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散去要给人留下思考
好演员是要把事业变成艺术
人民网:近年来,国产电影佳作频出,您认为好电影都有哪些要素呢?
陈建斌:好电影我认为要有价值,要有内核,如果没有真正价值,就算拍得再漂亮、再好看,我觉得也就是一段迷惑人眼球的光影。光影的背后,真正是什么东西呢?那个才是我在意的。我觉得要有漂亮的光影,光影散去之后,要有留下的东西,要有人思考的东西。
好的电影,我看的时候,我就会很兴奋,觉得电影真棒,它给你带来很多希望,让你觉得生活有另外一种可能性,点燃你很多创作激情。
人民网:您觉得目前中国电影市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建斌:可能我们最本质上的问题是需要好的剧本,才会有好的电影出来,数量有了,质量不能落下。
人民网:您心中的好演员都有什么标准?
陈建斌:我觉得好演员的标准就是,他可以使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变成艺术。比如说戏曲,很多年戏曲一直存在,直到出现了梅兰芳、马连良这样的大师,戏曲艺术上升为艺术。比如说电影,一开始像杂耍、蒙太奇,后来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库不里克这样的导演,他们使这样的东西从杂耍变成了艺术。
演员也是如此,演员一开始叫做艺人,但是很少把他称之为艺术家。在电影这个行业里,比如说像白兰度、德尼罗这样的演员出现之后,让所有的人觉得这个行业里面的标准提高了,他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家。
就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所以,无数个青年演员,年轻的演员,像灯塔一样,都奔着这个方向去,无形中就会使这些人的艺术造诣得到特别大的提升。
读书是我的生活方式
契诃夫使我倍感亲切
人民网:您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能否给我们推荐一二本您最爱的书?
陈建斌:可以给大家推荐我最喜欢的两个剧本,契科夫的《万尼亚舅舅》还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人民网:阅读对您的演艺生涯有什么启发?
陈建斌:读书是我的生活方式。在我开始职业演员生涯之前,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生活每天就是读书。我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才能够使一个人更像一个人,使一个人以人的眼光去看待他所经历的这一切。只有书籍才会使你对自己的生活有反思,只有生活才能提高你对生活的认识。
人民网:您在很多场合经常引用到契诃夫的作品,契诃夫的作品是不是给您的演艺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陈建斌: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契科夫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我觉得我跟他特熟。其实我看过很多作家的书,但那些作家好像都没有让我产生这种感觉。后来我想是不是因为他写的剧本叫《万尼亚舅舅》,我对“舅舅”这两个字是不是有特别的感觉。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首歌叫《契科夫来到我身边》。
我上大学时候,我们大四毕业大戏排的就是契科夫的《樱桃园》,我在其中饰演男主角。我跟契诃夫的渊源是很深的。最重要的是,当我在读契科夫的剧本时,他的剧本帮我认识了我自己的生活,认识了我自己的痛苦,认识了我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痛苦。