在篇幅上,华海的微诗短到只有四句,不少地方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诗体,适应了消费时代读者追求快节奏的需要。但这不等于说他的微诗是“速食文化”,因为里面深藏着哲理,需要细细品味,才能进入作者所缔造的艺术境界,如《 PM2.5》:“如果只是一粒,你看不见它/然而它是一团,是一群,是幕天席地的/灰暗,与那些心灵中的/黑暗一样,把透明的光裹住了”,这里同样用了“一粒”与“一团”、“黑暗”与“光明”的对比。作者对比的目的是否定灰暗心理,希望人们都用“透明的光”去抵御黑暗。这是一首引人向上的诗,却写得不动声色。那里没有说教,只有描绘和对照。作者用“如果”的口头语,让读者感到亲切,而散文式的叙述又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这种轻度的晦涩,比一读就懂的明朗诗歌更耐人咀嚼。

华海的微诗,自然写生占了大部分。这里有山水画、风俗画,有意境,有寓意,短小如一首唐人绝句,但作者不是复古派,如描写虎,形容“它把最后的草原穿在身上”,这种比喻有新意,是一种“现代”写法。《夜的聆听》《瞭望台》《丛林》,也是将传统与革新结合,古典与现代融合。《树说》《碎片》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色彩,这正是华海微诗的艺术魅力所在。清远之所以成为“文学粤军”的劲旅,华海的诗歌创作功不可没。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